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擊金門:30載炮火,百萬枚炮彈,記憶在煙火生活的菜刀上

文史細節說 發佈 2022-08-01T23:34:41.574831+00:00

金門,留給國人的記憶,是跟炮戰聯繫在一起的。但站在金門島上,任何一個對那段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會感慨萬端。

金門,留給國人的記憶,是跟炮戰聯繫在一起的。炮擊金門,那一段歷史硝煙,雖然已經散去。但站在金門島上,任何一個對那段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會感慨萬端。

滄海桑田,昔日令人戰慄恐懼的金門,現如今已經是旅遊勝地。自2004年「小三通」,只要辦理一個「大通證」一個「入金證」,便可到金門,去憑弔那一段歷史歲月。

金門炮戰發生的國際國內背景

很多人都想當然地認為,就是一場軍事戰,其實,炮擊金門,從開始之日,打的就是政治仗。我們所說的金門炮戰,一般是指1958年8月23日起的炮戰。

當然,之前在1954年、1967年,也曾經炮擊金門。但其規模要比八二三炮戰要小,而且,從八二三之後,對金門的炮擊,成了常規性行動,一直延續到1979年元旦,才宣告結束。

炮擊金門,是在國際國內形勢兩個方面催生的行動,當然,主要是由國內形勢決定的。

國際方面,在1959年5月,中東相繼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黎巴嫩發生了反對親美的夏蒙政府的武裝起義;二是伊拉克發生革命,推翻了親美的費薩爾王朝。美國以「保衛黎巴嫩主權」為藉口,悍然對中東事務進行武裝干涉。

我國對於中東革命持支持態度,用當時最高領導人的話說,就是支持中東,不能停留在道義上的支持,要有實際行動。而這個實際行動,就是炮擊金門。通過金門,打擊蔣幫「反攻大陸」的叫囂,同時對美帝也有著牽製作用。

國內方面,自解放軍攻占一江山島後,美台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美台軍事協定」,干涉我國內政。我國決定通過炮擊,打擊蔣幫的囂張氣焰,打擊美軍護航,粉碎「兩個中國」的企圖。由此形成了三個階段的大規模炮擊。

金門炮戰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8月23日至9月4日

在金門炮戰前,先是不斷發生空戰。在7月29到8月22日這段時間內,發生了十幾場空戰,解放軍空軍雖然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但也有飛機和飛行員損失。

針對這種狀況,中央決定,集中力量對金門蔣軍進行炮擊,以炮火封鎖。只有在敵軍侵入領空時,才進行迎頭痛擊。

炮擊是從23日17時30分正式開始的,第一次炮擊,持續兩個多小時,發射炮彈多達3萬發。斃傷金門守軍數百人,擊傷大型運輸艦一艘。

次日,為了鞏固成果,再次進行大規模炮擊,發射炮彈又是萬發以上,擊沉兩艘運輸艦。

這個時間段的炮擊,目的就是打擊蔣軍的反動叫囂。

第二階段:9月8日至9月底

因為強烈的炮擊,當時金門物資補給幾乎中斷,降為炮擊前的5.5%。為了解除困境,並達到挾洋威懾的目的,台當局緊急請求美軍進行護航。其意思不言自明,就是拉美軍下場,與解放軍直接對抗,以嚇阻大陸。

當時的美國,可以說是殺氣騰騰,在台海集結了71艘艦艇,航空母艦就來了5艘。要知道,美軍只要集結2艘航母,就可以開戰,足以摧毀一個中等國家的武裝力量。

對於此,我們發表了關於12海里領海權的聲明,明確指出,一切外國飛機軍艦,未經我國允許,不得進入中國領海領空。

但是,美國依仗超強的軍事實力,直接派兵為蔣軍護航進入金門海區,以試探我國的真正底線。當時我國的最高統帥說了四個字:照打不誤。但要求只打蔣艦,不打美艦。也是通過行動,來試探美對於台介入程度。

這階段炮擊從9月8日開始,當天發射炮彈2.17萬發。美艦當時是什麼表現呢?為蔣艦護航的第七艦隊旗艦巡洋艦「海倫娜」率領的6艘驅逐艦,直接丟下蔣艦,倉皇駛向外海。

9月14日,相似的一幕再一次發生,這一天,發射的炮彈達到2.5萬發,美艦再一次丟下蔣艦,逃之夭夭。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月底,蔣軍物資只能主要通過空投來解決,而且,多在夜晚進行。對此,前線解放軍,還設置燈光信號,多次誘使蔣軍運輸機誤投,氣得老蔣直罵「娘希匹」。

