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成而天下定——商鞅的變法

湯章漢 發佈 2022-08-08T02:25:08.500942+00:00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嬴渠梁即位以後,當時函谷關以東的戰國六雄已經形成,淮河、泗水之間有十多個小國。周王室勢力衰微,諸侯間用武力相互征伐吞併。戰國六雄中,楚國、魏國與秦國接壤。魏國占有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楚國自漢中郡往南,占有巫郡和黔中郡。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嬴渠梁即位以後,當時函谷關以東的戰國六雄已經形成,淮河、泗水之間有十多個小國。周王室勢力衰微,諸侯間用武力相互征伐吞併。戰國六雄中,楚國、魏國與秦國接壤。魏國占有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楚國自漢中郡往南,占有巫郡和黔中郡。秦國地處偏僻的雍州,不參加中原各國諸侯的盟會,被諸侯們疏遠,是為列國卑秦,把秦人、秦國像對待蠻夷一樣看待。秦孝公視為國恥!決心圖強改革,他廣施恩德,救濟孤寡,招募戰士,明確論功行賞的法令,頒布求賢令,招募賢能的人才來秦富國強兵,商鞅就是這個時候從魏國來到了秦國。


商鞅,因出身於衛國公族,所以也叫做衛鞅,原來在魏國的時候,商鞅是魏國相國公叔痤的門人,一直沒有得到魏國的重用,公叔痤死後,商鞅聽說秦孝公在國內發布求賢令,便投奔秦國,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見孝公。

商鞅第一次用帝道遊說秦孝公,孝公聽後直打瞌睡並通過景監指責商鞅是個狂妄之徒,不可任用。五日後,商鞅再次會見秦孝公,用王道之術遊說,孝公不能接受並再次通過景監責備商鞅。商鞅第三次會見秦孝公時用霸道之術遊說,獲得孝公的肯定但沒有被採用,但商鞅此時已領會孝公心中的意圖。最後商鞅見孝公時暢談富國強兵之策,孝公聽時十分入迷,不知不覺之間向商鞅挪動,二人暢談數日毫無倦意。 景監不得其解,向商鞅詢問緣由。商鞅說秦孝公意在爭霸天下,所以對耗時太長才能取得成效的帝道、王道學說不感興趣。


秦孝公之後任命衛鞅擔任秦國的左庶長,讓他實施變法圖強的政策。法令已經完備,但商鞅怕百姓不信任,於是在國都市場南門立下一根三丈長的木桿,招募百姓有能夠搬到北門的就賞給十兩黃金。百姓對此感到驚訝,但沒有人敢去搬木桿的。商鞅見狀,就又宣布命令說:「有能夠搬過去的就賞給五十兩黃金。」這時候,終於有一個人把木桿搬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給他五十兩黃金,以表明國家的政令沒有欺詐。這件事情一下子傳遍全國,大家都認可了商鞅說到做到,認可了國家新政令的權威和信用!這也就是商鞅徙木立信的典故。

商鞅新法的內容賞罰分明,改革了國內的戶籍制度,實行什伍連坐法、明令軍法,獎勵軍功、廢除世卿世祿制、建立二十等軍功爵制、獎勵耕織,重農抑商,嚴懲私鬥、改法為律,制定秦律和推行小家庭,並制實行統一的稅租制度。秦國在新法施行後,農業生產增加了,軍事力量也變強了,公元前358年,秦國在西山擊敗韓國。公元前355年,秦孝公與魏惠王在杜平會盟,至此。新法初見成效,秦國用實力,結束了長期中原諸侯卑秦的局面。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實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是:

一、廢除貴族的井田制,開阡陌。即把不用的土地利用起來,也種上莊稼。誰開墾荒地,就歸誰所有,土地可以買賣。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二、普遍推行縣制。設置縣一級官僚機構,把縣和鄉村合併起來,組織成縣,由國家派官吏直接管理。以縣為地方行政單位,廢除分封制,「凡三十一縣」,縣設縣令以主縣政,設縣丞以輔佐縣令,設縣尉以掌管軍事。這樣,中央政權的權力更集中了。

三、遷都咸陽。為了便於向東發展,把國都從原來的雍城(今陝西鳳翔縣)遷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陽(今陝西咸陽市)。

四、統一度量衡制,頒布度量衡的標準器。

這樣大規模的改革,當然要引起激烈的鬥爭。許多貴族、大臣都反對新法。有一次,秦國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對秦孝公說:「國家的法令必須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頭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本來要處罰太子,但考慮到太子身份尊貴,就處罰了太子的師傅公子虔和公孫賈。秦民不得不服從新法。十年之後,秦民都適應了新法,出現了「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的局面。之前說新法不便的民眾中有人又說新法方便,商鞅說:「此皆亂化之民也。」將他們遷徙到邊疆,此後百姓都不敢妄議法令。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嬴渠梁病亡,其子秦惠文王繼位。公子虔等貴族勢力便羅織罪名,誣其謀反。秦惠文王下令追捕。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見他未帶憑證,告以商君之法,留宿無憑證的客人是要治罪的。最後,商鞅在秦軍追捕中斃命,只落得個「車裂」的下場。商鞅雖死於新法,但這冥冥之中好像拼圖的最後一塊,商鞅以他的死成就了新法的無私、新法的公正,後秦惠文王也將新法繼續實行下去!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舊制度被徹底廢除,經濟得到了發展,秦國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後來秦王朝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於評價商鞅,在這裡想借用教員的話,「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試一披吾國四千餘年之紀載,而求其利國福民偉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商鞅的法令是好法令。如果試著翻閱一下我國四千多年的記載,尋求那些利國福民的偉大的政治家,商鞅不是位居第一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