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對越反擊戰,一士兵身中4槍犧牲,遺體運回國才知是首長兒子

貓眼觀史 發佈 2022-08-08T12:48:20.865034+00:00

直到羅粵寧犧牲後,所在部隊領導才知道他的顯赫出身,據生還者透露,在這場戰役中,羅粵寧本可以全身而退,為了營救更多戰友脫離險境,才導致身中4槍犧牲的結局。

以往的戰場上,犧牲的大多是貧民百姓,很少有達官貴族上戰場。

這就是解放軍與其他軍隊的不同之處,1979年對越反擊戰,我軍就犧牲了許多指揮官的後代。

其中一位名叫羅粵寧的副連長,他的犧牲更是令人肅然起敬。

當羅粵寧的遺體被送回國後,戰友們才得知他的另一層身份——新疆軍區首長羅榮之子,從軍10年來,羅粵寧從未公開自己將門之後的身份,他與普通戰士一樣在戰場上摸爬滾打,更從未享受過任何優待。

直到羅粵寧犧牲後,所在部隊領導才知道他的顯赫出身,據生還者透露,在這場戰役中,羅粵寧本可以全身而退,為了營救更多戰友脫離險境,才導致身中4槍犧牲的結局。

當年,已經60歲的羅榮將軍收到兒子戰死沙場的噩耗,卻表現得極為克制,同樣作為軍人,兒子最終馬革裹屍的結局何嘗不是生命最後的榮耀,可作為老父親,兒子一路走來的軍旅生涯,羅榮將軍的眼中又何嘗不是滿滿的心疼。

當年,羅粵寧短暫的一生到底經歷了什麼,他在越南戰場上又有著怎樣的壯舉?


一、


1953年12月,羅粵寧出生在江西吉安,作為將門之後,他也是在受著無數英烈事跡的薰陶下逐漸成長起來的,而他的父親羅榮將軍,在身為新疆軍區領導之前,還曾擔任過副司令員、副政委等軍中要職。

對於羅粵寧來說,出生在和平年代並沒有讓他因此養尊處優,家庭賦予他端正的三觀,也讓他時刻銘記身為新中國人肩負的神聖使命。

事實上,羅粵寧生活的那個年代,我國面臨的國際局勢並不安穩,無數熱血男兒還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

兒時的羅粵寧每每聽到父親為自己講述毛岸英的事跡,心生崇敬之餘,內心也早已埋下了向英烈學習的種子,他渴望著快點長大,渴望著從基層戰士做起,為保衛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就這樣,1969年1月,剛剛過完15歲生日的羅粵寧成為了一位軍人,讓人意外的是,入伍後的他沒有依靠父親身居要職的背景優勢,甚至沒有跟任何人提起過自己的真實家世,還表現得比其他戰士更加自律。

再來說說羅粵寧出生後中國面臨的國際大環境,抗美援朝勝利結束,在此之後,我國與越南的糾葛經歷了極為漫長的階段。

最初,抗法援越、抗美援越時,中越關係極為緊密,當時的中國無比珍惜中越情誼,更是不惜因此與美、法等強國翻臉,多方面給予越南全力支持,只為幫助他們保衛自己的家園。

當年,為了抗美援越,毛主席親口對胡志明說過:「我們是一家人,要人給人,要物給物,要多少給多少!」殊不知,這句話背後,中國人又是怎樣的一番咬緊牙關?

要說當時的中越兩國真的情同兄弟,直到胡志明去世後,黎筍的上位將此前所有的患難之情通通打翻在地。

就這樣,剛愎自用的黎筍在蘇聯的挑唆下不斷在中越邊境製造摩擦,昔日好兄弟有如跳樑小丑一般令人不齒。

中越關係降到冰點的全過程,身為軍人的羅粵寧看在眼裡、恨在心上,心懷家國大義的熱血男兒早就盼望著可以和越軍痛痛快快打一場,大家都渴望著我軍能在越南戰場上重塑當年志願軍的雄風。


二、


1979年2月,我國決定發起對越自衛反擊戰,而這一次的中央軍委也做出了特別指令:作戰範圍不再限於中越邊境,我軍可以長驅直入,在越南境內給予越軍嚴肅打擊。

2月17日,長達500多公里的中越邊境上,我軍集結重火力炮轟越南境內,與此同時,《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名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文章,正式宣布中越反擊戰的開始。

