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紀錄片《這十年》:時代中的青年如何選擇

中國青年報 發佈 2022-08-04T06:19:35.494244+00:00

這是8月1日上線的50集微紀錄片《這十年》中第一集《十八洞村的2022》和第二集《塞罕垻上瞭望者》中的故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90後小伙兒施康,2020年初大學畢業不久,就從城市回到了鄉村,如今已是十八洞村團支部書記的他,用短視頻記錄著十八洞村的故事。年過六旬的趙福州,22歲就選擇成為塞罕垻的防火瞭望員,與妻子一起,一守就是幾十年。

這是8月1日上線的50集微紀錄片《這十年》中第一集《十八洞村的2022》和第二集《塞罕垻上瞭望者》中的故事。兩個不同時代的年輕人,做出了不同的人生選擇,而相同的,是他們都不負青春,也不負時代。

微紀錄片《這十年》海報

微紀錄片《這十年》由芒果TV打造,以十年跨度為軸線,記錄十年人物的變化。一幅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畫卷,一個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主人公的自述中,徐徐展開,娓娓道來。在《這十年》主題系列節目的引言篇中,見證人何炅這樣講述時間的力量,「用一粒種子成就一棵樹的昂揚,用一群人的無悔迎接一個國度的向上」。

作為精準扶貧首倡地的十八洞村,在2017年正式脫貧。「我只是一個普通人,但這十年來,我見證了十八洞村的變化。路修好了,房子翻新了,外面打工的人回來了……」在施康的鏡頭中,有勤勞致富的養蜂人,有帶領繡娘在家門口就業的苗繡匠人,有回到家鄉辦起了農家樂的村民……這十年,改變的不僅是當地人的物質生活,更是當他們說起自己的家鄉時,會「大搖大擺」地說,自己是十八洞村人。

十八洞村團支部書記 施康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塞罕垻還是「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第一代人種樹,當第二代「趙福州」們來到這裡時,人工林已經連成了片,防火成為重中之重。趙福州的生活,是以15分鐘為一個周期,每天從早上6點到晚上9點,他都在望海樓上眺望,每隔15分鐘匯報一次安全情況。

趙福州夫婦只是塞罕垻林場的9座望海樓之中的其中一對普通夫妻。塞罕垻建林場近60年來,共有超過20對夫妻值守望海樓,從未發生過一起火災。如今到了第三代,趙福州的兒子也已經成為一名塞罕垻林場的護林員。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守護著塞罕垻,而塞罕垻也報答給我們一片真正的林海和綠色的未來。

塞罕垻林場天橋樑望海樓防火瞭望員趙福州和妻子陳秀玲

在接下來的片中,我們還將看到藏區的電商帶貨主播、大灣區的超級聯繫人、慢火車上的「帶貨」列車長、方言智能守護者……一個個典型人物,匯聚成青年的群像,又散播成各行各業的滿天星,在巨變時代描繪百態人生。

微紀錄片《這十年》由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特別指導,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委網信辦、湖南省精神文明辦、湖南省廣播電視局指導。(本文圖片均由《這十年》劇組/供圖)

責任編輯:郭韶明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