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迪奧抄襲中國傳統服飾馬面裙登上熱搜,關於馬面裙的「廬山真面目」你了解嗎?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 發佈 2022-08-07T17:10:44.929218+00:00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張蕾 孔妍蘇近日,「迪奧抄襲中國馬面裙」一度成為熱議話題,迪奧新上市的一件半身裙,款式與中式「馬面裙」非常相似,但迪奧在單品介紹中稱「這條半裙採用標誌性的DIOR廓形,是一款全新的優雅時尚單品」。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張蕾 孔妍蘇

近日,「迪奧抄襲中國馬面裙」一度成為熱議話題,迪奧新上市的一件半身裙,款式與中式「馬面裙」非常相似,但迪奧在單品介紹中稱「這條半裙採用標誌性的DIOR廓形,是一款全新的優雅時尚單品」。這樣的表述引起了全網不滿,指責該品牌是「抄襲」「文化挪用」「文化剽竊」。那麼被指抄襲的馬面裙是什麼?你了解收藏在山東的馬面裙嗎?

奢侈品品牌抄襲馬面裙

近日,「迪奧抄襲中國馬面裙」一度成為熱議話題,迪奧新上市的一件標價29000元的半身裙,款式與中式「馬面裙」非常相似,一片式的剪裁、獨特的裙門設計、腰間的打折版型……迪奧在單品介紹中稱「這條半裙採用標誌性的DIOR 廓形,是一款全新的優雅時尚單品」。這樣的表述引起了眾多網友的不滿,指責該品牌是「抄襲」「文化挪用」「文化剽竊」。截至目前,迪奧官方未對此事作出回應,其中國官網已無法搜到該半身裙,但其海外地區官網上,這款半身裙依然在售。

這也引起了國內外漢服愛好者的強烈抗議。

日前,在法國巴黎的街頭,也有眾多華人和留學生身穿馬面裙舉牌抗議,呼籲迪奧停止文化挪用。

7月27日,浙江杭州的包女士身穿中國馬面裙在迪奧店鋪里拍攝卻被商場工作人員制止,包女士也對此次事件發聲,稱自己是漢服愛好者,由於最近迪奧新上市的半身裙被指抄襲中國馬面裙,自己也是想通過這種方式為中國傳統文化發聲,希望能有更多人可以關注到中國傳統文化。

何為「馬面裙」?

「馬面」一詞其實是建築上的專用詞彙,指的是在城牆或者是城池旁突出的塔樓式建築,是一種防禦構造。馬面裙的裙門之間兩兩重合,形成了一個梯形的光面,和「馬面」看起來非常相似,因此而得名。

「馬面」最早出現在《明宮史》中:「曳撒,其制後襟不斷,而兩傍有擺,前襟兩截,而下有馬面褶,往兩旁起。」但馬面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因為宋代的裙子已經具有馬面裙的馬面形制了。而此時的「馬面褶」結構的裙子並不叫「馬面裙」,只是被稱為「旋裙」。據了解,旋裙是宋代女子為方便騎驢而設計的一種功能性的「開胯之裙」,從宋遼時期一直延續到民國。

宋代的旋裙發展到明代,逐漸形成了「馬面裙」。據《漢服通論》作者張夢玥介紹稱,「馬面裙」是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服飾研究者提出的學術性概念,屬於現代研究者總結歷史提煉出的詞彙。

「目前所見完全具備馬面裙形制結構特徵的實物,最早是在宋末元初的墓葬。」張夢玥說,「多幅拼接的一片式圍合裙,至少可以上溯到殷商時期。」

她介紹,滿清時期,在漢服體系崩潰之後,馬面裙剪裁逐漸偏離和喪失漢服原有的形制結構特徵。民國時期,單一款式無法抵抗西式服飾文化的強勢入侵,逐步改為套穿式,該款式邊緣化,以個別元素形式遺存殘留。

「可以看出,漢服是一個體系,有它的源頭和脈絡,是代代相傳、一脈相承的,不是一拍腦袋發明出來的。」張夢玥說。

馬面裙的起源在哪?

