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方物|刻字奇石(王獻龍)

八公山視界 發佈 2022-08-03T04:22:41.572702+00:00

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園無石不秀,林無石不靜,室無石不雅,人無石不寧。賞石悅目,賞石清心,賞石怡人,賞石陶情,賞石益壽,賞石聰穎。

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

園無石不秀,林無石不靜,

室無石不雅,人無石不寧。

賞石悅目,賞石清心,

賞石怡人,賞石陶情,

賞石益壽,賞石聰穎。

賞石文化的源頭在中國。千百年來,國人的愛石、搜石、藏石、品石之風源遠流長,形成了一種傳統的賞石文化。在大千世界諸多收藏中,觀賞石收藏恐怕是最具獨特魅力的。奇石來源於大自然,不可複製、不可再生,精品奇石精美奇特、稀缺罕見、每一塊都是存世孤品。大自然不會造就兩塊相同的珍奇石頭,一經發現,便獨一無二,有無出其右的收藏和審美價值,首屈一指的當屬中國的四大奇石:《東坡肉形石》、《歲月》、《中華神鷹》、《小雞出殼》。

天然奇石,系天然形成的,其形狀、材質、造型、色彩及花紋不一般、不同尋常,具有觀賞、收藏價值的石頭。它是經由大自然雕琢、洗鍊,集天地之靈氣、聚日月之精華,歷經數億年時間的洗禮、自然蘊藉風化形成的。它的造型千姿百態,比人工雕塑作品更加生動。石上的畫面更具神韻,近景、中景、遠景唯美動人、妙趣橫生。石的色彩豐富、色澤瑩潤、如瓷似玉、細膩溫潤。在我國歷史上又稱它為怪石、象形石、雅石、供石、案石、幾石、玩石、巧石、丑石、趣石、珍石、異石、孤賞石等。台灣及港澳地區稱為雅石,日本稱水石,韓國稱壽石。從廣義上來講,凡是具有觀賞價值的自然石,均可稱為天然奇石。

刻字奇石,系在天然奇石的上面配以短句、警言、對聯、小記等的內容,再加上書家的書法,雕家的鐫刻技藝等。它極大程度地增強和傳播了人類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使其錦上添花,萬分珍貴。它是自然與人文的有機結合,是書法同雕刻的完美統一,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和諧共同體。天然造就,書家書寫,雕家刻字,這樣三合一的刻字奇石不也正是鬼斧神工和匠心獨運的水乳交融,天然與人工有機結合的生物體,天人合一生命力的完美呈現嗎?實乃奇上加奇,彌足珍貴。刻字奇石更奇在它集自然、稀缺、藝術、人為、不可再造於一體,普天下其它任何物品都很難同時到達這幾個條件。

刻字奇石實乃天人共鑄的不二之作,不愧是純天然與人文結合的藝術品,堪稱絕唱。它所帶給我們的賞心悅目,超凡脫俗之美感,可與字畫相媲美,可與錢幣試高低,可與詩文共賞讀,而且它不易破損、便於運輸、便於儲存、你講它聽、不爭不辯,是收藏者的摯友、摯情和摯愛。

崇尚自然、回歸自然藝術是人們對崇高境界的嚮往和憧憬。當人們在芸芸眾生的大千世界中,為尋找實實在在、真實可信、實話實說的興趣愛好時,一定會選擇刻字奇石,因為刻字奇石是天造地設、審美創作和能工巧匠溶鑄渾然的完美藝術品,其形、色、質、紋、書、工、韻所達到的美感非天然所能創,非人力所能造。刻字奇石造假,根本無法做出天人統一的神韻。刻字奇石都是在來自於大自然的純天然原石上賦於其生命力量的符號,構建其機體動力的血脈,傳承其歷史文化的基因。玩刻字奇石者都是 「石石在在」、「石話石說」、「真石可信」、「實打實」、「老石」的善良之人。在刻字奇石圈待的時間長了,你也會「石事求是」、「非常石誠」、「石來運轉」,成為一名「朴石」、「忠石」、「誠石」,有趣可信、充滿正能量的人。

