收歸國有的喬家大院,如果喬家人想要回去怎麼辦?

笑侃人世間 發佈 2022-08-01T08:47:09.346066+00:00

八國聯軍侵華後,開始在國內大肆搶掠,百姓們對這些人極度痛恨。當時的人們並無辨別是非的能力,有7個來自義大利的修女成為「無辜者」,她們不得不開啟了逃亡之路。

八國聯軍侵華後,開始在國內大肆搶掠,百姓們對這些人極度痛恨。

當時的人們並無辨別是非的能力,有7個來自義大利的修女成為「無辜者」,她們不得不開啟了逃亡之路。

恰好路過一戶人家,主人了解到她們的真實情況後,便對其進行了收留。

人命關天的重要時刻,如果讓鄰里鄉親們得知此事,必然會遭到唾棄,家中的下人無一不對他進行勸告,最好還是不要多管閒事。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主人內心沒有絲毫膽怯。

躲過了這次追殺,七個修女們決定繼續趕路,為了表示謝意,她們留下了一面來自義大利的國旗。

看似並無任何價值,沒想到成了子孫後代的「救命法寶」。

日本侵略者來到山西後,實行了「三光政策」,看到這一戶人家懸掛著義大利國旗,以為這是自己的同盟國擁護者,全家人除了留下性命外,財產、住所等均得以保全

沒錯,這家的主人便是喬致庸,修建了著名的喬家大院,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如今的喬家大院已經收歸國有,如果喬家人想要回去的話該怎麼辦?

喬家大院

對於這四個字的認識程度,大多數人都基於《喬家大院》這部影視劇之上。

喬家大院修建於1756年,面積四千多平方米,建築風格以傳統院落為主,頗具清朝建築的風格特色

科技發達的年代,有人曾在空中對喬家大院進行過航拍,整體格局像極了「雙喜字」。

建造方式確實有些特殊,這恰恰對應了特定環境下的講究和說法,即「風水學」,誰不是為了討得一個好彩頭和好寓意?

當然,一切都要歸功於喬家三代傳人喬致庸。

在喬致庸之前,全家人連溫飽都無法解決,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每個人都盼望著能拯救喬家,他的弟弟喬致廣決定進行經商

夢想很美好,一切看起來都是那樣順利,沒想到他卻因為疾病突然早逝,喬致庸被迫接下了這個「攤子」。

半路出家的喬致庸不被任何人看好,但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什麼叫「強者」。

在父親原有的基礎上,喬致庸靠「誠信」拉攏了眾多的「回頭客」,後來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商業組織——復字號,經營業務十分廣泛。

後來的晚清簽署了眾多的不平等條約,導致大量白銀外流,喬致庸抓住這個機會大肆購買地皮,開始了對院宅的修建,即如今的「喬家大院」。

一方面是基於商業頭腦,將已有的錢財變為不動產,另一方面價格較為低廉,食物等東西才是人們需要爭搶的對象。

至於喬家大院的構建格局,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並沒有改變最初的構造

百年時間過去了,喬家大院依然坐落於此,戰亂中得以被保全,正是對喬致庸一生行善最真實的回饋。

行善一生

前年筆者曾有幸到訪過此地,宅內門上有一副對聯令筆者印象深刻:求名求利莫求人,須求己惜衣惜福非惜財,緣惜福

字面意思理解很簡單,求別人不如求自己,珍惜錢財只是為了感悟知足。

喬致庸對喬家大院進行修建的時候,並沒有想到會完整地保留到現在,這些箴言正是前提,因為匯聚了他所有的善行。

以戰亂時期為例,大多數百姓吃不上飯,喬致庸卻打開屯糧倉把剩餘的糧食分給所有人。

整日受餓的難民,估計連他們都沒有想到,自己還有機會感受到家的溫暖。

對於子孫後代,常常被訓誡「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任何人都不允許有浪費糧食的事情發生,這是大忌。

如果有違反,必須在宅內祠堂磕頭謝罪,待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才會被原諒。

封建時代下,大家大業需要做的事有很多,喬致庸順應時勢僱傭了一些僕人,但從未忽略掉「同為人」的本質。

第一不會被打罵;第二如果有難處,喬致庸會出手相助;第三如果到了年齡或者說身體不允許,可以選擇在喬家養老,如果不願意則會被給予一筆不菲的銀兩。

試問:這和一家人有什麼區別

影視劇中恰恰是這樣真實為人們呈現的,很多觀眾並不信服,現實確實如此,直到現在依然被當地的百姓們傳頌。

子孫後代

很多人好奇,既然如此勤儉,為什麼會花費重金修建豪宅,難道不會幫助更多的人嗎?

喬家大院的修建並非喬致庸的本心,他在世的時候曾強調「有國才有家,資本為了國」,可看到列強們瘋狂燒殺搶掠,以商救民、以商富國值得化為泡影。

一生不治家宅的喬致庸,晚年時期最終做出了修建喬家大院的決定

新中國成立後,喬家的子孫後代將喬家大院捐獻給國家,人們在感恩他們的行善事跡時,內心更是感受到了一股強烈的愛國之情。

只不過,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喬家的後代居住在國外。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有的人已經回到了神州大地,這也引起了外界的猜測:喬家的子孫後代會不會再次對喬家大院進行索要

這種擔心筆者認為有些多餘,因為這是信念和精神的傳承,喬家後人再怎麼落魄,都不會在違背先祖的基礎上滿足自己。

再者,他們之所以回到祖國,其實是肩負著使命

在喬家祖訓的影響下,喬家後人積極投身於國家建設,各行各業都有他們的身影,這才是回到神州大地最真實的目的所在。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索要答案也是否定的。

類似的問題就好像末代皇帝溥儀去紫禁城一樣,他也需要進行「買票」,因為從捐獻給國家的那一刻起,喬家大院就已經開始受法律的保護。

法律面前,豈容有特殊者?

笑侃人世間

寫到這裡,筆者內心最大的感慨是敬佩

喬家人的發家史值得人們借鑑學習,因為他們擁有常人都可說卻不能及的特質——誠信;本著誠信的初心外,還擁有一顆赤子之心,無數後人連成一條緊密的線,只為偉大的祖國。

雖然收歸國有,喬家的精神品格依然在傳承,這值得每個人紀念。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別忘了留個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