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我從1萬賺到100萬的10部高分搞錢片單,分享給你,擺脫搞錢內耗

毯叔盤錢 發佈 2022-08-09T19:54:45.209728+00:00

今年上半年,因為疫情反覆,我居家了一個多月,這段時間最大的收穫除了新添的五斤肉,就是又看了很多部影片。

時間過得太快了,一晃眼,2022過去一半多了。


今年上半年,因為疫情反覆,我居家了一個多月,這段時間最大的收穫除了新添的五斤肉,就是又看了很多部影片。


對,說起看片,我絕對是狂熱愛好者,什麼類型的都看,但看的最多的還是搞錢的。


畢竟,這是我的終極愛好啊。


而且我發現,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高壓力下,下班回家看部電影或紀錄片,是最能夠兼顧提升認知和放鬆心情的良藥。


一邊看,一邊吃點美食,做做運動,不知不覺間,一切就都印在腦中了。


當然,不可否認,在當前社會多元化信息的狂轟濫炸下,確實有很多電影紀錄片良莠不齊,看了就是浪費時間影響心情。


所以今天,作為一個資深金融大叔,我覺得十分有必要給大家推薦下這些年我看過的,為我刷新財富認知,提升搞錢效率的高分搞錢大片。


希望能真正對你有所幫助。



說起搞錢,我見過太多人看到點小道消息悶頭就干,幹了就賠,賠了就罵,讓自己陷入了一個負面循環。


殊不知,對於搞錢來說,比起各種不靠譜的消息和機會,更重要的是要先摸清搞錢之道。


財富的本質是什麼?金錢的運行機制是什麼?過去這些年有哪些財務陷阱需要避坑?


花點時間參透道,對於提升我們的財富認知,絕對是事半功倍的訣竅。


所以今天的片單,我就先從搞錢之道盤起。



1,關於財富歷史:《歷代經濟變革得失》


圖源:豆瓣


這部片子,是根據財經作家吳曉波寫的《歷代經濟變革得失》製作的,一共12集。


按歷史順序講了管仲、商鞅、漢武帝、王莽、劉晏、王安石、明清、李鴻章、孔宋、陳雲變法和改革開放的歷史,對從古到今十幾次重大經濟變革都做了系統詳盡的闡述和對比,既高屋建瓴地總括了中國式改革的歷史脈絡,又剖析了隱藏在歷代經濟變革中的內在邏輯與規律,可以說是一部以史為鑑的「中國經濟史」了。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不是簡單的重複。這也是為什麼我首先給你們推薦這部片子。


我一直認為,對歷史的基本了解和掌握是十分有必要的,因為在這其中蘊含著世界運行的底層邏輯。如果一個人不能用大歷史觀的視角看待財富,他就會在很多事情上囿於個人淺層的理解,也自然難以學以致用,導致行動慢慢走偏。


前段時間,我看到美國媒體說,到了2030年左右,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我們熟悉的巴菲特老爺子也說:中國的經濟註定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所以,在這個中國穩步向前邁步的千載難逢機遇下,更有必要參透歷史,找到未來的財富方向。


而且給大家安利下,吳曉波的語言表達和講故事能力都十分強,枯燥的經濟政治史,看起來一點都不覺得無趣,反倒像在茶館裡聽書,非常適合休息下飯的時候看。



2,關於財富本質:《為什麼貧窮?》


圖源:豆瓣


貧富不均對社會有什麼影響?窮人真能掌握自己的未來?教育對賺錢到底有沒有幫助?


這部高達9.1分的高分紀錄片《為什麼貧窮?》,就從多個方面談論了世界各地的貧窮現象。全片一共8集,每一集分別邀請世界各地的紀錄片導演拍攝完成,讓全世界共同思考貧窮問題,探討全球10億赤貧人口的過去與未來。


不得不說,看過之後,我心裡很不是滋味。


為什麼貧窮?資源控制、西方掠奪、分配不平等、政治腐敗、愚昧、教育欺詐——這部紀錄片已經在各集給出了答案,也讓我們不由得反思:
窮人真能掌握自己的未來嗎?


