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寵怨言,成了甄氏的催命符?看似是後宮爭寵,實則是權欲之爭

蕪史 發佈 2022-08-04T15:43:52.111684+00:00

黃初二年(221年)六月,鄴城舊宮。甄氏(文昭甄皇后)終於等來了丈夫曹丕從洛陽派來的使者,可令甄氏萬萬沒想到的是,丈夫派人送來的竟是一道催命詔書!一代佳人甄氏就這樣稀里糊塗地冤死了,去世時年僅三十八歲。

黃初二年(221年)六月,鄴城舊宮

甄氏(文昭甄皇后)終於等來了丈夫曹丕從洛陽派來的使者,可令甄氏萬萬沒想到的是,丈夫派人送來的竟是一道催命詔書!

一代佳人甄氏就這樣稀里糊塗地冤死了,去世時年僅三十八歲。

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史書說她是因為「失意,有怨言」觸怒了魏文帝曹丕而被賜死,

可甄氏具體說過什麼,史官卻不曾交代,

更讓人費解的是卞太后的態度,

兒子坐上皇位半年之久,遲遲不肯把獨居在鄴城的甄氏接到洛陽團聚,身為母親的卞太后竟也採取了默許的態度,

如今曹丕更是一紙詔書要了甄氏的性命,卞老太太也沒在兒媳生死攸關的時刻出面搭救,仿佛全然不記得這個兒媳在她面前鞍前馬後的歲月,

好歹也是曹叡和東鄉公主的生母,即使甄氏有怨言,也不過就是廢居冷宮的待遇,何至於淪落到賜死的地步?


關於她為什麼會被曹丕賜死,一直為後世猜測,還演繹出「一女嫁三曹」的故事

晚清學者盧弼在《三國志集解》中也對此感嘆說,「盛稱甄后在室之孝友,裴注所引各書亦具述後之賢明不妒,乃忽以怨言賜死,前後未免不相應。總之後之歸帝,本不以正,其不獲令終,固無足怪。宮省事秘,隱奧難窺,開國之初而不能容一婦人,事涉離奇,讀史者不能不為之推尋也。」,

盧弼認為,既然各書都記載甄氏賢明不妒,為何卻以失寵有「怨言」而被賜死呢?顯然,這是自相矛盾的說法,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還是需要推尋的,


那麼,甄氏究竟做了什麼,使得丈夫曹丕動了殺機,而曹母卞太后竟也如此冷漠?


中山美女,甄氏

甄氏原本是袁紹的兒媳、袁熙的妻子,史書上並沒有記載她的名字,後世稱她「甄宓」或「甄洛」,一直有著「三國第一美女」之稱,

甄氏出生在中山國無極的甄氏家族

甄家在西漢末年因太保(三公之一)甄邯曾一度鼎盛,在王莽時代漸漸衰落了下來,

直到甄氏的父親甄逸當上「上蔡令」後,甄家才再次顯貴。

甄逸膝下共有三子五女,甄氏排行最末,她三歲時父親甄逸就去世了。

不過甄家的家底頗為厚實,即使甄逸去世,甄家因世襲二千石俸祿的官職積攢下不少財富,一家老小的生活並不成問題,

不僅如此,在戰亂頻繁、災荒連年的時代,多數人都已經流離失所、衣食不繼了,

甄家竟未受流離饑寒之苦,反而還有大量糧食儲備,可見甄家也算是當地的巨富了

這也難怪出生在豪門世家的袁紹,會為次子袁熙求娶甄家的女兒了,

當然,甄氏自小就聲名在外,

甄家趁著亂世之際高價販賣家中囤積的糧食、收購了不少金銀珠玉,甄氏當時才十幾歲的年紀,看到這情形非常擔憂,

她認為這樣做是「匹夫無罪,懷璧為罪」,很容易給家族帶來危險,眼下眾多百姓都在飢餓之中,不如把糧食拿出來賑濟親鄰,家人聽了這番話不禁恍然大悟,於是將家中的糧食全部無償分發給鄰里鄉親。

