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至少在明朝中期,我國的武器裝備仍位於世界前沿?

山川文社 發佈 2022-08-05T03:43:36.266842+00:00

火藥是人類掌握的第一種爆炸物,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而且被認為是對人類歷史所起作用最大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明的一個偉大貢獻。

火藥是人類掌握的第一種爆炸物,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而且被認為是對人類歷史所起作用最大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明的一個偉大貢獻。

將火藥用在武器製造並投入實戰,在我國約開始於唐代末年。唐哀宗天祐四年,淮南楊行密的部將鄭璠攻打豫章城時,曾利用「發機飛火」燒毀豫章城的龍沙門。這一次戰例一般被認為是火藥武器出現的最早戰例。宋太祖開寶八年滅南唐時,使用過用弓弩發射的火箭和用炮拋射的火炮,正因為改用裝有火藥的彈丸來代替石頭,於是「炮」字原來從「石」才改為從「火」了。

將時間往後退400年,當時日本、朝鮮、明朝的三國大戰,就像一場東亞武器展覽會。

朝鮮最強的武器,就是弓箭。朝鮮人射箭的技術高超,這是有歷史淵源的,早在遠古時期,屬於「四野邊民」的東夷人就是朝鮮人的祖先。

朝鮮人慣用的角弓與其他國家的弓差別很大,這種弓的韌性極佳,射程也很遠。明朝時期,朝鮮的武器製造非常落後,雖有少量火器,但這些火器全都是被明朝淘汰的舊式火銃。到了了戰場上,朝鮮人才驚恐地發現,讓他們引以為傲的弓箭早已成了時代的棄兒,殺傷力根本無法滿足戰場需要。

當時的日本人,已全員配備火繩槍,這種武器不論從射程還是火力上都遠優於弓箭。更令朝鮮人悲哀的是,明軍擺出的火炮讓他們聞所未聞,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使朝鮮人嚇破了膽,人人聞火炮而色變。

日本的武器遠比朝鮮先進,當時的日軍已配備了火繩槍。在見識過葡萄牙人的火槍後,日本人自主仿製了一批質量優秀的火繩槍,並將這種武器投入戰場。柳成龍在《懲毖錄》如是說道:「朝鮮士兵的弓箭只能擊中幾十步以內的目標,而日本人火繩槍的射程比弓箭遠,若兩軍接近作戰,日本人的火繩槍殺傷力更大,往往能射穿多個目標。」

在平壤一戰中,火繩槍大顯神威,日本人的子彈竟能穿過平壤的城牆,殺傷城內的目標。

熟悉日本戰國史的朋友都知道,日本人有一套類似英軍「排隊槍斃」的射擊方案,便是由織田信長發明的「三段射擊」。這種輪流射擊既能縮短射擊間隔,又能保證火力。因為明軍的大炮和騎兵都很強大,所以日軍根本無法與明軍正面交火,為了抵擋明軍,日本人會在陣地上事先準備防禦工事,在野戰時提前挖好戰壕,在巷戰時利用掩體。之所以日軍在這場三國戰爭中展現出很強的戰鬥力,優質的熱武器是一方面,久經錘鍊的射擊戰術也是重要因素。

提到明朝中期的熱武器,不論是火力還是數量,都足以讓清朝飽受西方列強「船堅炮利」之苦的統治者驚掉下巴:原來前朝竟強盛如斯!

早在永樂年間,明朝統治者便組建了一支人數在兩萬五千左右的「神機營」,該營士兵全員裝備熱武器。可以說,當時的「神機營」是世界上戰鬥力最強的火器部隊。到了萬曆年間,武器製造業蓬勃發展,諸如大將軍炮、神炮、虎蹲炮、滅虜炮、百子銃、佛郎機、鳥銃、三眼銃、快槍、火箭、千里銃等五花八門的熱武器普及全軍。雖說前文中筆者提到明朝時期的日本人最引以為傲的熱武器是火繩槍,明朝人最優秀的武器是火炮,但這並不代表明朝的銃槍不如日本。

在明軍裝備的熱武器中,殺傷力最大的無疑是各式各樣的火炮。在朝鮮戰場上,日軍吃盡了大將軍炮、佛郎機、虎蹲炮的苦頭。大將軍炮是一種重武器,根據文獻的記載,這種大炮的重量為一噸,威力極強,能夠輕而易舉地射穿城牆,在攻城戰中所向披靡。佛郎機並不是明朝首創,而是從葡萄牙引進的中性火炮,造型有點像是現代的迫擊炮。佛郎機裝填火藥、鋼珠,有效射程在一里左右。

在平壤一戰中,日軍大友義統部曾試圖馳援小西行長,結果在援軍即將抵達戰場時,日軍被明軍轟天動地的火炮聲震懾,不敢寸進。

在朝鮮文獻《宣祖實錄》中,收錄了朝鮮國王李昖與大臣李德馨的一段對話。

李昖問:「倭人火繩槍的聲音,與天兵的火炮比起來哪個更響?」

李德馨答:「倭人的火銃雖然響亮,但我們能夠聽清每一聲銃響。天兵的火炮,就像是山崩地裂一樣,綿延不絕,二者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李昖感慨道:「天兵有如此威勢,肯定能夠不戰而勝。」

引用一句明軍將領宋應昌的話,那就是:「中國制倭長技,全恃火器。」

由此可見,至少在明朝中期,我國的武器裝備仍位於世界前沿。

十九世紀末,左宗棠在遠征新疆的過程中,其部下在陝西明炮台遺址處發掘出一批前朝的開花彈,左宗棠對這些彈藥進行研究後,長嘆道:「火器在三百年前就已經傳入中國,若當年有人留心及此,豈容島族縱橫海上?」

參考資料:

【《懲毖錄》、《宣祖實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