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顯神通花樣百出,高校錄取通知書為何今年特別「卷」

海報新聞 發佈 2022-08-09T15:30:39.585513+00:00

不少學校為了給新生好的「第一印象」,也為了招生宣傳,紛紛開始在錄取通知書上「動腦筋」。錄取通知書只是學校的一張名片,作為準大學生我們都懂「never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的道理。

南方科技大學錄取通知書

西湖大學錄取通知書

上海大學錄取通知書

哈爾濱工業大學附贈的耀「識」鏈

中國人民大學錄取通知書

南方科技大學錄取通知書 西湖大學錄取通知書 上海大學錄取通知書 哈爾濱工業大學附贈的耀「識」鏈 中國人民大學錄取通知書

錄取通知書是大學新生收到的頭份「見面禮」。不少學校為了給新生好的「第一印象」,也為了招生宣傳,紛紛開始在錄取通知書上「動腦筋」。

鑲嵌「寶石」「晶片」、鏤空燙金、「繁星」羅布,雷射雕刻、立體成型……錄取通知書逐漸衍化成高校「文化信使」。

面對高校錄取通知書越來越「卷」的局面,教育部發文對大學錄取通知書首次提出明確要求,「各高校要堅持簡約、節約的原則製作錄取通知書,避免鋪張浪費」。

現象

「元宇宙」「通知箱」 錄取通知書花樣百出

今年眾多高校各顯神通, 將錄取通知書玩出花樣。

南京林業大學的通知書以「百廿南林」為主題,由六幅精美絕倫的國潮風插畫組合成一幅「南林文化長捲軸」,並隨機發出不同主題的通知書,讓學生拆「盲盒」。

南方科技大學的錄取「通知箱」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大」和「重」。物料滿滿的「通知箱」重達2.7斤。

在彰顯學校特色上,電子科技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首當其衝。翻開電子科技大學通知書,只見導線與電阻連接成神秘的校園地圖,掃描電路板,即可進入「元宇宙」版校園,附在日冕上的校徽、星辰大海書籤與八角書齋直尺,一顆未經打磨的矽顆粒鑲嵌於星軌中央,熠熠生輝。一位電子科技大學新生說:「這是屬於理科生的頂級浪漫。」

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則帶有金剛石或藍寶石,十分「硬核」。通知書的主題是「耀」,不規則的外形如同晶片,一枚金剛石或藍寶石鑲嵌在封面右側,與哈工大校訓「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相得益彰。

硬核之外,更有意義雋永。2022年中山大學本科錄取通知書中附有一罐來自雲南省鳳慶縣的普洱茶,它見證了中山大學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做出的貢獻。

中國人民大學2022年錄取通知書採用了全新的函匣立體式設計。函匣輕啟,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在陝北公學的題詞和一個金色的人大校史羅盤。羅盤轉動起來,從1937到2022,八十五年間校史大事件也如潮水般向觀者湧來。

今年迎來首屆本科生的西湖大學,錄取通知書最驚艷之處在於禮盒內直徑僅5厘米的小畫,採用的是「飛秒雷射無墨彩」技術。

該校研究人員介紹,晶圓片上的薄膜是色彩呈現的「秘訣」,這也是他們經過數百次反覆調試後得到的「秘方」。將晶片翻轉,還能看到研究人員為每一位本科新生定製的姓名和入學年份。

探因

包裝「加碼」利於宣傳

大學錄取通知書為何越來越「卷」?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這一代大學生很在意「儀式感」,這與他們的生長環境有關。而各高校在招生上競爭激烈,他們了解學生的需求,所以在錄取通知書上做些花樣,也是為了吸引眼球,迎合學生的期望。

高校行政教師王嶼(化名)表示,錄取通知書的「卷」和各高校爭奪優秀生源、擴大自身宣傳是分不開的,一份亮眼的錄取通知書在一定程度上能迅速把高校送上熱搜,提高高校自身的知名度。對於學生來說,大學錄取通知書是值得紀念的物品之一,是可終身珍藏的物品,因此堅固耐用,美觀大方是其必備的屬性。從這個方面來說,這個「卷」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對於學生來說,精美的錄取通知書不僅代表著自己的個人努力,而且也成為一種身份認同的展示品。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很多學生會把自己的錄取通知書分享在社交網站,以顯示自己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以前,錄取通知書的信息只在家庭內部、學校或者社區中流傳;而現在,錄取通知書不僅面向學生,更想要面向社會。」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媒體傳播系講師曹昂認為,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大學錄取通知書原本的功能應該是發布「金榜題名」的消息,收到通知書的學生最關心的是其所承載的信息,即「錄取」兩個字。