這樣心懷大義的甄氏,名聲很快就傳揚了出去,沒多久就傳到了袁紹的耳中,

於是就為次子袁熙向甄家提親,甄氏就成了袁紹的兒媳

關於甄氏的這段婚姻是否幸福,我們從現有的史料中無從得知,

不過從袁家父子的情況來看,小夫妻倆沒能過上多少新婚時光,丈夫袁熙就被父親派到幽州出任幽州刺史,甄氏則被留在袁家大本營鄴城侍奉婆婆。


鄴城被攻破,曹丕私納袁熙妻甄氏



據說《魏書》說,甄氏年幼的時候,曾有個著名的相士劉良見過她的面相後,頗為震驚地預言「此女日後貴不可言」,

本來對於相士所說的話,甄家人是半信半疑的,

不過自打甄氏嫁給袁熙,按照當時袁紹「號令群雄」的架勢來看,這樁姻緣的締定,仿佛正在把甄氏帶向預言中「貴不可言」的未來,

可誰會想到,樹大根深、坐擁四州之地的袁家有一天竟會一敗塗地,連袁家的大本營鄴城也被曹操父子攻占了(建安九年,204年),

當時鄴城的袁家,只有女眷留守,袁譚、袁尚、袁熙都不在鄴城,一眾女眷包括袁家兒媳甄氏的命運成了未知數,何談「貴不可言」呢,

就在城破之日,曹操的次子曹丕先父親曹操一步闖進了袁紹府中,

當他看見甄氏後,瞬間就被她的姿貌絕倫所折服,

此事被老父親曹操得知後,便把甄宓許給了曹丕,

不少人認為曹丕娶甄氏為妻,實際上當時曹丕已有家室,原配妻子是任氏甄宓只是妾室

這一年,曹丕虛齡17歲,而甄氏已22歲,可謂是一樁不折不扣的「姐弟戀」。



曹丕收了甄氏後,對她一度非常寵愛,兩人婚後一鼓作氣,先後生下了一子一女——也就是未來的魏明帝曹叡與東鄉公主,

至於甄氏對自己這段烏龍的婚姻——從袁熙妻嫁為曹家婦,有什麼想法,我們無法去猜測,

不過從《魏書》的記載來看,曹丕在將髮妻任氏轟回娘家之前,甄氏還聲淚俱下地為她求情,勸說曹丕不要廢掉任氏,否則別人會說是她從中陷害挑撥.........

由此看來,甄氏嫁給曹丕後與正室任氏之間,

或有爭寵的舉動,導致任氏變成了曹丕眼中「任性狷急不婉順,前後忿吾非一」的女子,厭惡之下就將她趕出了家門,

那麼,甄氏顯然對她與曹丕的這段婚姻也是頗為積極的.......

此外,她在婆母卞夫人身上也花費了不少心思。



甄氏是性情溫順,還是工於心計?

據《魏略》記載,

一次曹操帶著卞夫人出征(建安十六年),誰料途中卞夫人染病要在孟津治療,

甄氏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心急,日夜啼哭鬧著要去孟津照料婆母,直到卞夫人從孟津那邊傳來消息說自己已經恢復健康,甄氏才放心下來,

不過,曹丕怎麼可能同意讓她犯險上路呢?

甄氏這個舉動有些誇張的嫌疑

第二年(建安十七年)卞夫人隨同曹操的大軍返回鄴城,甄氏看到卞夫人的轎子出現,竟高興得淚流滿面,

這個舉動顯得更為誇張,即使婆媳二人相處和睦,卞夫人又不是在鬼門關里走了一遭,甄氏至於對婆母如此擔憂、如此想念嗎?

若是她想討好婆母作為依靠,倒也是可以理解的。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再次東征,卞夫人、曹丕、以及甄洛的一雙兒女都跟著曹操出行了,唯獨甄氏因病留在了鄴城,

待到建安二十二年九月大軍返回,卞夫人發現兒媳甄氏竟比從前的面色豐盈了不少,她驚訝於兒女不在身邊,兒媳為何不牽腸掛肚反倒還容光煥發了?