有史記載最早的刻字奇石,應該屬石鼓了。石鼓文,是戰國時期的刻石文字,即鼓形石上刻的籀文。石鼓文為四言詩,為我國最古老的石刻文字。因記述秦皇遊獵之事,也稱「獵碣」。2013年1月1日《國家人文歷史》雜誌推出「秦石鼓文」是中國九大鎮國之寶。

以奇秀、渾圓、皺瘦、渾厚、挺拔、秀麗為特徵的奇石,是鐫刻詩文、書錄名句、題寫銘文的重要載體。石天然質樸的外形、質感和漢字書法富有動感畫意的線條以及雕刻刀工、手法的有機結合,將自然的止於至善與人力的止於至美高度統一起來,充分呈現了天造人設孕育的共同體的完美。

在石頭這種材質上刻字,不同於木頭和金屬及其它材料刻字。石頭質量較硬,沒有韌性。那麼在石頭上刻字要用什麼工具呢?石頭刻字可分為純手工刻字和電動機械輔助刻字兩種技法。純手工刻字,一般僅需錘子和刻刀兩種工具即可(現技法大多已失傳,幾乎沒有人用)。電動工具刻字,常用的工具有角磨機(切割機)。角磨機提供動力,需要用石材金剛石切割鋸片,還有電磨機(雕刻機、雕刻筆),然後各種型號大小的金剛石磨頭。刻字奇石上的字體往往能夠起到錦上添花、畫龍點睛的作用,會賦予這塊奇石更多的文化內涵、勃勃生機和頑強生命力,因此,字體的位置和大小就顯得至關重要。一般來講,一塊奇石的好壞與其大小、形狀、紋理等方面有很大的關係,有些適合刻字,但也有些是屬於觀賞石不適合刻字,這就需要收藏者在收藏時進行仔細地研究。

刻字奇石文化是人類觀賞文化當中的一部分。它是人們以奇石為載體所進行的一系列生產生活活動的總稱;是人類追求幸福的一種有效途徑和力量源泉;是各種審美需要和寄意需要充分以石為媒介的一種多層面的展示流露。石頭本來是沒有什麼意義的,而人類社會形成的種種文化基質卻給石頭增添了人文的力量和色彩,折射出人類豐富的文化生活意蘊。刻字奇石觀賞文化從採石,收藏石,欣賞石,玩石發展到建構人類生活文化和生產文化的層面,處處在揭示,在引導,在傳播一種高度的精神文明,在體現一個民族力量的內生源泉,同時也在摒棄落後的生存方式,淘汰阻礙進化生存的腐朽的機體結構。

刻字奇石自古以來便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它早已成為了古老的文化。從古至今,它不僅用來比方正人的誇姣道德,還常常當作文人雅士「獨善其身」、「慎獨」明志,寧靜致遠的襟懷寄託。

我國自古就有珍藏奇石、題記刻字之風,藏石大家不乏其人。唐代名相牛僧儒、李德裕在玩石上是公認的石痴。蘇東坡也有愛石雅好,因深感一石之美無法比喻,遂刻石銘「豈多言」。米芾更被後世奉為賞石的盟主,曾收藏南唐李後主珍愛的奇石形硯台「寶晉庵研山」,做《研山銘》。宋徽宗更是從眾多巧奪天工的奇石中精選出65塊,依其形質,親躬御題,定名為「宣和六十五石」。清乾隆則把米芾後裔米萬鍾因運資匱乏而放棄的一塊重達百噸的奇石「青芝岫」視為國寶,運到頤和園,不僅三題石銘,還題詩數首。

對奇石鑑賞與收藏價值的判斷自古有之,古人講究瘦、皺、漏、透、丑,今人亦重質、形、紋、色、韻。這十項都是奇石價值判斷的標準,達到標準的項目越多,價值越高,需求量也越大,而愈難求之。無價和有價之間,需要知識來衡量,需要素養來品鑑,需要經驗來判斷。漢代石刻的雄勁、簡練,唐代石刻的精美、圓潤,都表現了中華民族進取、向上的氣派和精神,在我國刻字奇石的雕刻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我有一塊八公山的刻字觀賞奇石,上面恰當、合適、般配地刻有大篆「為文期於用世,作事誠以待人」十二個字。此石集自然性、唯一性、永世性、社會性、藝術性於一體。它源自天地日月星辰之能量,自然成形,天工造化,整體造型實為罕見,能夠滿足人們獵奇或審美需求。它表面形成形狀大小不一的龍鱗(螺紋),側面有整齊劃一的單向精細的細絲橫流紋(兔毫紋、橫單絲紋),成色較均勻,色澤渾厚,青色中雜以灰、土紅色,屬皖螺紫金早期共生石,其收藏價值、欣賞價值和科研價值都是不可估量的,是一件價值極高的珍品。