馬面裙,又名「馬面褶裙」,由馬面和褶襉組成,是中國古代女子主要裙式之一,前后里外共有四個裙門,兩兩重合,外裙門有裝飾,內裙門裝飾較少或無裝飾,馬面裙側面打襉,裙腰多用白色布,取白頭偕老之意,以繩或紐固結。

馬面裙是明清時期女子著裝最典型的款式。它的風格是由明代的清新淡雅到清代的華麗富貴,再到民國的秀麗質樸,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但它的「馬面」結構一直根深蒂固的存在。

在明代,馬面裙男女均可以穿著,明制馬面裙一般用7幅布幅,每3幅半拼成一片裙幅,兩片裙幅圍合成裙子;裙子前後疊合的4個裙門保持平整,兩側打活褶,褶子大而疏,用異色的裙腰固定,裙腰兩端縫綴系帶;裙擺寬大,擺幅上用織或繡的形式綴飾底翩,或膝斕。裙襴的紋飾往往採用寓意豐富的吉祥圖案,官宦之家的女性則用更加講究的龍紋、雲蟒紋等。

清人入關以後實行「男從女不從」的服裝法令,在服飾上依然繼續傳承明代樣式,進而在裙邊增加了襴干邊或多重鑲邊,既起到加固作用,也添加了裝飾元素,由男女通用的裙子變成了只有女人才穿的裙子。面料常為素色織物,馬面裙的裙幅面料主要是由綢和緞構成。側邊有褶襉的裙子因為要打褶,要求面料不僅要好而且要有彈性,易於定型,像魚鱗百褶裙這一類更需要隔縫之間用絲線連接,所以常常使用暗花綢面料。

到了民國初期的馬面裙較清代更是大不相同。裙子略短,裙擺變小,裙幅減少,裝飾也有所減少。裙擺和裙門仍舊鑲有各種花邊,但開始流行細窄條邊裝飾,圓的是「燈果邊」,也稱「線香滾」,扁的叫「韭萊邊」。後來,裙腰之上的扣子被去掉,原來的兩個裙腰合併成一個款式由清初的兩片式合併成了一片式。馬面裙還沿襲到了婚服里,這種裙被稱為紅喜裙,是清末民初女子的結婚禮服,它雖有「馬面」,但沒有褶襉或襴干,也沒有了「開胯」。

馬面裙有多驚艷?

纏枝四季花卉紋、回字紋、鸞鳥紋、花翟紋點綴在藍色緞的裙料上……

近日,山東博物館這件被稱為明代傳世馬面裙「標杆」的藍色織金妝花緞裙,吸引了不少網友的關注。

這件「馬面裙」正是山東博物館的「明星藏品」。據山東博物館書畫部主任於芹介紹,「這件馬面裙為孔府舊藏,一般推斷為衍聖公夫人的服飾(衍聖公為孔子嫡長子孫的世襲封號),也有可能是孔府其他尊貴女性的穿著,這款馬面裙的織造工藝也相對來說比較複雜,也代表著明代絲織業達到了一個頂峰。」

此外,山東博物館館藏的另一件白色暗花紗繡花鳥紋裙,被網友稱之為「白月光」。於芹說「這件馬面裙也是孔府舊藏,它的面料比較挺括,上面的花鳥圖為魯繡,用的線比較粗,繡出來的花紋非常立體。」

該裙以紅、綠、藍、黃、黑等絲線繡出山石、小橋流水、牡丹、石榴花、蝴蝶、翠鳥、燕子、鸞鳳等紋飾,仿佛置身於春日的大自然中。

據於芹介紹,山東博物館此前舉辦的「衣冠大成」的展覽受到各界人士、專家的好評,「有好多博物館都想借我們的展覽去展出交流,但我們都拒絕了,因為畢竟是文物,如果經常拿出來或者運輸還是會受到損壞的,而且它們對保存的要求非常高。」

國人馬面裙穿搭熱潮出圈

在抖音平台上#就是想秀馬面裙#的話題一度衝上熱榜,播放量高達1.2億次,最熱視頻點讚量達28萬以上,話題#馬面裙#的視頻播放量高達9.7億次,與#馬面裙#相關的話題也多達數十個。