甄氏笑著解釋說,這是因為兒女都跟著祖母,她有什麼可擔心的,一番話哄得卞夫人心花怒放,直夸甄氏是「真孝婦」。

可奇怪的是,建安二十二年可是發生了一件大事——「是歲大疫」



曹植也在品《說疫氣》中,描寫了當時的慘狀: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這場疫病危害之大,令人瞠目結舌,「建安七子」中的徐幹、陳琳、應瑒、劉楨、王粲皆被這場瘟疫奪走了性命,

從《魏志·司馬朗傳》的記載來看:建安二十二年,與夏侯惇臧霸等征吳,到居巢,軍土大疫,朗躬巡視,致醫藥,遇疾卒牢,時年四十七。遺命布衣幅巾,斂以時服

這場瘟疫在建安二十二年春天就在軍中爆發了,而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也死在了這場瘟疫之中,

那麼問題來了,瘟疫肆虐的情況下,身為人母的甄氏不僅不為子女擔憂,反而豐盈起來?這很難不讓人懷疑《魏書》的記載有文學加工的成分,實在不合情理,

也正是因為魏國官修史料《魏書》有渲染的嫌疑,使得甄氏的本來面目很難讓人還原,

究竟甄氏是性情溫順還是工於心計?難以分辨,

難怪《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只記載了甄氏勸母放糧濟民這一事跡,怕是他在收集材料時刪掉了略顯誇張的記載。

裴松之在為《三國志》作注時也頗為苦惱地評價說,魏國的史料崇飾虛文」此舉是之前史書中從沒有見過的,卞太后、甄氏等言行之善,皆「難以實論」


曹丕移情別戀:郭女王



甄氏與曹丕的婚姻甜蜜了多久,我們不得而知,不過甄氏生下了一雙兒女後就再無所出(曹叡或生於205年,東鄉公主生於207年),

很大可能在甄氏的女兒出生後(建安十二年),曹丕便對甄氏失去了以往的熱情,否則甄氏尚且年輕,為何之後近十幾個年頭沒再生育呢?

再結合以上甄氏討好婆母卞夫人的記載,怕是甄氏當時的處境已與新婚之時有了天壤之別,才會迫使她不得不依附婆母,

如果是這樣的話,怕是甄氏也是個頗有心計的女子。


甄氏與曹丕之間的疏離,直到建安十八年(213年)一名叫做郭女王的女子出現,才真正顯露出來。

郭女王嫁給曹丕時29歲,這個年紀在當時也不算小了,可曹丕卻對她十分寵愛。

郭女王出生在官宦之家,其父郭永官至南郡太守,頗為不幸的是,郭女王的家人都死在了東漢末年的顛沛流離中,孤苦無依的郭女王自此淪落為銅鞮侯家的婢女

建安十八年,漢獻帝劉協封曹操為魏公,而郭女王也是在這一年因姿容美麗被送進了魏王府內,

俗話說「天生麗質難自棄」,雖說郭女王的年紀不小了,可她「女中王」的氣度卻難以遮掩,很快就引起了曹丕的注意,就將她納為了妾室,

郭女王與甄氏最大的不同是,甄氏的聰慧用在了家庭關係上,而郭女王的智慧卻用在了為丈夫出謀劃策上,

她在曹丕與諸兄弟爭奪魏王世子的過程中,就屢出奇謀,此後無論曹丕繼承魏王位還是稱帝,郭女王都不遺餘力地為丈夫獻計,

對於曹丕來說,美麗的皮囊雖然重要,能夠參與政治鬥爭的女人卻更有魅力,

本就對甄氏有所厭倦的他,移情別戀在所難免。

那麼,這個時候的甄氏會不會就有了嫉妒之心了呢?

這一年,甄氏已年過30歲,容顏不復當年,雖說郭女王也只比她年輕一歲而已,但郭女王擁有一顆智慧的頭腦,這是她如何研究新式髮型都無法超越的,

更為淒涼的是,自從郭女王嫁給曹丕,比她先過門的甄氏在曹丕心目中的地位,更是江河日下了,甄氏怎麼能不為這一深重的危機感而焦慮呢?