這塊刻字奇石是在奇石珍藏中最被人追捧的 「供石」。所謂「供石」是指那些能陳列於案頭、茶几,體積稍大的奇石,是文人寄情山水、人物、動物、風物,陳設在桌頭或廳堂內外的擺件。「供石」是奇石中的宗族,也是奇石的主流群體。這樣的奇石平常也都是在題上石銘、配好底座之後被清供鑑賞、撫摸把玩。

這塊刻字奇石的審美價值不在於一般意義上 「奇特怪異」,而是新奇、稀奇、出奇、珍奇、神奇。除這五奇之外,它還有五奇:石開奇巧(似牛蹄);石紋奇異(有龍鱗紋、水紋、雨滴紋、絲線條紋),石色奇麗(青、紫、土紅),石質奇特(硬度強、皖螺紫金共生石),石形奇妙(似巨人的大頭皮鞋;如小狗綣臥遠瞻;若鯨魚觀海;像山羊趴臥側首遙望;又仿佛牧童放的水牛在池塘洗澡嶄露頭角;還宛如道德天尊老子出函谷關騎的青牛大神蹄)。石者越奇越有情趣,越奇越為收藏者所喜愛。更何況上面刻有我姑父精心書寫的大篆「為文期於用世,作事誠以待人」(寫了三張,撕了兩張,選了最滿意的一張),閃主任傾心、立著鑽頭深刻的精品字。

得此石後,觀之賞之悅之,欣然命筆,謅《臥》詩一首。

臥(紫金皖螺共生石)

此石在八公山脈壽縣的北饅頭山撿之。紫金皖螺(當地稱龍鱗)前期共生石。——題記

巨人皮鞋地蓋天,小犬俯臥神似仙。

鯨魚開口深水底,山羊側頭青草邊。

水牛頭露牧童樂,青牛蹄疾老子歡。

哈哈……

壁掛字畫粹,架存瓷玉貴。

屋中人飲酒,苑裡花亦醉。

註:這塊石頭是我2016年2月18日從壽縣北饅頭山找到,後來與童老師一起用摩托車運回來的。山路高、陡、滑,途中艱難自不必說,惜顛簸掉一小塊。

四年後,我量好尺寸,親自到縣總工會請姑父寫篆書刻在石頭上。我把寫好的字用彩色複印機複印,複印件有刻字時用,原件收藏起來。一星期後,我親自開自家車同盛先生去請閃主任刻字。回來後,我和俺家領導及盛先生在老鄰居就餐,興情所至,盛先生我倆痛飲了一瓶足斤的桂林桂花酒。幾天後,2020年10月21日,我獨自駕車去取刻好的奇石(閃主任硬不要錢,我只好給了他條煙意思了一下)。去時,閃主任又當場用毛筆描的金漆,用紅色塗的印章。描塗後的刻字奇石磅礴大氣,非常漂亮。沒過幾天,我又開車和唐老弟到謝家集商貿城花市,找「濟公奇石館」的蔡師傅配底座(水浪形)。一星期後的11月6日15:42,我開車同俺家領導去付款(350.00元)取回。蔡師傅說底座材質是巴西(原產於非洲)古夷木的(俗稱巴西黃花梨)。

興趣所致,又謅《此石頭》一篇是為記。

此石頭

此石頭,拾壽州。形神兼,文藝疇。

厚道謙,品性優。康身心,比美酒。

悅自己,樂朋友。見有福,藏得壽。

憲隆撰,閃兄鏤。魏老書,庚子秋。

噫!

女媧見,豎指頭,通靈紅塵有緣走,

神瑛觀,展眉頭。離山人間逍遙遊。

哈!

