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張頤武:年輕人如何走向不被「困住」的未來

北京大學 發佈 2022-08-06T19:00:39.782423+00:00

「為什麼我這麼努力了還是沒有生活的幸福感?」「好累啊,想躺平。」「我佛了……」你是否有過這樣的emo時刻?

「為什麼我這麼努力了

還是沒有生活的幸福感?」

「好累啊,想躺平。」

「我佛了……」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emo時刻?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

結合自身經歷和閱讀感悟

對年輕一代所面臨的諸多問題

形成觀察與思考

他的散文集《年輕時》

將50餘年的人生閱歷

化作真誠關切的娓娓道來

和年輕人共同探討成長中的迷茫與困惑

01 左中括號

為什麼我總是感覺不到幸福?

左中括號

我每天都在忙碌,卻又仿佛什麼都沒做。

我的生活計劃似乎格外充實,但我卻感受不到幸福?

我不知道努力的意義在哪裡。

張頤武教授說……

對於自身上升的強烈期待,和現實中「完成不足」狀況的反差,在新媒體環境下被放大,造成了年輕一代「幸福感」和社會「認同感」普遍低迷的問題。

隨著21世紀20年代的到來,00後一代開始迎來自己的20歲。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後成長起來的第三代,即便尚未踏入社會,他們已經被認為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整體最富裕的一代人,不遠的將來,他們也將成為中國社會中等收入群體的主力。

儘管這是生活相對優越的一批人,但他們的焦慮可能不可避免。他們必須面對的情況是,高等教育的回報溢價消失了,體力勞動者的收入提高了,還有一批擁有特殊技能的財富新貴(如演員、網紅)的崛起,這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衝擊。

一方面,他們因為相對的富裕而敢於過一種不一樣的人生,例如更加「任性」的職業選擇,但另一方面,他們也不得不面對外界不斷的刺激。事實上,財產的繼承是相對微薄的,這讓現實生活和自我的期許形成了差距,特別是高等教育的普泛化,讓這樣的問題更為普遍。在中產階層的生活得到基本的滿足之後,無論是精神還是物質層面,再往上提升的難度開始加大。

對於住房的強烈的期待和房價之間的差距、高端消費品的消費渴求和現實收入之間的差距,對於真情的渴望和情感被物質化的苦惱之間的反差,以及對於社會的高度期待和現實給予他們的滿足之間的反差等。同時,他們普遍對於自己上升的強烈期待和現實的「完成不足」的狀況之間的反差,也使得其困惱具有某種普遍性。而新媒體的成長又讓他們在新的輿論空間中具有前所未有的影響力,放大了他們的不少困惑和問題。這些都構成了一個「問題群」,這在很大程度上帶來了這一代人實現感和幸福感不足的問題。

02 左中括號

我並不想「卷」,但有辦法嗎?

左中括號

當我看到別人在努力,會格外焦慮。

我就像一條失去了動力的小船,在洪流中被四處席捲。

通向未來有千條道路,但是都擠滿了人。

張頤武教授說……

當代年輕人常常抱怨現在的工作很「卷」,競爭相當激烈,困擾多,問題多。不少人將當代年輕人所遇到的一些煩惱和問題極度特殊化,描述為困擾一代人的特定問題,同時,將上一代人的生活浪漫化。似乎父輩們雖然物質匱乏卻充滿各種機會與可能性,而這一代年輕人雖然溫飽有餘,但生活的相對匱乏感嚴重,也缺少機會。

這是一種非常簡單化的描述,實際上與20世紀80年代初時一些年輕人的自我想像很相似。1980年第5期《中國青年》雜誌就發表了兩個年輕人以「潘曉」的名字給編輯部的投書,題目叫《人生的路呵,為什麼越走越窄》,從題目就可以看出其「困住」說法的相似性。應該說,年輕一代一旦進入職場都會感到有劇烈競爭的壓力,很「卷」的困擾。

今天,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普通體力勞動者收入的提高,高等教育稀缺時代原有的收入溢價逐漸消失,年輕人上過大學之後並沒有顯示出在職場的競爭力。初級白領的工作成就感往往不高,未來上升的空間也很難被看到,加之現在普遍化的大學教育,往往並沒有培養出年輕人的一技之長,使年輕人們很難在今天劇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而是泯然於無數這樣過著缺少色彩的平常生活的普通白領之中,「熬」的時間長了,就會困擾更多,同時也會感受內卷的巨大壓力。

另一方面,傳統的社會的上升,往往需要艱苦地磨練,和從青年時代開始的十五年左右的打拼,才有可能實現——傳統工業時代的所謂富豪大多都經歷過這樣的傳奇故事。但在今天,有智慧財產權或特殊技能的IT精英,創業的新貴,演藝明星等……這些領域的成功者大多有著和初級白領及大學生們相似的生活軌跡,但由於他們擁有一技之長,於是迅速崛起。這更增加了年輕人對於職場競爭的焦慮感。

從縱向看,中國年輕人普遍生活形態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他們所擁有的平台和可能性也是前所未有的。從橫向看,中國年輕人所擁有的發展機會和可能性也是世界上少見的:中國的高速發展和全球的變化給予了中國年輕人更多平台,更多機遇和更多可能,與此同時,也在給予年輕人超越自己困擾和焦慮的可能性。社會應該以最大的熱忱與善意關懷年輕人的具體境遇,給他們創造超越「內卷」的條件。同時年輕人也需要用自己的勇氣和力量,用創造精神跨出「內卷」的狀況,走向不被「困住」的廣闊未來。

03 左中括號

如何面對理想與現實相差甚遠?

