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壽螺讓我國損失3個億,為什麼在印度成了香餑餑,還被當飯吃?

答案在這兒 發佈 2022-08-02T00:10:03.063108+00:00

至少國內取名都圖一個寓意吉祥,但要是這樣想就錯了,福壽螺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和美好寓意什麼根本八竿子打不著。

無福消受的福壽螺

福壽螺,如果在人們未能完全了解它之前,光聽名字或許會覺得這應該是一種不錯的生物。

至少國內取名都圖一個寓意吉祥,但要是這樣想就錯了,福壽螺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和美好寓意什麼根本八竿子打不著。

它能有這個名兒,完全是因為它太能繁殖了,並且存活周期又長。

相比其他淡水螺,福壽螺在種族繁衍能力上十分強大,子子孫孫無窮盡也,福壽螺也因此而來。

而在早年間,國內的餐桌上時常會看見福壽螺的影子。

尤其是在夜間燒烤或者大排檔這一類餐飲聚集地點。

邀上三朋四友,開幾件啤酒,燒烤下肚,烤肉又不夠,那便螺肉來湊。

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福壽螺曾經也是夜市燒烤攤的香餑餑

但在相關的負面報導越來越多之後,人們便開始對福壽螺抵制起來。

其中主要有兩個關鍵原因:

一是福壽螺在國內泛濫成災,其次是福壽螺病害能力強,並且是寄生蟲的中間宿主

所以在福壽螺爆發成為入侵物種時,想要依靠吃這個辦法來解決福壽螺的問題恐怕就不行了。

再說了,同樣是淡水螺的田螺,因肉質鮮嫩,個頭小巧更加深受人們喜愛。

福壽螺的原罪在於其身上的廣州管圓線蟲

如果食用攜帶有該線蟲的福壽螺,那麼很有可能會感染廣州管圓線蟲病。

或許這個名字大家不太熟悉,但如果說「鼠肺線蟲病」就一定知道這種疾病的危害能力十分強大。

一旦感染該疾病,便會引發頭痛、發熱、頸部強硬、面癱,甚至是痴呆或者死亡。

造成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寄生蟲會在人體中樞神經以及腦脊液中活動,國內曾經有不少被感染的案例。

尤其是在早期人們對福壽螺的安全認知不太夠的時候,因福壽螺感染造成死亡或者大範圍的食品安全問題屢見不鮮。

不少市民因食用未經嚴格處理,或者食用攜帶有廣州管圓線蟲的福壽螺,最終導致住院以及各種生理問題。

福壽螺的危害

福壽螺的危害還體現在農業方面,我國作為生物入侵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

福壽螺在國內農業造成的影響已經給受災地區帶來了不少直接經濟損失

由於福壽螺能吃又能生,最早在台灣,福壽螺僅用了2年時間便對台灣農業造成了大量經濟損失

1982年台灣屏南縣受災面積達到2700公頃,而到了1986年則變成17萬公頃

短短4年時間,光是水稻這一農作物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達到3億人民幣,因此台灣人民將其稱作「夭壽螺」。

截止2020年的統計,我國外來入侵物種已達到400多種,每年經濟損失都在千億元以上。

尤其是福壽螺這樣的生物,對稻田的損害幾乎沒有任何入侵物種能夠比擬。

福壽螺一旦在稻田中繁殖開來,可以造成水稻減產7%~15%最嚴重的時候可以增至50%,甚至是顆粒無收。

每年春季則是福壽螺的繁殖季節,鮮紅色的卵塊可以讓人輕鬆發現,當然這些卵塊會遍布整個農田,整個場景看得令人發怵。

福壽螺的危害性以及低可食用性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當然理論上來講,如果能夠將福壽螺完全處理乾淨,並且通過長時間的高溫烹煮,那麼食用福壽螺也是沒問題的。

問題就在於,家庭小灶以及不專業的處理方式,不能保證福壽螺可以完全處理乾淨

退一步來講,就算這玩意兒按照嚴格流程走一遍下來,福壽螺的螺肉味同嚼蠟,口感如橡膠製品,何必花錢找罪受呢?

