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月球》10天輕鬆破20億,開心麻花已制霸華語喜劇?

銳影vanguard 發佈 2022-08-09T16:18:51.619353+00:00

《獨行月球》,你準備好二刷了嗎?10天壕取19億+票房,次周排片依舊領跑,預估票房從25億竄到40億,開心麻花這部科幻喜劇,用數據強勢證明什麼叫真·救市之作。

《獨行月球》,你準備好二刷了嗎?


10天壕取19億+票房,次周排片依舊領跑,預估票房從25億竄到40億,開心麻花這部科幻喜劇,用數據強勢證明什麼叫真·救市之作。



本周上新的《明日戰記》和《豬豬俠大電影》表現也不差,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新片定檔,電影行業很快扭虧為盈,再次迎來春天。



說回開心麻花。


既《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在2022年春節檔拿下26億+票房後,《獨行月球》也將成為開心麻花在同一年度內另一部20億+的電影作品,相信隨著沈騰、艾倫主演的《超能一家人》的按時上映,開心麻花將登上年度製片方第一的寶座。




《獨行月球》看似是一次科幻背景下的全新創作,實則有著開心麻花始終堅持的爆款方法論:通俗喜劇+情感內核。


首先來說通俗。


對於電影來說,通俗,即代表著去作者性、爭取最大的觀影公約數。


《獨行月球》的導演,張吃魚,之前拍過爆款《羞羞的鐵拳》。



兩部20億+的體量,在業內應該有自己的名號了吧?


好,那我現在問你,張吃魚的執導風格、鏡頭語言是什麼?


他製造笑料、掌控喜劇、抖包袱的獨特之處在哪裡?


跟同師門的閆非彭大魔有什麼區別?跟賈玲的導演技法又有哪些不同?


答案是,沒有區別。


在開心麻花的語境裡,導演就是一個功能性的工作,在片場完成對視聽的技術性工作即可,不需要你過多地摻雜個人的創作想法和藝術追求。


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下來,出圈的,僅限於沈騰、馬麗、常遠、艾倫這幾名演員,以及開心麻花這個喜劇品牌。



如此以製片為中心的創作模式,本質上是通俗喜劇的創作思路決定的。


所謂通俗喜劇,即受眾面向全社會,爭取全民的最大公約數,不需要小眾情調、也不用高概念。《獨行月球》將這種創作模式發揮到了極限:一提到科幻,大多數人想的是燒腦、尖端、科技,但麻花偏偏在這個小眾領域上,以喜劇為刀刃,撕開了一道口子,讓最多的觀眾進入影院。



它不會招致重度科幻迷的反感:搭建電影的承重房梁沒毛病,月球上的重力、明暗交替分界線都遵照了科學、隕石π+的運行也有天文依據,全片看下來樂呵呵,一改往日科幻深邃、沉重的體驗。


普通影迷則更覺得超出預期,太空的浩瀚、月球的壯麗、人物之間的情感,願超過了一部單純的喜劇。



在製造笑料和概念的嚴謹度之間,麻花總能找到最適合中國觀眾的平衡點。


《夏洛特煩惱》裡,穿越是虛幻的,但青春期那些爆笑的情節是真實的;


《西虹市首富》裡,天上掉餡餅是虛幻的,但底層對權貴的渴求也是現實的;


《羞羞的鐵拳》裡,一覺醒來男女互換性別是虛構的,但性別多元化的議題卻又是當今世界必須承認的。



看完《獨行月球》,觀眾普遍的感受是好笑、好哭,對影片特效的誇讚並非主流。但殊不知,在特效層面,麻花也下了大功夫,全片95%的鏡頭涉及特效,特效鏡頭粗略統計為1967個鏡頭,在東方影都用了15個攝影棚,置景面積有41,000平米。100%實景搭建月球基地,用了200噸的石頭磨成了沙子,然後做成的月面。



麻花深知,這些真正燒錢的部分,絕不是影片的核心賣點,你吹這些沒用,最終反饋到觀眾端的,只能是電影成品。在宣傳階段我們就能感受到,影片特意規避了這些高大上的製片成本,反而「自降身價」,擁抱觀眾,重點傳播「沈騰馬麗」「剛子」「一號線藝人」這些淺顯的笑點。



正因為足夠通俗,在虛幻和現實的平衡點拿捏的準確,因此觀眾願意相信開心麻花,願意走進電影為普通觀眾編織的夢境之中。


另一個關鍵要素,就是情感內核。


開心麻花脫胎於戲劇,長年的戲劇經驗讓他們深知,過於空泛的喜劇,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撓胳肢窩,觀眾笑笑,也就忘了。


《獨行月球》裡,獨孤月之於馬藍星的感情,是極其私人且微妙的。影片之所以被稱為「宇宙級浪漫」,根源就在於影片將暗戀這一情愫放大到了極致。



暗戀是卑微的,只有在隻身一人時,獨孤月才敢跟馬藍星的人偶共餐;


暗戀是無私的,為了接近馬藍星,獨孤月寧願自降身價做一名藍領維修工;


暗戀是勇敢的,如果沒有與馬藍星的對談,獨孤月恐怕難以承擔起拯救地球的重任。



獨孤月所詮釋的暗戀的絕美與深沉,不亞於《三體》之中雲天明對程心的犧牲。


由此我們不難想到智子的那句名言——


宇宙很大,生活更大。


是的,雖然身在太空,但我們與角色一樣,都是普普通通的人,都有人基本的情感,因此,被感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這樣以小比大的對照,在麻花的影視作品中比比皆是。


《夏洛特煩惱》,是失意中年人對青春無奈的感慨;


《西虹市首富》,是每個平凡人對打破規矩束縛的嚮往;


《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則是懷才不遇的不甘之人,對夢想的再次衝擊。



表面上看,開心麻花拍的是喜劇,但青春、自由、夢想,這些字眼,分明是每個普通人都能共情的情感內核。


你看,說來說去,觀眾喜愛的,還是自己身邊的故事。


當然,開心麻花能否制霸華語喜劇下一個十年,還有待考證,畢竟同行的大碗娛樂、德雲社、劉老根大舞台都是極強的競爭對手,但至少可以肯定,現如今麻花通俗喜劇+情感內核的創作模板得到了觀眾的認可與喜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