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劉慈欣小說中的「35歲現象」

丁道師 發佈 2022-08-04T11:08:31.719041+00:00

劉慈欣在很多年前寫了一篇小說《2018年4月1日》,這篇小說前瞻了未來科技的一些技術演進方向,比如基因改造延長生命技術(基延技術)、虛擬國家、無現金支付、冷凍技術、數字銀行、3D技術等。  相比對技術演進的精準預判,劉慈欣這篇小說對人類社會關係的洞察,更為精妙。

劉慈欣在很多年前寫了一篇小說《2018年4月1日》,這篇小說前瞻了未來科技的一些技術演進方向,比如基因改造延長生命技術(基延技術)、虛擬國家、無現金支付、冷凍技術、數字銀行、3D技術等。

  相比對技術演進的精準預判,劉慈欣這篇小說對人類社會關係的洞察,更為精妙。比如,虛擬世界和實體世界的衝突;比如,永恒生命和美好愛情的抉擇;比如,互不信任的辦公室職場關係,等等。

  還有,我們今天要談的「35歲現象」。

  原文如下:

  「程式設計師、網絡工程師、資料庫管理員這類人構成了IT共和國的主體,這個階層是19世紀的產業大軍在21世紀的再現,只不過勞作的部分由肢體變成大腦,繁重程度卻有增無減。在浩如煙海的程序代碼和迷宮般的網絡軟硬體中,他們如兩百多年前的碼頭搬運工般背起重負,如妓女般徹夜趕工。信息技術的發展一日千里,除了部分爬到管理層的幸運兒,其他人的知識和技能很快過時,新的IT專業畢業生如飢餓的白蟻般成群湧來,老的人(其實不老,大多三十出頭)被擠到一邊,被代替和拋棄,但新來者沒有絲毫得意,這也是他們中大多數人不算遙遠的前景……這個階層被稱作技術無產階級。」

  精闢!太精闢了!大劉如此前瞻性地分析預判,怎能不讓人拍案叫絕。

  劉慈欣預演「35歲現象」

  「除了爬升管理層的幸運兒」 「勞作由肢體變成大腦,繁重程度卻有增無減」「知識和技能很快過時」「30多歲就被稱之為老人」「新人洶湧而來替代老人」 這不就是對今天IT職場打工人最深刻的刻畫嗎?這不就是今天廣受熱議的「35歲現象」嗎?

  眾所周知,IT網際網路行業有個說法,叫「35歲現象」。大意是,如果到了35歲還沒有升為管理崗,基本意味著職業生涯到頭。對於其他行業來說,35歲可能是事業的開始,但對於科技網際網路行業來說,35歲及以上的他們已經算是「老人」了。趕上企業裁員潮,35歲以上的員工往往被優先淘汰。

  35歲,這個本該屬於職業黃金期的年齡,但在實際求職中,不少35歲以上人士應聘工作感到困難重重。相當一部分招聘要求清晰標註「35歲以下」,身為家庭頂樑柱的中年職場人,尤其是IT行業的職場人,普遍存在「年齡焦慮」。

  前不久,一則「房貸壓身,39歲網際網路人李豹被裁」的消息引發關注。

  在39歲的年紀,李豹收到被裁員的消息後,心情很不好,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面對鳳凰網的鏡頭,李豹一邊吃著一碗西紅柿麵湯,一邊說著:「被裁員後,最大的壓力來自房貸,原本計劃幾年還清房貸的,看來現在沒機會了...」「現在已經39歲了,哪個企業願意要39歲的員工...」

  李豹是個體,更是一個群體的縮影。這個群體就是劉慈欣小說里描述的「程式設計師、網絡工程師、資料庫管理員這類人被擠到一邊,被代替和拋棄...這個階層被稱作技術無產階級」。

  恍惚間,我不知道是劉慈欣預測了IT行業發展,還是IT行業按照劉慈欣寫好的劇本發展?

  「35歲歧視」真的好嗎?