第三階段:1958年10月起,直到1979年元旦

這階段,美國的政策發生了變化,因為金門補給困難重重,美國逼迫老蔣放棄金門馬祖。其目的是想把台灣從祖國分離出去,永遠占據寶島,製造「兩個中國」。

中央高瞻遠矚,決定改變封鎖策略為「打而不登,封而不死」,讓蔣軍留在金馬,寶島掌握在中國人手裡。與此同時,兩次以防長彭德懷名義發表了「告台灣同胞書」。

表示內部事務由中國人自己解決,明確可以和平方式來解決,告訴台灣民眾,炮擊就是針對美國的。此舉緩和了台海的緊張形勢,又贏得了國際上很多國家的支持。

這個階段不得不提的是,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和美國總統艾森豪相繼訪問台灣,我前線炮擊,依然按照計劃,進行炮擊,嚇得這兩位政要心驚膽戰。

那時候的中國,沒有那麼多患了恐美症的公知。不像今天,一聽說美國航母來了,有些人就簌簌發抖,撲通就跪了下去。佩洛西要去台灣,外交部、國防部表示必強烈反制,就把有些人嚇尿了。

我們現在的國力,早就不是五六十年代可比的了。但是,我們有些人的精神上變成了侏儒,實在是令人不齒。

炮擊金門,一直持續到1979年元旦,後來變成了象徵性的炮擊,隔日放炮,打在空地上,發射宣傳彈等,就是明確一種態度。

當然,我軍炮擊時,蔣軍也進行了反擊。那麼蔣軍炮擊的是哪裡呢?就是與金門相對的廈門大嶝島。不過,在炮擊中,主動權始終掌握在我軍手中,對方只能是被動應對。據不完全統計,我軍炮擊的炮彈就達百萬枚。8月23日那天,每8秒就有一枚炮彈落地,真正的彈雨啊。

如今的金門和大嶝

金門炮擊在1979年元旦徹底畫上句號。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兩岸三通的實現,如今的金門和大嶝島,早已煥然一新,變成了旅遊勝地和商品交易繁榮之地。

我國有多少小商品交易市場我們不知道,但級別最高的小商品交易市場就是大嶝小商品交易市場,這個市場是1999年5月國務院審批設立的,級別為副廳級。這在全國屬於唯一的存在。

這個市場以交易兩岸商品為主,其中台灣商品占到6成。這些商品都是由寶島的貨輪運達,免收進口稅。2020年,台灣免稅商品進口額就高達5億元,可見市場的繁榮程度。

要知道,這個市場,偏居一個小海島上,但日均人流量還是高達4000人左右。

說到門類繁多的商品,不能不提及金門的菜刀,是「金門三寶」的第一寶。在旅遊圈有這麼一種說法,到金門旅遊,不觀看一次菜刀打造全過程,不買一把金門菜刀,就等於沒到過金門。

為何菜刀在金門有著如此地位,金門菜刀與其他菜刀有何不同呢?這金門菜刀,是用炮彈打造的,因為金門島上,有著百萬枚炮彈,有人就看到了這個商機,收集跑到,打造成菜刀,形成了特別的炮彈菜刀。

金門菜刀有三個品牌,金合利、金永利和王記。據說,第一家生產菜刀的,是金合利。現在某寶上,都有這三個品牌的菜刀,是否是真貨,就不知道了。買金門菜刀,當然還得去金門。

在市場裡,菜刀店鋪很多,經常看到有菜刀砍鋼管的表演,讓人嘆為觀止,紛紛拿起手機掃碼付款。

現在金合利菜刀的掌門人叫吳曾棟,鐵匠出身,對於小時候經歷的金門炮戰,至今提起來,還心有餘悸。金合利菜刀可以當場做,只要20分鐘就可以完成。炮彈的切割、煅燒、捶打、打磨、成型、拋光……,一氣呵成,足見功力。

菜刀,在金門、台灣,可以說是一種吉祥的象徵,不僅金門老兵回鄉必買,連女孩結婚,女婿也要買菜刀送給丈母娘,寓意為「財到」。

我不知道,金門鐵匠在用炮彈打造菜刀時,是否想到是要將那段硝煙瀰漫的歷史,注入煙火生活之中,但客觀上,那段歷史,已經以菜刀為載體,進入了人們的生活中,一日三餐提醒當代的人們:台灣,我們可愛的寶島,一定會回歸祖國的懷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