就在此時,羅粵寧也加入了中越反擊的隊伍中,此前,他在53561部隊擔任副連長,中越反擊戰開始後,他所在的部隊奉命加入陸軍163師,開啟了中越反擊戰征程。

進入越南戰場後,163師與我軍其他部協同作戰,將位於同登的越軍一舉殲滅,22日下午,163師偵察連接到指令進駐611高地北側的無名高地,在此開展戰後偵查。

23日,位於同登、探壟等地的越軍雖是敗局已定,可不少的殘部索性躲進山林對我軍繼續抵抗,要說不擅長正規戰的越軍士兵,打起游擊戰卻很有一套。

廣闊的山林,熟悉地形的越軍殘部開始展開難纏的反擊,我軍面對這樣的局勢並沒有選擇冒然進軍對抗,而是派遣偵察連進入山林對敵軍進行偵查。

臨近傍晚,偵察連圓滿完成任務,就在撤退途中,埋伏在周圍的越軍開始與偵察連展開交火,一時間偵察連死傷慘重。

此時尚未與大部隊接上頭的偵察連還掌握著重要的偵查情報,為了儘快將情報帶回,團部指令羅粵寧所在的八連立即前往探壟北側的無名高地與偵察分隊接頭。

雖然八連以最快的速度抵達偵察分隊所在高地,兩支隊伍也在之後落入了越軍的包圍圈,眼前的局勢對我軍極為不利,一方面要救助傷員,一方面還要組織有效的突圍行動。

此時的越軍殘部有如喪家之犬辦窮凶極惡,他們打定了主意要消滅我軍這支小分隊,不但圍剿力度極為兇狠,還瘋狂地對小分隊進行炮轟。

17時30分,連隊指揮組負責聯絡的電台在越軍的炮擊中損壞,小分隊徹底與團部失去了聯繫,整個戰鬥陷入了更加危急的境地。

眼看著小分隊全體戰士命懸一線,羅粵寧再也按捺不住心頭的怒火,他決定帶領一個排的戰士與越軍展開正面對攻,誓死為小分隊殺出一條血路。

雖說此時羅粵寧所在的小分隊規模並不龐大,可他們能否突出重圍,不但決定了被圍剿的我軍戰士能否安全撤退,還決定著偵察連得來不易的情報能夠順利送回大部隊,這一點直接決定了我軍對於躲進山林的越軍殘部能夠完成深度打擊。

平日裡就練就了極強戰鬥意識的羅粵寧,此刻比任何人都清楚他們面臨的嚴酷處境,事實上,當年我軍戰士與越軍正面作戰的能力極強,羅粵寧帶領一個排的兵力也可以通過靈活的突圍方式對越軍形成小範圍的重創。

可在羅粵寧的心中,帶領全體戰友突圍與送出情報一樣重要,哪怕包圍圈中還有一位我軍戰士,羅粵寧都要護送他安全離開。

就這樣,經過一番緊密的配合下,羅粵寧和一眾戰士竭盡全力在越軍的包圍圈撕開了一個口子,也成為了小分隊撤退最重要的生命線。

就這樣,尚有戰鬥力的戰士們以極快的速度衝出包圍圈,而如何帶著受傷戰士安全轉移就成了最危險的任務,眼看著戰友們一個一個快速安全撤離,羅粵寧的心中不勝欣喜,而他此時並沒有選擇帶隊前去與大部隊接頭,反而開始了最危險的救援。

槍林彈雨中,羅粵寧三進三出包圍圈,他不願任何一位戰友落入越軍的毒手,拼勁最後一絲氣力也要護小分隊全體戰士周全。

可就在羅粵寧準備再救一位戰友時,越軍的子彈還是無情地擊中了他,此時的他早已將自身安危置之度外,繼續向包圍圈跑去,可越軍的火力也對準了他。

當一顆有一顆子彈打在羅粵寧的身上,再也支撐不住的他終於倒下了,在犧牲的最後一刻,他依舊保持著衝鋒的姿勢,眼睛緊緊盯著前方。

眼看著偵察連與八連遲遲未歸,再加上他們攜帶的電台與大部隊失去聯繫,我軍大部隊判斷他們一定遭到了越軍的伏擊,就在羅粵寧帶著小分隊積極突圍時,大部隊也趕到支援,就這樣,越軍伏擊計劃落空,小分隊終於成功歸隊。

當戰友們將羅粵寧抬回安全地帶後才發現,身中4槍的他早已沒了氣息,年輕的生命就此隕落,被他成功營救的戰士們無不痛苦涕零,大家或許都沒想到,一向作戰勇猛的羅粵寧這一次真的沒能全身而退。

