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翼之清朝中期

太子式教育 發佈 2022-08-07T00:24:01.167803+00:00

我一直搞不明白,為什麼在古代的每個朝代中都有史官,為什麼不自己撰寫自己朝代的歷史,而非要寫前朝的歷史呢?

書接上回。



接著聊。


我一直搞不明白,為什麼在古代的每個朝代中都有史官,為什麼不自己撰寫自己朝代的歷史,而非要寫前朝的歷史呢?寫當朝的歷史豈不是更能體現歷史真實性?



古代基本上當朝史官都會記錄皇帝的飲食起居。至於為什麼總是後朝記載前朝的歷史,大部分原因還是在於,後朝總是會對前朝的歷史進行修改,不排除後朝想要為自己正名的心理。除此之外,還有就是為了從前朝的歷史中汲取經驗。還有就是,撰寫歷史想讓百姓知道自己上位是能救大家於水火之中的,讓大家相信他的存在的合理性。



起居注既然是記錄皇帝的飲食起居的,自然是面面俱到的,就連皇帝在什麼地點、時間、寵幸了某某某都會被記錄得一清二楚。


朱棣時期的《永樂大典》被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


只不過事實上《永樂大典》並沒有乾隆時期的《四庫全書》大,《永樂大典》不到四億字,而《四庫全書》有八億字,《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叢書。

兩者的區別就在於,《永樂大典》就是百科類的書籍,《四庫全書》就像是教材的集合。



《四庫全書》和《永樂大典》相比較而言,《永樂大典》的學術高度更高一些。畢竟還是不同種類的書籍,從兩部書籍的性質上看,《永樂大典》更全面,屬於資料庫類型的。還有就是政審的標準不一樣,作為兩部書籍出版的時期來看,朱棣比乾隆更具優勢些。


當時編撰《四庫全書》的時候可以說是對學術著作進行了一次集體性的脫敏,將搜集來的書,政審過的就納入《四庫全書》中,至於政審不過的就被統統燒為灰燼了。


就比如、宋版岳飛的《滿江紅》中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摘錄到《四庫全書》中之後就成了「壯士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因為對於清朝來說,匈奴相當於是禁詞。因為匈奴中有清朝的先人。金朝與清朝都屬於同一個族源,金朝是女真族,清朝也是女真族。



所以研究歷史的學者們,都是儘量避開使用《四庫全書》,因為容易對歷史形成誤解,大家都是儘量地找尋原版的作品作為參考。在《四庫全書》中有很多歷史內容都是被更改過的,特別是像南北朝時期、元朝時期的一些人名、地名都是和歷史對不上號的。



現在中國存有原版《四庫全書》的地方有台灣、甘肅、浙江、還有就是國家圖書館,《四庫全書》還位列於國家圖書館的四大鎮館之寶。其他的三個分別是《永樂大典》、《敦煌遺書》還有《趙城金藏》。



在《四庫全書》中占主要位置的還屬《論語》和《周易》。


在古代的作家之中也存有鄙視鏈,經學作家鄙視史學作家,再往下就是文學作家了。在這幾個鄙視鏈中,曹雪芹也是被鄙視的那一部分,曹雪芹祖上是漢人,但是到了他這一代就演變成滿人了,也是隨著歷史變遷在變化。到了他這一代,曹家已在滿族地區生活百多年了,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曹雪芹可謂是十足的滿人。


曹雪芹作為一個十足的滿人能夠寫半白話文,已經很了不起了。


曹雪芹能夠接受到白話文的普及,還與蠻夷的入關有著直接的聯繫。蒙古人推動了白話文的普及,等到滿清入關之後,滿族人也不喜歡文言文,從而進一步推進白話的發展,只是民國時期白話文得到了進一步的推進。



前段時間去北京玩兒的時候,北京當地的人給我講解了胡同和享清福這兩個詞,他跟我說,胡同這個詞語是蒙語的諧音發音。享清福一詞的由來,是因為清朝入關後,清朝的八旗子弟住房、土地、教育、生活都免費,這一切都是清王朝帶給他們的福利,也就是說這是享受清王朝的福利,所以叫享清福。



他們養這麼多達官貴人,為什麼清朝時期就沒有哪個親王叛亂呢?


清朝在汲取明朝的經驗以及教訓的基礎上,通過對貴族世襲身份的限制,讓他們的貴族身份一代比一代低,從而減少他們的權力,這樣就能防止親王或者是其他地方官造反了。至於太監干政的問題,則是以明令禁止的方式,只要是太監干政,殺無赦!


清朝到乾隆差不多算是到達了頂峰階段,拋出清朝初期政權還未穩定的時候,清朝正經存在的時間差不多就是兩百五十年,在這兩百五十年中,慈禧掌控了五十年,按照這樣算的話,前朝的五分之一的時間是在掙扎。乾隆過後四十年就發生了鴉片戰爭。



乾隆在位的時候就喜歡下鄉視察,很多地方的小吃都和他有關係。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經過如今的郯城馬頭鎮時,想品品當地的名吃,當地的官員就把這種味道獨特的早餐獻了上來,乾隆爺一嘗,怎麼從來沒喝過如此可口的東西,隨口問了一句:「這是啥(糝)?」地方官員忙點頭:「這是啥(糝),這是啥(糝)。」因此,天子的隨口一問就成了它如今的名字—糝。


乾隆6次下江南,每次基本上都要耗時小半年,主要還是當時的交通不發達,哪像我們現在這樣啊!