甄氏因曹植的一首《洛神賦》聞名於後世,實際上曹植作《洛神賦》(原名《感甄賦》)並非為了嫂嫂,他所感的「甄」是自己的封地「甄城」,誰知竟被後人李代桃僵,附會到了甄氏身上,

後世硬要把甄氏幻想成「洛神」,認為她不爭不搶,才符合一種「仙氣」,可若是沒有這場穿鑿附會,沒有「洛神之美」的包裝,甄氏就算生下了魏明帝,也只是曹丕後宮中一名尋常女子而已,她因失寵頗有怨言又有什麼不可能的呢?


一首哀怨的詩,是甄氏的催命符?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死在了洛陽,

曹丕接到父親的死訊後,迅速在鄴城舉行儀式繼承了丞相位、魏王位,無論曹氏兄弟之間有過怎樣的明爭暗鬥,大局已定,曹丕成了最後的勝利者。

曹丕的為人,比他老爹曹操要急躁多了,

他接管東漢大權後,先將漢朝的年號「建安二十五年」,從三月起改為了「延康元年」,這個舉動無疑是向天下宣布:他曹丕將成為執掌東漢朝廷最高權力的人,繼續乃父未完成的事業

不過「延康元年」這個年號也僅僅存在了八個月而已,

當年十月,漢獻帝劉協頂不住曹丕這個新任掌權者帶來的壓力,將帝位禪讓給了曹丕,

這一年曹丕33歲,如願以償地當上了皇帝,從十一月起又將年號改為了「黃初元年」,將遜位的漢獻帝安置到了河內郡讓他做了山陽公

曹丕稱帝後,將母親卞夫人尊奉為太后,可到了冊立皇后的問題上,曹丕犯難了


曹丕個人的意願,自然是想冊立郭女王為皇后,

但他剛坐上皇位,政局還不穩,估摸著滿朝文武也不會贊同,

自打曹丕稱帝,不少權臣將相都巴不得將自家的女兒塞到曹丕的後宮裡,連降為山陽公的劉協都將兩個女兒送進了魏宮,此外還有李貴人、陰貴人,

如今曹丕放著這些出身高貴的女子不去冊封,偏偏要冊立個妾室為皇后,對他們來說這如何能接受呢?

因此,曹丕只能將立後的問題放一放,打算先穩定統治再說。


這時,遠在鄴城的甄氏開始焦慮了,丈夫從繼承魏王之位到坐上皇位,仿佛不記得她的存在一樣,從未派人來將她接到洛陽團聚,

想到丈夫身邊環繞著一群年輕的鶯鶯燕燕,

心中不免生出了怨恨,相傳這個時候甄氏作了一首詩叫《塘上行》試圖喚回負心的丈夫: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 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 出亦復何苦,入亦復何愁。邊地多悲風,樹木何翛翛! 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翻譯過來是說:

蒲草長滿了水池,它們的葉子繁榮而茂盛。如若依靠你的寬厚正直,還不如我自知自己的德行。人們用言語來中傷我,使我和你生生地分開了。一想起你已經離開我了,我便常常獨自憂愁難過。想見你一面的念頭憂鬱成結,傷了我的心脾。一想到你我便悲傷痛苦,夜夜難以入睡。請你不要有了身份和地位後,就拋棄從前所愛。不要因為魚肉多了,就拋棄大蔥和薤菜。不要因為麻枲多了,就丟棄菅草和蒯草。自從你離開了我,出去使我痛苦,進來也使我痛苦。邊疆的風聲很是悽厲,樹木在悲風中哀鳴!跟隨你使我學會了享受孤獨的快樂,也學會了保重自己。

據說曹丕讀到這首悽惻哀怨的情詩後,不僅沒有感念舊情,反而惱羞成怒,一紙詔書賜死了甄氏,

參照此前曹丕休棄任氏來說,倘若此詩果真是甄氏所作,其中有什麼詩句觸動了曹丕的殺機呢?

頂多表達一下怨婦情結而已,曹丕怎麼會因為這樣一首哀怨的詩就下令處死為自己生兒育女的甄氏呢?