當時,不少熟知羅粵寧的部隊首長都紛紛趕來見羅粵寧最後一面,可此時的戰士們根本沒有時間沉浸在悲痛中,此時大家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利用偵察連帶回的情報對潛伏在山林中的越軍殘部展開打擊。

對於羅粵寧而言,他生前最後的願望無非也是如此,而我軍對越軍造成足夠的打擊力度,才是告慰烈士最好的方式。

當羅粵寧的遺體被送回國後,在聯繫他的家屬時,一個驚人的真相才被眾人知曉,而很多人之前對羅粵寧的疑問也在此時有了答案。


三、


原來,羅粵寧的父親是當時任新疆軍區首長的羅榮將軍,當60歲的老將軍接到26歲兒子的噩耗時,身邊人都擔心他會因此深受打擊,可羅榮將軍的反應卻是極為平靜與克制。

此時的老父親回憶著兒子一路成長的點點滴滴。

從小的羅粵寧就是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中成長起來的,他最崇拜的是毛主席之子毛岸英,對於羅粵寧來說,他深知自己身為將門之後並不是養尊處優以及避戰的理由,相反,正是有著這樣的身份,他才更應該以身作則,靠自己的努力為新中國貢獻最大的力量。

所以,羅粵寧自幼就有著超出同齡人的自覺與自律,16歲時,毅然參軍的他斷然放棄了依仗家世的這條捷徑,而為了不讓自己有任何受優待的地方,他遠離父親所在的軍區,而是選擇到一個完全陌生的軍隊中從零開始。

對於兒子當年的選擇,羅榮將軍並未阻攔,在他眼中,這樣的羅粵寧才是新中國將門之後該有的樣子,他們必定未來走在我軍最前的一群人,沒有資格做貪生怕死之徒,甚至是在絕境中第一個站出來保護新中國的人!

常人眼中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傷,羅榮將軍的心中除了喪子之痛以外,卻是滿滿的驕傲與自豪,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樣馬革裹屍的結局,對於羅粵寧就是短暫生命中最大的榮耀。

不禁想起羅粵寧最崇拜的毛岸英,對於羅粵寧來說,毛岸英進入朝鮮戰場的前前後後也是曾經激勵他奮戰到生命最後一刻的最大動力。

當年,彭大元帥出師朝鮮時便說過一番慷慨激昂之詞:「我彭德懷本事不大,確實是廖化做先鋒囉,但是為了保家衛國,我已經抱著這樣一個信念,那就是:中國生,朝鮮死,朝鮮埋,光榮之至!」

對於毛岸英來說,當年的他是從戰火中成長起來的,面對新中國遭此大難,身為主席之後的他更是沒有理由留守在國內,戰死沙場何嘗不是最好的歸宿?

當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傳回國內,主席身為老父親同樣悲傷欲絕,可他更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兒子此番真的死得其所,面對身邊的人的異常悲痛,主席也只淡淡地說了這樣一句話:「打仗總要死人的,岸英也是一個普通的戰士,不要因為他是我毛澤東的兒子,就成了什麼天大的事一般。誰讓他是我毛澤東的兒子呢!」

事實上,當年在越南戰場上犧牲的將門之後並不止羅粵寧一人,160師師長之子張力、江燮元少將之子江魯平、150師副參謀長耿進福之子耿軍和耿曉康、41軍參謀長曲奎之子曲寧江等等都用自己的生命推動了對越反擊戰的最後勝利。

為何國人自古便對民族忠烈愛戴有加,恰恰因為每個人的身後都有可能是一段滿門忠烈的故事,面對家國大義,這樣的民族脊樑從未柔弱過,哪怕拼盡家族最有一絲血脈,也要給祖國留下最寶貴的希望!

時至今日,硝煙四起的戰場早已離我們遠去,和平年代,每個人都不需要繃緊心神度日,可這不代表昔日英烈們的血淚史就此遺忘,相反,我們更應該銘記他們每個人的名字,活好當下,努力迎接全新未來!

編者簡介:宋小樂,一位90後奶爸,普通家庭出身,專職寫作5年,靠自媒體寫作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與多家新媒體公司有合作。如果你對自媒體、寫作、賺錢感興趣,想每個月都能靠下班時間做副業、兼職,可以微信搜索關注我的公眾號「今日人物誌」,一起探討一起進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