尤其是第八集,中國拍攝的《出路》探討的就是貧窮下的中國教育。貧窮的孩子畢業後還要被騙,上個學校2萬多一年,不管往哪個方向奔襲,三個人的人生好像都已經無解。


在這裡,貧窮成了一種循環,而教育資源的配置不公,更讓這個循環成了一個閉環。


這是最富有的時代,也是窮人最多的時代。這部紀錄片,能帶我們去反思財富的本質,看到更多平時看不到的東西。強烈推薦你看,一定觸動心靈。


3,關於經濟作用:《經濟學大師》


圖源:豆瓣


凱恩斯、哈耶克和馬克思,你知道他們的名字麼?


他們三位是《經濟學大師》這部記錄片中的主角,三個人的理論都影響了各自國家最高級別的決策,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時代的需要。


其中,凱恩斯認為在經濟蕭條時需要政府干預,加強公共支出,提振民心,從而走出經濟危機。


而哈耶克是凱恩斯的反面,主張自由市場,政府對經濟應該零干預,要把調節交給「看不見的手」


馬克思的思路則是,經濟危機與資本主義相伴,要想解決經濟危機,先要解決資本主義,將生產資料公有化實行計劃經濟。


到底要公平還是效率?這是個問題。自由多了政府管一管,政府管多了再自由自由,如果兩種方式都不能拯救經濟,是不是意味著真理仍有待發現?


這也是今天,在疫情當下,面對很多經濟與政策的問題,我們所需要思考的。


當然,這部片子也是我們了解經濟的作用、手段,以及經濟對每個人影響的最有效方式。可以說是一門經濟學速成課了。


我特別喜歡片中一句話:沒有人是一片孤島,可大部分時候我們假裝可以獨善其身。



前面三部片子盤了搞錢之道,接下來我再給大家盤盤搞錢之鑑。


大家都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用更通俗的話說就是:把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你的本事就大了。


所以想搞錢,咱們先看看別人都是咋乾的。



4,關於經濟危機:《大空頭》


圖源:豆瓣


這部豆瓣8.5分的片子基本每個搞金融的人都會推薦你看,但我仍認為這是一步在我心中被低估的電影。


從事金融這些年,我每年都會再看兩遍,溫故知新,提醒自己對金融泡沫時刻保持警惕。


這部電影講述了2006年至2008年金融危機來臨之前,華爾街有一群並非科班出身但極具觀察力的基金經理人,很早就洞察到美國房貸市場的巨大泡沫,通過做空次貸產品,在金融危機中大賺一筆的故事。


這不是第一部講2008年金融危機的電影,也不是最後一部。但它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用4位洞察者對於房貸市場泡沫的做空的思考及行動過程,向觀眾剖析了一個危機的誕生。


片中對信用違約互換CDS,次級房屋貸款證券價格綜合指數ABX,擔保債券憑證CDO等金融產品都做了詳細講解,用淺顯易懂的例子簡化了這次名詞,使觀眾能輕鬆理解美國房貸泡沫出現的原因,以及投行、美聯儲、評級機制公司、美國政府等對於這次危機的態度。


而它給普通人參與金融市場也提供了詳細分析和可行建議:如何規避風險躺贏財富?如何在金融市場這種周期突變的情況下,找到機會?


錢是貪婪的,哪裡有熱情就會去哪裡,但情緒的最高點,往往也是泡沫即將破裂之前的繁榮景象。這兩年,我們在金融市場中也應該有所體會。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現在再跳出來回頭看這部《大空頭》,保持一份應有的敬畏,對我們很有必要。



5,關於商戰交易:《華爾街》


圖源:豆瓣


這部電影很多人說是商戰電影中的經典之作,也是哈佛商學院推薦的MBA必看電影。


當然這些名頭都不重要,甚至在電影開頭,我看到老式的手機和證券交易所笨拙的電腦時,也在想這部1987年拍的電影,現在沒必要看了吧。


但隨著劇情慢慢深入,看到影片裡的巴德,一個剛從紐約大學畢業要償還助學貸款的股票經紀人,滿腔理想努力工作,卻仍然生活窘迫掙扎在華爾街的最底層。


後來靠機敏接近了股市大亨蓋葛,開始為獲得短期暴利用不道德甚至不法手段獲取「情報」,進而提前從內部判斷股票走勢,通過操盤和大份額投入的炒作獲利,最終卻因為從事違法股票內線交易而入獄的故事,我還是覺得,這在今天的商戰中,仍然有其現實意義。