顯然,這樣一首詩莫說未必是甄氏所作,即使是出自她的手筆,也完全不至於因它淪落到被處死的下場,

這並不是甄氏被處死的原因。

我們再看史書上的記載。


甄氏的死因:一場權力與欲望之爭



關於甄氏的死因,

陳壽在《三國志》裡說,曹丕稱帝後,劉協的兩個女兒、郭女王、李貴人、陰貴人都受到寵幸,使得遠在鄴城的甄氏愈加失意,就有了怨言。曹丕得知後大怒,黃初二年六月,便遣使賜死了甄氏。

顯然陳壽的記載語焉不詳,他並沒有說甄氏究竟說了什麼怨言引來了殺身之禍,

不過《資治通鑑》卻說,曹丕稱帝後,郭貴嬪(郭女王)有寵,甄氏留在鄴城見不到曹丕,失意有了怨言,郭貴嬪趁機構陷甄氏,曹丕大怒,便遣使賜夫人死。

從這條記載來看,甄氏之死怕是與所謂的「怨言」關係不大,看起來是後宮爭寵,不過事情怕是遠不止表面上看得這麼簡單,

畢竟甄氏失寵是眾所周知的事,否則曹丕斷然不會將她丟棄在鄴城一年半載,

這應該是一場權力與欲望之爭,

甄氏雖然失寵了,但她生下了曹丕的長子曹叡,

從嫡長子繼承法則來說,下一任皇帝理應是曹叡,可眼下皇帝曹丕並沒有冊立皇后,這意味著後宮女子但凡生下子嗣都有機會擠掉曹叡,讓自家的兒子坐上地位

如何擠掉曹叡?這當然是先成為皇后,自己的兒子才能成為嫡子,從繼承順序來說,嫡子是排在長子之前的,

曹丕的一時猶豫,激發了某些家族蠢蠢欲動的念想,曹丕當政後與父親曹操採取的「唯才是舉」的用人策略不同,

當時的魏國朝堂上,多半都是頗有根基的士族,尤其是在一個紛亂的時代,大多數士族都免不了要為自己的家族謀利,盯上未來儲君之位在所難免

這樣分析的話,恐怕陷害甄氏的人不大可能是沒有家族背景、沒有兒子的郭女王,她本就處於盛寵之中,更不可能去為難遠在鄴城的甄氏,

即使她對皇后也頗有興趣,沒有子嗣的她如何能夠坐穩後位?畢竟甄氏去世,曹丕是否願意將已十幾歲的曹叡交由她撫養都是未知數,

比起甄氏,宮中家世高貴的嬪妃才是她的競爭對手。

所以,將構陷甄后的罪名按在郭女王的頭上,實在是缺乏說服力。


尤其是甄氏死後的第二年,也就是黃初三年,曹丕表態要冊立郭女王為皇后,當時真就遭到了大臣的反對,

中郎棧潛還上書說:聖明的君主,要從世代顯貴的家族中選擇皇后......不存在以妾作妻子........如果因為寵愛她們,就立她們為皇后,使下賤的人尊貴起來,為臣恐怕今後低賤者被冊立,高貴者遭廢棄的事會層出不窮........

不過曹丕無視了這些勸諫,執意將沒有世家背景的郭女王冊立為了皇后。

由此可見,或許曹丕也意識到了世家的打算,

但是他並不希望魏國重蹈東漢外戚干政的覆轍,越是有人打算以自家女兒出身高貴來謀取後位,曹丕越是不會讓他們得逞。


那麼話說回來,幕後之人又是構陷了什麼,使得曹丕毫不猶豫就賜死了甄氏?

甚至《漢晉春秋》裡說,甄氏死後披髮覆面、以糠塞口......如此帶有懲罰性質的葬法,看起來甄氏生前做過什麼十惡不赦的事一樣,

可她充其量也就是個失寵的怨婦,何至於連死後都要接受懲罰?


什麼事,使得曹丕對甄氏有了恨意?



很顯然,必然有什麼事使得曹丕對甄氏有了恨意,究竟會是什麼事呢?