不僅是馬面裙火熱,漢服文化也勢頭正猛。近日,眾多時尚穿搭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展示了中國傳統服飾馬面裙。不僅有傳統的漢服穿搭,還有襯衫與馬面裙的混搭結合,不同材質的服飾搭配上馬面裙,優雅中透露著一股颯氣,別有一番韻味。

對此,在英國留學的小文稱,自己出國前特意將漢服帶到英國,想在英國穿著自己祖國的服飾拍照留念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我穿著漢服來到《唐頓莊園》的取景地——哈伍德莊園受到了許多當地人的誇獎,那邊不管是老人還是年輕人都一直在誇我的馬面裙很美,我當時就非常驕傲,感覺自己做對了。」

小文表示,作為一名中國人,一個漢服愛好者,自己有責任讓更多人知道馬面裙、漢服都來自中國,讓世界看見馬面裙、看見漢服、看見中國傳統文化。

此前,有媒體報導留學生穿馬面裙參加碩士畢業典禮一事,在微博上迅速成為熱點話題,話題閱讀9000多萬,點讚量高達5萬次。

在瑞士蒙特勒,一名留學生穿著明制馬面裙參加碩士畢業典禮,並且在結束時還向院長及教授介紹漢服的禮儀和文化,獲得了國內外網友點讚。

據當事人張同學稱,自己喜歡漢服六年,想把漢服帶去很多國家,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中國傳統文化,讓外國友人不再覺得這些衣服來自日本或者韓國。

在濟南的步行街上,能看到不少年輕人身著漢服,同樣是漢服愛好者的小周告訴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我作為一個男生對漢服也是很感興趣,有時候周末和朋友出去都會商量著一起穿漢服,不僅拍照好看,走在街上也很『拉風』。」

小周不僅是一名漢服愛好者,還是一名漢服淘寶店店主,「自己最早接觸漢服是上學時參加過的一次古裝活動,感覺很不一樣,從此以後就開始了解漢服文化了。」兩年的時間,小周成長為一名資深漢服愛好者,「我自己收藏的漢服已經數不過來了,價格上百至上千不等吧,也有很貴的,每種款式基本都涉及一些。」

據小周介紹,自己淘寶店裡經常會賣一些成套的漢服穿搭,「有純古風的,也有現代混搭的,銷量都還不錯,最近大火的馬面裙銷量第一。」小周還會經常幫買漢服的顧客做一些古風妝造,「因為穿漢服的話其實妝容造型還是很重要的,有的年輕人可能買了衣服但不會化妝做頭髮,那我就會幫下忙。」

讓漢服帶動傳統文化回歸

漢服是近幾年隨著中國社會華夏民族文化復興而新興的一個文化現象,是漢民族服飾的簡稱。「可能很多人還在認為漢服只是一種服裝款式,但其實更準確地來講漢服是一套各種款式完備的服裝體系。」濟南大學藝術學院服裝系老師鮑懷敏說。

鮑懷敏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親自動手縫製漢服。她認為需要有既懂得專業知識又懂得製作的人,來向人們展示真正的漢服。她甚至與濟南市漢服愛好者們合作,把漢服帶進大學校園,進行現場人文社會宣傳,在學生中引起轟動。學生們為一件件看似簡單卻內涵豐富的衣袍所傾倒。

鮑懷敏曾在文章中指出,「漢服的典型美學特徵是寬博飄逸,漢服的主體外觀是流暢的長線條,這和中國畫中的線條是一脈相承的。」

入坑漢服圈8年的小王說:「我一開始入坑就是被漢服的飄逸所吸引,後來慢慢發現每個朝代的漢服都有自己的特點,但在總體風格上都是一脈相承的。」

漢服是世界民族服飾史上最美的服飾之一。它不僅是一種美,也是一種民族的驕傲。

談起漢服文化的傳承和保護,鮑懷敏說:「不僅僅是要有文化自信,中國作為歷史文明大國,服飾文化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重要部分,漢服的美學特徵是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現,通過對漢服文化的研究可進一步開展傳統文化中式禮儀、節日以及生活哲學相結合的研究,這樣可以為傳統文化提供更好的傳承方式。通過漢服的復興,在社會整體中拓展傳統文化在現代生活的實用思路,進而帶動傳統優秀文化全面回歸。」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編輯 張蕾 見習編輯 王之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