很多人說《華爾街》是為人類的貪婪欲望辯護的一部電影,但在我看來並非如此。


當股市大亨蓋葛在股東大會上說「貪婪是好的 貪婪是對的 貪婪是有用的,貪婪可以釐清一切,披荊斬棘直搗演化的精髓,貪婪就是一切形式之所在。」


有人認為是道德的罪惡,但其實這是一個中性詞彙。人類貪婪的欲望與道德法律的交鋒從沒停止過。貪婪是魔鬼,是洪水猛獸,可我們也必須保持必要的貪婪,對知識,對生活,這也是我們奮鬥和前進的動力。就像恩格斯所說,人類的貪婪、欲望和永不滿足,是推動人類歷史前進的槓桿。


可在兩者之間究竟保持什麼樣的尺度,只有每個人自己才能解答。


所以如果,你對華爾街充滿幻想,你對貪婪和成功充滿迷戀,推薦你看看這部《華爾街》。



6,關於搞錢經驗 :《致富之道》


圖源:豆瓣


如果你想學習其他人的搞錢經驗,你一定要看看這部《致富之道》紀錄片。與其說是紀錄片,它更是一部訪談節目。著名喜劇名嘴凱薩琳·賴恩,尋找世界各地最有錢的人,帶我們了解他們的個人背景、行業性質、奮鬥歷程和致富之道。


她採訪中的所有富豪基本都是白手起家的富一代,而整部紀錄片的核心理念不是向觀眾炫耀富豪們的億萬家財,而是展示他們成功背後的秘密,以及他們對待金錢、成功、事業的態度和觀念。


我其實很少看美國綜藝,但這部紀錄片的主持人有多好玩呢,每一集大家的彈幕都是哈哈哈哈哈哈。女主持人看待有錢人的角度又逗貧,又人間清醒。

而看完全部六集,我也總結出了一些致富之路:


1,做富人的生意

2,做窮人生意

3,靠技術賺錢

4,靠分享知識賺錢。


至於你能用哪種,看完片子好好思索下吧。



下面我們來到搞錢之術part。


很多人都說:聽過太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為什麼?因為道理沒有和實踐相結合啊。


在了解了搞錢之道,搞錢之鑑後,我們必須把腳真真正正地踩在地上,切實學習方法論,才能夠實現財富的高速躍升。


比如,來看看下面幾種術:



7,關於富人思維:《富豪谷底求翻身》


圖源:豆瓣


一切重頭開始,沒有人脈、沒有錢、沒有資源,你有多大把握東山再起?


這就是被很多人推薦的真人秀節目《富豪谷底求翻身》中的真實情境。


真人秀主人公葛倫·史登斯,一位白手起家身家20多億美元的億萬富翁,孤身一人,隱藏真實身份,僅攜帶100美元、一部沒有聯繫人的舊手機、一輛舊皮卡,由節目組把他空投到任一城市,然後從0開始創業,最終在90天內創辦了一家估值百萬美元的新公司,真實再現了從窮光蛋到價值百萬公司的美國夢。


這部片子很真實,也很燃,更用一件件具體的事為我們提供了「人如何獲取財富」的答案。


用現在流行的話說,財富是你認知能力的變現,決定葛倫·史登斯翻身成功的,其實是已經印在他骨子裡的富人思維。


比如,他有明確的時間計劃,他懂得利用資源和人脈,他數次落入絕境時從不焦慮,只會一直思考一直行動,他有一種樂觀、穩定,平和,輕鬆的氣質,能讓人無條件信任,最重要的一點,他能讓對方跟隨,不是因為錢,是因為他利他的價值觀。而這種利他,反而能幫他賺到更多錢。


這部片子中所展現的富人思維,和思維背後的底層邏輯,值得每一個想賺錢的人反覆思考和實踐。


應對不確定性,在失去後重建生活秩序,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尤其在這個疫情不斷反覆的時間點。



8,關於搞錢陷阱:《金錢通解》


圖源:豆瓣


大多數人與金錢的關係都很複雜——為錢輾轉反側,為錢鋌而走險,逃避經濟問題,卻又視錢如命。


但因為大家忌諱談錢,所以根本沒意識到自己遇到了什麼樣的金錢陷阱。


但《金錢通解》這部紀錄片,把一切我們在金錢問題上共有的弱點剖析的淋漓盡致,從快速致富騙局、到信用卡的花招、再到助學貸款如何變成危機、退休金和爛賭局的發生,講述了五個普通人容易掉入的金錢陷阱