另外仍有不少無良餐飲將福壽螺當作田螺販賣,中餐的猛火快炒講究一個鮮嫩,在這一過程中很難100%避免沒有漏網之蟲。

因此為了個人健康著想,不建議食用福壽螺。

然而在印度福壽螺非但沒有成為人見人打的過街老鼠,反而還成為印度民間新餐飲的香餑餑不少印度人還將其當作飯吃。

並且在吃播流行的今天,各大視頻門戶網站都能看見三哥們將福壽螺從田裡捕撈起來,最終消滅殆盡。

事實上,印度人食用福壽螺很大程度上與他們的餐飲習慣飲食文化有關

在這類視頻中,我們常能看見勞苦耕作的印度人民會使用香蕉葉進行烹製,其實這也並不是當地人貧窮才這麼做。

對印度人來來講,食用食物前,觸覺與嗅覺的感官同樣重要

香蕉葉能為食物帶來特殊的香氣,因此在烹製食物前他們會選用一張洗淨的香蕉葉進行傳統烹製。

並且在食用習慣中,印度人也更傾向於使用自己的右手來替代餐具

飲食傳統上來講,手指可以用來感知食物的溫度。

並且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習慣來改善食物的味道。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及印度的膳食結構。

印度飲食文化給民眾帶來的轉變

對於不少印度社區以及印度人來講,阿育吠陀的信仰和習俗影響了人們的膳食結構和食物的處理方法。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便是,早餐適度,午餐吃好,晚餐減少。

根據阿育吠陀的理念,不少印度人相信一天中的4個時間段中,人體的狀態是不同的。

先是緩慢上升,達到頂峰,然後下降,而這一切取決於太陽的運動。

總之,因傳統宗教文化以及膳食結構的影響,不少印度人一天的主餐為午餐,在晚餐的傳統上以清淡為主,並且澱粉和乳製品都會相對減少。

現在我們也知道,在印度不少地方,牛肉是當地的一大禁忌

因印度教的影響,不少印度人都會譴責屠宰牛進行食用,如今印度許多州也已經命令禁止屠牛。

需要注意的一點還在於,除了印度教以外,毗濕奴主義、耆那教基本都是某種程度上的素食主義

前者奉行嚴格的乳素食主義,後者遵循耆那教素食主義,並且還拒絕所有根莖類蔬菜。

印度的宗教眾多穆斯林不吃豬肉製品,印度佛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減少葷食。

如此一來,印度大部分人受宗教影響帶來的飲食文化及習慣的改變,使得印度人大部分都為素食主義。

據相關資料統計,印度人口中,有23%~37%的人都為素食主義者

儘管不同宗教和不同素食人口在表現上有著一定差異,所謂的標準和定義不同,不同人群表達出來的素食表現也不一樣。

但總的來講,印度實際存在的素食主義者會比統計數據更多。

同時受到西方飲食文化的影響,並且在印度教的改變下,肉類已經是印度高等階層人士的首選。

在他們看來,吃素是自身所處階級的一種表達方式

而吃肉只有從事體力勞動的人才需要,另外在印度教中,越往下的階層就越需要的肉類蛋白質。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印度人吃肉實際上是自身身份低下,且代表著最底層的民眾寫生。

這也不難解釋,為什麼在印度大街小巷的攤位上很難看見除雞肉、雞蛋以外的蛋白質製品,同時在烹製過程中會採用大量香料、黃油進行製作。

綜合來看,在印度成為香餑餑的福壽螺實際上也反映了印度底層民眾生活的艱辛

並且同樣是以農業為生的國家,印度人當然知道福壽螺對稻田的危害,以及對身體可能的影響。

但比起就這樣直接扔掉,為何不拿來美餐一頓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