隨後,大學錄取通知書出現了2.0版本,各大高校想要在其中表達更多的信息,包括歷史、文化、理想、精神內涵等,甚至還有地方特色和潮流元素。

越來越「卷」的錄取通知書可以反映出在3.0版本上的探索,即在包裝、視覺上進行加碼。例如採用創意的設計和出其不意的材料,或在使用功能上進行拓展,包括加入食物和穿戴用品等。

高校對於錄取通知書的包裝,主要目的是學校形象宣傳。宣傳的功能包括傳遞信息,強化認識,引起討論,加深印象。這可能有利於學校知名度的提升,未來招生工作的開展和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

在更廣大的背景下,這也反映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各高校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開始用商品營銷的方式來做推廣,錄取通知書的「包裝」被認為能夠獲得更好的效益。

聲音

體現高校熱情 通知書帶來儀式感

精美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在本質上是各大高校的「文創」產品,其代表的是一段努力的歲月,承載著一個學子新的開始,它的意義值得被珍藏。

對於高校錄取通知書「該繁該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22級新生田沐曦同學認為,高校錄取通知書在材料選擇上的確不該鋪張浪費,但「極簡主義」用在這上面不合理,錄取通知書能夠帶來的儀式感很重要。

廈門大學2022年研究生新生「月亮通過好望角」認為,不用所有學校都對標「簡單」,高校應該「百花齊放」。有的學校追求「至善至美」,有的學校崇尚「大道至簡」,這些觀念也會體現在通知書上。

今年被蘇州大學錄取的本科生小宇(化名)說:「通知書的百花齊放是有意義的,是具有激勵價值的。」

小宇說他很理解教育部提出倡議的初衷:「正如倡議所說『避免浪費』,教育主管部門害怕錄取通知書朝著不可控的方向發展。」他覺得,高校只要願意在通知書的設計和寓意上下工夫,展現高校招生的熱情和誠意,也是在響應教育部「不浪費」的號召初衷。

北京一「雙一流」高校行政教師王嶼則認為,教育部的要求是一個非常好的導向,但是錄取通知書節約、簡約與有紀念意義、美觀大方本身不衝突。

在她看來,如果要更有約束性和規範性,可以再詳細規定什麼叫「鋪張浪費」,因為實際操作起來也比較困難,怎麼督促也是一個難題。她建議,導向性再明確一點,比如提倡使用新型環保材料等等。

也有觀點認為,錄取通知書追求一定的儀式感不等於盲目跟風乃至從眾媚俗。錄取通知書越來越「卷」不是壞事,但這不該成為一場秀,而應成為高校挖掘自身優勢、特色和文化內涵的契機。

通知書追求「顏值」同時別忘精神內核

收到上海大學錄取通知書的王定六(化名)同學表示,上海大學通知書的精美和豐厚都符合其因歷史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日積月累所形成的氣質,張揚自我個性本身並無錯。

但他認為,上大學畢竟是一種深造,學校關注師資力量、硬體設施和資源平台更加務實。錄取通知書只是學校的一張名片,作為準大學生我們都懂「never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不要通過一本書的封面來評價一本書)的道理。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薛軍認為,再精美的通知書,也就是通知書而已,更重要的是學生進入學校後的培養問題。既已錄取,便是一段緣分的開啟。與其在製作「豪華」通知書上花大錢,莫不如省下來這些錢多資助一些學生,「把錢花在刀刃上」。

也有觀點認為,錄取通知書過於追求「顏值」,並不符合大學教育精神;真正能夠讓新生在進入校園前就感受到濃濃的校園文化和治學之風,才是通知書的精神內核。基於這一點,陝西師範大學堅持了15年的毛筆手寫錄取通知書愈發成為一股清流。應邀一筆一畫寫錄取通知書的永遠是端方的老教授、在校生或校友。學校的精神氣質躍然紙上,而師生校友之間的傳承也盡在字裡行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