後世對此也有種種猜測,

一種說法是,曹丕懷疑曹叡是袁熙的兒子,暴怒之下就賜死了甄氏;

關於曹叡的身世問題,歷來也是眾說紛紜。這一切起因於陳壽在《三國志》中對曹睿曹叡生平記載的最後部分:即日(景初三年,239年),帝崩於嘉福殿,時年三十六。

以陳壽對其他人物的記載來看,他記曹叡應當是虛齡,

可無論周歲還是虛齡,按照他的說法,曹叡應當出生在203年(虛齡)或者204年(周歲),

奇怪的也正是這一點,因為曹叡的父母是在建安九年(204年)9月前後步入婚姻的,懷胎十月,曹叡應該在205年才出生才是,去世時也該是35歲虛齡,

為何陳壽犯了這樣一個明顯的錯誤,說曹叡去世時是36歲?

這究竟是陳壽計算錯誤,還是暗示我們曹叡的身世有問題,我們也無從判斷了,

不過,即使曹丕懷疑這個問題,那在曹叡出生時就早該懷疑了,他娶的本來就是袁熙的妻子,

不可能十幾年過去了,突然從情感上接受不了了?

我覺得這一說法是沒有什麼說服力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曹丕發現甄氏與弟弟曹植有私情。

這種說法就更為可笑了,曹植比曹丕小5歲,也就是說曹植比嫂子甄氏要小上9歲,莫說二人沒有私下相處的機會,

曹丕稱帝後也將弟弟打發到了甄城,並且派駐「監國謁者」來監視他的一舉一動,曹植連自由都難以奢望,何談與嫂子展開一場「叔嫂戀」呢?

顯然這種說法很難被曹丕取信,根本就沒什麼實現的可能性。

但是,甄氏作為一名曹丕的妾室,甄家也達不到威脅曹丕統治的地步,想來也只有被構陷她與別人有私情,才觸怒曹丕的殺心,

只不過這個緋聞男主角,至少當時聽在曹丕耳朵里的不會是曹植,而是他們的父親曹操。


緋聞男主角不是曹植,而是曹操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曹操進攻鄴城屠殺鄴城居民,袁紹家的婦人女子多被擄掠。曹操的兒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就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曹操沒看懂,問孔融這齣於哪個典籍?沒想到孔融說:按現在的事情量一量,想當然是這麼回事而已。

美人妲己在商朝滅亡後結局如何史書無載,孔融用「武王」來比擬曹操,用「周公」來比擬曹丕,假意猜測妲己的結局是:周武王伐紂得到妲己後,將她賜給了功臣周公。這麼猜測的理由是,曹操不就是將甄氏賜給了兒子嗎?

孔融的這封信很有意思,重點是他說曹操把「戰利品」甄氏賞賜給了曹丕,完全沒有提及是曹丕先占有了甄氏,其後曹操才將甄氏賜給了曹丕。

如果說孔融的這句話很容易引發曲解,但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當時應該就有流言說曹操也看上甄宓,結果被兒子捷足先蹬了

所以後來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將這一傳聞寫在了魏晉軼事小說集《世說新語》中:

魏甄后惠而有色,先為袁熙妻,甚獲寵。曹公之屠鄴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曹丕)已將去。公曰:今年破賊正為奴。

本來這種沒有根據的謠言,曹丕是不用放在心上的,可聯繫到父親曹操確實對自己這個兒媳頗為關注,使得曹丕也陷入了半信半疑之中,

例如,甄氏陪同曹丕出席宴會,結果甄氏剛一出場,在座的賓客都匍伏於地、不敢仰視,只有「建安七子」中的劉楨一點迴避的意思都沒有,還直勾勾的盯著甄氏,

曹丕自己從未將此事放在心上,可曹操聽說此事後不高興了,直接治了個不敬之罪讓他去做了苦役

如果,曹家不止一次地發生過這樣的事,曹丕在聽到別人造謠之後,會不會將這些事聯繫在一起呢?

其實曹操雖然出身在「寒門」,不是禮教嚴格的世家大族,但他這樣的人物怎麼可能做出覬覦兒媳的事來呢,

曹丕也不見得會懷疑自己的父親,但是對於甄氏,怕是會在曹丕眼中留下不守婦道的印象來,

而身為曹操的妻子、曹丕的生母卞太后,對於兒子賜死甄氏之事也如此冷漠倒也說得過去了,

沒準她也會因此生出甄氏勾引公公的念頭來。


最為無辜的是甄氏,誰能想到遠在鄴城的她,有一天會遭遇殺身之禍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