左中括號

我有過很多計劃,但總是雷聲大雨點小。

在追尋目標的道路上,我經常會感到力不從心。

理想我有了,但是我踮起腳尖也摸不著。

張頤武教授說……

有高遠的理想是好的,一定要鼓勵,但是要看到有沒有可實現的環節或步驟。如果沒有,就要把它具體化,甚至把具體的步驟細化到每天的計劃中

年輕時常會有大志向,卻沒有可行的路子,沒有能堅持的毅力,沒有一點一滴的努力。古語說「立志而無恆,終身事無成。」立志其實比較容易,立大志更是容易,只要想一想大目標就行了。但沒有實現的路徑,沒有堅持的努力,最終就不會有所成。

年輕時最容易常立志,經常想到未來的希望就覺得很激動,但其實這就需要首先有路徑。要接近目標,就必須有可行的路子。比如要當鋼琴家,一定得很早開始練琴,每天都要練,需要大量瑣碎單調的努力。沒有這樣的努力,立志就是虛的。立了志就得開始找到路徑,每天努力。行動起來最重要。

有句古語還值得琢磨:「速成不堅牢,亟走多顛躓。」速成的事,往往會有問題暴露;走得太快,常常就會跌倒。這是人生中很常見的。年輕時做事,最重要的是踏實,能做一件做一件,認認真真,紮實努力。多學真本事,多干實在事。

沒有白來的成功,也不會有白來的好事情。年輕時都容易在做事上追求速度,但自己沒有能力把握、掌控,沒有基礎根底做底子,那麼快來的也會快去,遇到意外的好事,自己往往也會「兜不住」。一是太順利了就容易做事隨意,容易出現問題,二是沒有紮實的根基做基礎,就容易走偏、失誤。不要著急,切實做好自己,抓住機會,把能力真用上,就會不斷進步。

04 左中括號

佛系青年也要有向上的精神嗎

左中括號

學不完了,我躺平了。

我什麼都不做,就能讓一切保持相對最不壞的狀態。那為什麼不能一直這樣呢?

我放棄了——我放棄了!

張頤武教授說……

最近「躺平」一詞在網際網路中成為流行詞,一些年輕人用這個詞來描述自己的處境和心態。這個詞其實相當生動,在具體的事情的應對上,它是某種無力感的表達,說的是一種對於外界事物的影響的無所謂的感覺;在抽象的人生態度上,則有一種想開了看透了,與世無爭的意味。

「躺平」是一種低欲望的狀態下獲得某種舒適感的表述,說明人已經擁有某個可以讓自己感覺平靜的「舒適圈」,但同時也有對於生活中激烈競爭的無奈感受,覺得站起來努力似乎是無法承受的疲憊。它既有某種自嘲的意味,也有某些微末的小滿足。

這其實是一個中等收入者開始成為社會主流的過程中,一部分年輕人容易產生的心態。而這些普通的年輕人往往是我們社會關注的「盲區」。他們不是萬人矚目的職場精英或高收入行業的明星,也不是有「一招鮮」就能嶄露頭角的技術人員,或是在金融等行業中賺取較高薪酬的人,更不是有巨額財產繼承的「富二代」,而只是平平常常的年輕人。他們往往是剛進入職場的白領,或是感受到了向上的人生中的競爭的不易,或是感受到了職場生活的不確定性的人。想「躺平」其實就是希望有某種「現世安穩」,某種迴避了奮鬥和競爭的狀態之下,安心踏實的感受。

付出較少,心態平和,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獲得某種舒適感,其實就是「躺平」的關鍵。對於他們而言,選擇「躺平」,就是覺得去奮鬥以實現更大的目標未必可期,因此也就不去努力,但希望可以避免下滑,能夠平平安安、舒舒服服地過生活。當然這也並不是完全「舒適」的,「躺平」其實對於成功有矛盾的態度,一面是覺得自己已經能夠平和看待,雲淡風輕,但另一面還是有某種微妙難言的不平或不甘。其實這也是迴避社會壓力和生活挑戰的某種方式。

這樣的想法,在一個存在相當多競爭的社會裡,也有其可以理解的一面。並不是所有年輕人都願意承受努力奮鬥的艱辛,社會中有些人有這樣的想法,也不能說就是違反了社會的基本規範。但對於自我來說,這樣的人生態度,畢竟是比較消極的,不是一種正向的生活觀。它也會消磨人的鬥志,折損人的精神,讓人把自身的普通和平常變成了渾渾噩噩的平庸,當然也就難以達成更多的自我實現。其實這樣終究讓生活會變成灰色。

當下中國社會所提供的平台和機會,其實是前幾代人所難以比擬的。努力之後的收穫也許不如預期,但哪怕是一點一滴的努力,其實也會化為正面的積累。如果躺平,則放棄了任何選擇的機會和可能,其實也是對於自己的放任和不負責任。平常不是平庸,普通也不是灰暗,現在的社會雖然有了更好的社會保障,但讓自己生活得更好也必然需要努力奮鬥和艱辛勞作。「躺平」往往也會不平,而是某種「下滑」。

超越「躺平」,煥發努力的熱情,終究會得到豐美的人生。

張頤武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張頤武:「躺平」可以理解,但需要超越》《張頤武:年輕人如何走向不被「困住」的未來》《張頤武:00後,告別憂傷,走向「溫和而焦慮」的一代》

圖片:視覺中國

編輯:張蘊靈

排版:韋楊珂

責編:李霽

平措旺扎,北大醫學本博連讀錄取!

聽力損傷,卻高考聽力滿分的他,圓夢北大!

從北大學子到海軍女兵!

北大原創,版權所有

若需轉載,敬請聯絡

期待投稿,歡迎合作

郵箱:gbdgw@pku.edu.cn

直面困惑,笑對人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