  幾年前,有問記者平台,召集了一批企業主、大學教授、人力資源專家、媒體人,共同參與討論「35歲現象」「35歲求職歧視」等熱點話題。

  我作為受邀分享嘉賓,就「35歲歧視」引發的討論,談了我的一些簡單看法。

  1、我通過智聯招聘,查看了百度、騰訊、阿里、美團等企業的招牌崗位,幾乎都沒有看到對年齡的限制。

  不過雖然招聘要求中沒有明確說明,但不可否認,在實際的人力錄用時,年輕人的機會肯定更多一些。到了今天,網際網路行業的年輕化已經成為了一種「政治正確」。

  2、一些企業,尤其是巨頭型企業,為了「團隊年輕化」的政治正確,短期內裁撤了大量的老人,讓大批的年輕人走上了核心管理崗位。這犯了「為了奮鬥而奮鬥」和「為了年輕化而年輕化」的形式主義錯誤,大批只有激情但缺乏經驗和的年輕人蒙眼狂奔,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這對於團隊的穩定性和公司的長期發展來看,弊大於利。

  新時期,企業人事層面的關鍵不在於「新司機走老路」,而在於「老司機走新路」。

  老員工和老領導是企業的寶貴財富,他們雖然思想上可能比較滯後,但擁有豐富的經驗,以及年輕用戶所欠缺的業務和管理的專業性。重新煥發老員工、老同志的奮鬥精神,就是要讓他們接觸新鮮的業務和崗位,在新的賽道中為企業創造價值。

  以BAT這三家公司為例,當阿里和騰訊的老人繼續發揮價值的時候(甚至離開騰訊的張志東,還在幫騰訊構建「科技向善」的價值體系),百度的老人除了李彥宏本人,核心高管已被多次清洗,全部離百度而去。

  百度多年來一直讓年輕人走在前列,扶持了大量沒有經驗但有思想的年輕人進入核心管理崗位,甚至收購了一家公司,安排其90後的創始人擔任了副總裁,負責重要業務。而這幾年招募進來的陸奇等老司機又沒能留下,一次次在調整和動盪中完善所謂的組織架構,白白浪費了有生力量。

  3、對於用人的「年齡問題」上,企業不應該一刀切,年輕有年輕的優缺點,老人有老人的優缺點。

  如何互補,新老搭配,找到雙方的最大公約數,才是企業人力資源甚至核心高管要考慮的工作。

  4、大部分的時候,年齡焦慮都是一些偽焦慮,把手機里的羅輯思維、樊登讀書會之類的公號或者APP取關、卸載,焦慮能緩解一大半。

  今天的就業環境,其實比過去十年好了太多太多。尤其自媒體、微商、靈活就業等等模式的出現,讓任何人只要有一技之長、肯付出,就能通過新興的網際網路渠道(社交網絡、短視頻、新媒體平台)等,獲得一定的收入,緩解焦慮。

  現在回過頭來我幾年前的分析,還是偏樂觀一些。當時沒能想到會出現新冠疫情,沒能想到網際網路投融資會急轉直下,沒能想到網際網路行業的失業潮會如此迅猛。

  網際網路行業繼續「裁舊招新」

  幾年過去了,網際網路行業的「35歲現象」並沒有消失。

  上文提到李豹加入到實業群體,這個群體正在加速擴大。無數個李豹背後,是網際網路行業持續進行的「裁舊招新」。以美團為例,今年4月被財新網曝光,美團各業務的裁員比例在10%-20%不等,涉及美團絕大多數業務,包括到家事業群、到店事業群、酒旅事業群,以及美團優選、美團買菜、快驢等新業務。與此同時,美團近期又大張旗鼓宣布,正式啟動2023屆校園招聘,將為應屆畢業生提供超過5000個就業崗位。在校招文案中,美團強調了年輕化的「政治正確」。

  京東和美團類似,在裁員消息傳出不久,宣布2022年將在全國範圍內招聘超兩萬名高校畢業生,其中京東物流招聘超1萬名高校畢業生,以儲備、培養基層管理人才。

  其他網際網路巨頭的「裁舊招新」動作,基本和上述兩家企業吻合。

  大環境如此,那該怎麼辦?在劉慈欣的這篇《2018年4月1日》中,倒是提到了一個解決方案。也就是利用基延技術後,人類可以活到300歲,那麼100多歲的人類相當於現在30來歲的年輕人。100歲相當於30歲,也就是35歲以上的職場人和20來歲的職場人沒有了年齡上的代際差距,而且工作經驗更豐富。

  如果基延技術納入社保,人人可以用得起,「35歲現象」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希望,劉慈欣的前瞻設定,能夠在我有生之年成為現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