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內地出不了成龍?

小佳認知升級 發佈 2022-08-02T19:45:55.071646+00:00

說回到成龍:為什麼成龍出現在香港影壇,而不是出現在內地影視圈呢?內地之所以出不了成龍這種類型的演員,是因為在內地,像成龍這樣的演員一個都找不著。


演員分為兩種:

能演電影的;

不能演電影的;

能演電影的,一定能演電視劇。

能演電視劇的,不一定能演電影。

因為演電影需要的不光是演技、形象,還要有票房號召力。

票房號召力指的是,符合市場需求的一些特色。

比如,成龍的玩命特技、周星馳的無厘頭搞笑、周潤發的暴力美學等。

所以,「雙周一成」能稱霸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影壇,不是沒有道理的。

說回到成龍:

為什麼成龍出現在香港影壇,而不是出現在內地影視圈呢?

因為在香港,有一群像成龍那樣的人。

比如,洪金寶、元彪、鄒兆龍、錢嘉樂等,香港有一大批龍虎武師。

其中的成家班、洪家班、袁家班、劉家班 ,包括現在的甄家班是佼佼者,而成龍則是其中最耀眼的那個。

也就是說,成龍之所以出現在香港,是因為在香港,像成龍那樣拍戲不要命的人 ,有一大批 。

而成龍是優中擇優 ,脫穎而出,最不要命的那個。

內地之所以出不了成龍這種類型的演員,是因為在內地,像成龍這樣的演員一個都找不著。

要想出成龍這樣的演員 ,必須要有那種拍戲不要命的氛圍、精神 ,必須要有一大群擁有這種精神的演員群體。

而內地影視圈沒有這樣的氛圍、土壤 ,培養不出哪怕一個擁有這種精神的演員 ,更別提優中擇優,培養出一個成龍了。

換句話說,內地演員頂多是,為藝術而獻身,而香港演員可以做到,為了事業而玩命。

在我看來,論演技,內地演員比香港演員好,但論敬業態度,內地演員則不及香港演員。

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一個個來解析。

論演技:

香港影視圈,電影工業更加成熟,整個圈子的氛圍,更加趨於商業化,電影的拍攝更加偏向於,工廠流水線生產。

像是TVB,簡陋的服化道(《尋秦記》裡的項少龍和《神鵰俠侶》裡的金輪法王穿過同一套衣服)、簡陋的布景(《神鵰俠侶》裡下雪的場景用泡沫營造,瀑布用保鮮膜代替),可以說是把這種,粗製濫造體現到了極致。

由於這種工業化的拍攝模式,對拍攝成本和周期的極端限制,限制了演員的發揮,限制了演員的成長,導致香港電視劇演員的演技,合格有餘,但難臻化境。

因為「慢工出細活」,優秀的藝術作品,必須得經歷千錘百鍊,精益求精才有可能實現。

優秀的影視作品、演員的演技也是一樣的道理。

工廠模具壓製出的青花瓷贗品,怎麼比得上在景德鎮磚窯里燒制出的真品?

一個很明顯的差異就是帝王氣象,TVB演員沒有一個能演出帝王氣。

他們演得像是商界大亨,他們演的帝王沒有帝王氣,反而充滿了商人的貴氣。

像是《英雄》裡的秦始皇,你能想像TVB演員會怎麼演嗎?能演出陳道明的霸氣嗎?

《漢武大帝》裡陳寶國的那句「寇可往,我亦可往」,香港演員能說出這句台詞的神韻嗎?