比如信用卡這集,關於最低還款和分期還款的陷阱,就剖析的很透徹。


信用卡公司最不喜歡每月按時全額還款的人,因為它從這些人身上賺不到錢;相反它喜歡那些選擇延期或者分期還的人,這樣它就可以收取看似不高,而實際年利率在16%以上的高額利息。


我們能做的是什麼?不要因為信用卡緩解了你的支付疼痛,就頻繁使用信用卡,一定要對自己的負債心裡有數。


這部片子很短,只有100分鐘,但從花錢到借錢,從存款到貸款,它都給大家提供了應對金錢陷阱的最佳策略。一次觀看,也許就能幫你避免成千上百的金錢成本。



9,關於省錢思路:《金錢與我》


圖源:豆瓣


托爾斯泰曾寫過一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看過《金錢與我》這部紀錄片後,我的第一感受就是:


有錢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沒錢的家庭,問題一定都出在「無規劃的支出」上。


這部紀錄片一共6集,片中的理財師從一個旁觀者的視角,客觀分析了每個人的消費和財務習慣,並給出了關於省錢的一些財務建議。


比如,每次購物之前規定預算並提前列清單 ,普通日用品和食品可選擇名牌的平價替代品,弄清楚透支信用卡、小額借貸的真實稅費,儘快還上利率或手續費高的貸款,花時間研究國家稅收、醫療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併合理運用,退休之前儘早規劃自己的養老金等等。


雖然片中愛爾蘭的國情和中國不一樣,很多細節無法完全通用,但對於如何做預算,如何省錢,如何改善自己的財務、消費狀況,這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這也是這部片子,最有價值的地方。



10,關於孩子財富啟蒙:《巴菲特神秘俱樂部》


圖源:豆瓣


對,這是我給大家的額外彩蛋。畢竟我們努力搞錢,都是為了讓家人過上好的生活。而如何才能讓你賺到的錢繼續生錢,不被揮霍或返貧,孩子的財商教育至關重要。


如果給孩子做財商啟蒙,你覺得誰做可靠?


當然是股神巴菲特。


所以我給大家推薦的《巴菲特神秘俱樂部》這部片子,就是巴菲特親自參與製作的財商教育動畫片,沃倫巴菲特,比爾·蓋茨和查理·芒格都參與了配音。


片中,巴菲特是這家Secret Millionaires Club的負責人,和孩子們一起討論發生在身邊的理財投資話題。


比如幾個小朋友一起賣汽水。


小白擺了個攤賣汽水,想賺點錢給班級郊遊用。沒想到汽水根本賣不出去,大家很著急。


於是俱樂部的3個小夥伴,開始熱火朝天地討論了起來:


1. 是不是因為汽水不好喝嗎?

2. 是因為競爭太激烈嗎?

3. 是賣太貴嗎?


討論來討論去,最後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小白的汽水攤擺在胡同里,客流量太少,才會很難賣出去。於是他們將攤位移到了球場外,一下子顧客就排起了長龍。


在每一集動畫片的結尾,巴菲特都會送上他的財富箴言:「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知識越多,財富越多。」


這也是對每一個孩子潛移默化的財富啟蒙。



▼▼▼


以上,就是我給大家推薦的高分搞錢片單。


關於金融、經濟、財富的電影、紀錄片成千上萬,但不是每部片子都值得你花費時間、精力去觀看,畢竟我們的人生很寶貴,一定要在真正有價值的事情上持續投資。


所以,這也是我想把自己有所收穫的片子分享給你的原因。


大家都說,看一部片子,就是用最短的時間,濃縮地過了一遍別人的人生。


希望大家都能在搞錢的路上,吸收更多門道,更多經驗,更多招數,然後把這些認知外化成行動,真正實踐起來。


能不能馬上賺到年薪百萬我不能保證,但你一定,會比現在更富有。

*「毯叔盤錢」所有內容系個人觀點,僅以交流個人想法和分享知識為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參考。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讀者結合個人財務狀況,獨立決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