一切玉,皆石頭,切莫痴迷幸福丟。

此石頭最長50 cm,最寬20 cm、最高23cm。重30.70千克(kg),底座重3.25千克(kg),連底座重33.95千克(kg)。——注釋

老同學心和自然見刻字奇石,讚不絕口,靈感突發,一揮而就,即興頌道:

一枚山石

——為老同學半個壽州人憲隆題石一枚

此刻持有的寧靜

是深藏於八公山樂(lào)澗套的紫金

昂頭伸展的脊背上

是筆走龍蛇的微言大義


它停泊在半個壽州人的龍灣

微啟的雙唇

述說五億年

龍鱗紫金共生石的奇觀

2020年8月30日是第九個全國賞石日。為慶祝第九個8•30全國賞石日,第九屆中國(淮南)觀賞石博覽會在鳳台縣開幕,我寫了篇短文《石頭記》以記之。

石頭記

石可美容,磨麵;亦可按摩,揉不適處;也可健腦,手指握捏;還可把玩、盤磨、觀賞、養心悅目也。故人無石不穩,室無石不安,心無石不康。然石之五德為:厚道,自然,謙卑,堅實,無怨。識石、懂石、悟石,方可見者有福、藏者得壽。

家中的客廳中擁有一擺件刻字奇石,一定會顯得主人愛好特殊、有品位,而且祥瑞的象徵意義是其它任何東西無法取代的。把刻字奇石納入文化藝術的領域,從美學、文學、色彩學的藝術高度,與集天地之靈氣,歷經數億年時間的洗禮、自然雕琢形成的玩石通靈,寄情於石,情石相交,到達「石人合一」的境界,然後張開神思的翅膀,以豐富地想像,把刻字奇石變為玩石,把玩石變為藝術品,把藝術品變為陶冶的情操,石我融會,通過瀏覽刻字奇石的藝術美,從中獲得一種樂趣、一種慰藉、一種享受,這就是刻字奇石帶給我們的可神通不可語達,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絕世超倫的美的境界。

賞評刻字奇石的優劣,並無法定尺度,靠的是自身的文化素養、藝術積累,加之平時對文化、藝術的學習、研究、交流、探討。一言以蔽之,自身的整體素質提高了,賞石水平也就上去了。賞石水平提高了,掌握了賞石之道,賞石之法,賞石之巧,便到達了賞石怡情,以石養性的目的。

中國藝術歷來強調藝術在倫理道德上的感染作用,要求審美意識具有的社會價值。因此,凡是反映健康向上,崇高正大的藝術創造,必然會受到人民大眾的歡迎,得到社會和歷史的承認。石刻藝術內在的、本質的、精神的美,正是質樸、敦厚品質的體現。石刻中的雄健,正蘊含了堅毅的意志和力量。所以,石刻藝術有著極為廣泛和深厚的社會基礎。也正是由於石刻藝術的底蘊反映了當代的民族精神風貌,故為社會各界所重視。

刻字奇石氣韻生動,厚實壯觀,表現出古樸端莊的氣質,體現了一種古拙平實的健康之風,符合我國人民的審美要求,所以,自刻字奇石面世以來,深受世人所喜愛。

刻字奇石雖然有其特殊性,但它脫離不了自然、社會、思維的基本規律。因此,哲學貫穿在整個刻字奇石的實踐中,並自始至終影響和制約著刻字奇石的創作(包括創作思想、方法和審美觀等)。沒有哲學,刻字奇石形成不了自己完整的體系。所以,成功的收藏家和藝術家,其思想必定深入到哲學中去,由此明了世界的本源、藝術的本源、奇石和書法、篆刻的本源。

理解了中國哲學,才可以從更深層的規律上把握刻字奇石藝術。而對於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掌握,能把自己對刻字奇石藝術的研究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宏觀的層次上。這便摒棄了俗人們所謂石頭上刻字的狹隘庸俗、見識淺陋、低級意識的理解。這也正是庸人同雅士、收藏者與收藏家的區別。

作者簡介:王獻龍,平平淡淡教書匠,普普通通勞動者。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今日頭條•八公山視界」,歡迎評論留言!讓我們一起在圖文中內省於心,外察世界,感受生活,升華自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