雍正就不一樣了,雍正從來沒有下過江南。像皇帝下江南開銷都很大的,等到康熙傳位置給雍正的時候,國庫里已經沒有沒有足夠的錢隨便他花銷了。何況位置都還沒坐穩呢?怎麼敢出去放心地玩兒呢!


雍正在位時就一心搞錢,因為他上位的時候,國庫裡面就剩八百萬兩銀子了,還不夠賑災的。


雍正通過實行賦稅改革,通過給他們加稅來汲取富貴人家的財產。還提出了「火耗歸公」,是由中央統一耗損比例來徵收賦稅。火耗是地方官徵收錢稅時,會以耗損為由,多征錢銀。還有就是對達官貴族們也實行徵稅,以前對他們是減免制度,但現在對大家都一樣。最後就是反腐倡廉,對於那些貪污的官員進行抄家。



其實整個清朝時期的財政都不怎麼富裕,這與當時的政治方向追求仁政和賦稅發展得不好有一定的關係,當時的仁政導致人口在不斷地增加,但是稅收並沒有隨之一起增加。還有就是忽視當時的商業徵稅和關稅的發展。


雍正的軍事戰績只能說是一般,自己不怎麼懂,對外的戰爭也是贏少輸多。倒是他的兒子,比他強多了,收復了新疆地區。


乾隆不僅收復了新疆,就連這個名字都是乾隆起的。當時乾隆收復新疆,一方面是擴大了當時的國土面積,還有就是推動各民族之間的統一,甚至,當時的國土面積比現在的面積還大,可謂是歷朝中國土面積最大的朝代。

在乾隆收復新疆之前,新疆差不多已經被分割出去將近千年的時間,安史之亂後就不屬於中原地區了。



乾隆收復新疆,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乾隆有收復新疆的決心,又正好新疆地區的大哥去世,沒人主持大局,還遇到了日俄戰爭,導致新疆准格爾的大哥沒時間管他,就這樣收復了新疆。


乾隆一生作詩四萬三千六百三十首,是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寫詩最多的人,算是清朝的第一詩人。只不過乾隆的詩都比較黃還有就是暴力。


接下來說說趙翼


趙翼主攻方向是研究史學,寫詩就像是業餘愛好,「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就是他的詩句。



我們學歷史就容易矮人看戲,因為很難說古代人與現代人相比,誰更智慧。有些人會覺得,都能當上皇帝了,都做了大臣了,為什麼還會採取如此愚笨的方式。只是在我們看來是愚笨的,可是在當時能做出來的決策基本上都是經過權衡利弊做出來的,只是講過了歷史的發展,這個決策在今天看來,並不是最優的決策罷了,因為我們看到了更優的決策。


趙翼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全國高考狀元,清朝時期是全國統一考試,他在參加考試之前已經很有名氣了,考試也考了第一名。只不過掌握大權的乾隆覺得江浙地區已經出過這麼多的狀元了,多一個少一個都無所謂的,就將趙翼的第一改成了第二。



從乾隆時期發生的文字獄來看,算是文化獨裁時期。因為文字獄發生的案子就有一百三十多件,占了清朝的文字獄案件的百分之七十,這裡面還有四十七件被判了死刑。



造成了這麼多的案子,文字獄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文字獄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威懾百姓,無論你是不是文盲?是不是有自己的遠大抱負和想法,只要是與社會發展不一致的,統統不能上台,不能發言。


乾隆時期有白蓮教農民起義。乾隆下崗後還密切關注白蓮教的活動,為了平定白蓮教起義,嘉慶差點花光了乾隆留下來的國庫。


清朝要怎麼做,才能跟上歐洲工業革命?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並不能先入為主地認為我們可以和歐洲一樣,因為當時的清朝還不知道彼時的歐洲都在發生什麼。這個問題就像是個偽命題一樣。



如果說非要說一個解決辦法的話,那就是除非古代的時候就與歐洲時期保持聯繫,將我們國家的臣民送到歐洲去接受歐洲的思想、科技教育。讓他們帶領中國發展,如此往復,並可以推進彼時的中國進步。


歷朝歷代的皇帝中就沒有思想開放一點的嗎?


都做了皇帝了,都認為自己才是至高無上的,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小王國裡面,誰會去在乎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呢?



馬戛爾尼的訪華禮物裡面就有槍枝,只不過是大清王朝沒人識貨,也沒有人意識到槍枝的重要性。給馬戛爾尼的回禮都是些如意之類的古董。馬戛爾尼在回憶錄里寫道,中華帝國只是一艘破敗不堪的舊船,只要幾艘三桅戰船就能摧毀其海岸艦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