更別說,《大明王朝1566》裡那個半帝半仙的嘉靖,我實在是想不出,除了陳寶國誰還能演出那股子邪性。

相比之下,香港電影演員的演技,比電視劇演員要好得多。

因為電影的拍攝,比電視劇要精益求精得多。

就那麼一個劇本 ,來來回回的折騰,比電視劇雕琢的次數多,自然對演員演技的提升要好得多。

而且電影有藝術電影這樣不怎麼趨於商業化 ,對作品要求高,對演員演技要求高的品種 。

經歷過這些電影的洗禮 ,這些演員的演技自然有了長足的進步 。

香港演員演技的標杆,像梁朝偉、張曼玉、梁家輝、張國榮等都經歷過王家衛、陳凱歌這些藝術片導演的調教。

反觀內地影視圈,工業氣息沒有那麼濃厚,商業氛圍沒有那麼重,生活節奏也沒有香港那麼快。

因此,是可以慢工出細活,拍攝那些擁有深厚底蘊的優秀劇集的 。

而老百姓生活節奏慢,是可以靜下心來,好好欣賞這些優秀作品的。

正是這種供需方面的平衡,才讓內地產出了那麼多的優秀劇集。

比如,《大明王朝1566》、《大宅門》、《士兵突擊》、《雍正王朝》……

雖然香港的優秀電視劇也有很多,但離真正的神劇始終還差那麼一截。

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這一截是香港電視劇永遠也趕不上的,這是由兩地的影視文化決定的。

你讓TVB不計成本、不計時間,所有演員、所有工作人員,勠力同心地,就為了磨出一部電視劇,他們是做不到的。

這也是「四大名著」的電視劇版,只能在內地拍出來的原因。


再加上內地有,北京人藝話劇院這樣的「聚賢莊」。

各路大師可以齊聚一堂地切磋演技,讓自己的演技更上一層樓。

反觀香港卻沒有這樣的純藝術演技提升場所,《無間道》這樣數位影帝一起飆戲的電影,實所罕見。

所以,香港影視圈演員整體演技不如內地,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說完了演技,我們再來說說敬業精神。

論敬業:

在這方面,香港演員比內地演員,強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甚至可以說,香港演員的敬業態度是世界第一。

為什麼這麼說?

成龍大哥第一次見史匹柏,就問他《侏羅紀公園》怎麼拍的?

史匹柏就說,用模型、特效合成就行了。

接著史匹柏,也問了成龍大哥一個問題,你《紅番區》裡那個跳樓的鏡頭怎麼拍的?

感覺很真實啊!

成龍大哥就說,很簡單啊,開機,跳就完了。

因為好萊塢的人不會理解的。

在他們看來,那樣危險的動作,一定是用特效完成。

沒有人會不要命地,去實拍那樣的鏡頭。

在好萊塢風靡全球的年代,香港的動作片是唯一能打入主流的片種。

你不得不佩服,香港電影人的拼命精神!

說回內地的敬業精神,跟香港比可就差得太遠了。

不說小鮮肉各種離譜的操作,摳圖、替身……

就是老戲骨,跟香港電影人比,敬業態度也是遠遠不及。

老戲骨愛崗敬業,但對演戲這件事,頂多是抱著為藝術而獻身的心態。

要他們為事業而獻命,為演戲而冒生命危險,他們是不願意的。

據我所知,只有陳寶國做過,這種為了演戲,而自殘身體的事情。

他曾為了演好一個獨眼龍的角色,將一顆磨薄了的扣子,塞入自己的左眼中。

這也讓他的左眼,幾近失明。

在內地這樣的事情是個例、是少數,在香港這樣的事情卻很常見。

最讓我震撼的是任達華的一部電影——《文雀》(「文雀」指的是小偷、扒手)。

在這部電影中,有一個鏡頭是,三個演扒手的演員,在電梯裡吐出自己的舌頭,而舌頭上赫然竟是刀片(美工刀的一截)。

我開始以為是道具,結果任達華在上《魯豫有約》時。

當場演示口藏刀片,還一次藏了三片。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跟真正的扒手取過經。

最頂級的扒手可以在口中藏5片刀片,他硬是練到了藏3片。

陳寶國用衣扣,是因為當時的道具條件不夠,沒辦法才用衣扣。

而任達華用真刀片,不是因為道具做不出來,而是為了展示這種真實感。

魯豫問他為什麼不用道具,他說這樣做就沒有真實感了。

就像我們聽過的一個故事一樣,一個木工把抽屜的背面,做的和正面一樣精緻。

別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反正背面別人也看不見。

木匠回答,我看的見。

用刀片道具,觀眾也看不出來。

就算觀眾知道,這麼危險,觀眾也會理解的。

可任達華就是要用真的刀片表演,因為他要對得起自己的表演,他要對得起自己的職業態度。

所以,說香港演員的敬業精神是世界第一,毫不為過。

正是因為,香港和內地影視圈的文化和環境的不同。

註定,內地出不了成龍這樣的演員,內地演員演技比香港演員好,但敬業精神比不上香港演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