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集團研究報告:立足AI再出發,布局智能雲及ADAS

管是 發佈 2022-08-11T03:07:02.718116+00:00

根據公司財報,截至 2022 年 3 月,百度 App 月活躍用戶數達 6.32 億,同比增長 13%, 是中國用戶數最多的搜索+信息流應用。

(報告出品方/作者:開源證券,吳柳燕)

1、 百度集團:移動網際網路底盤穩固,AI 商業化路徑明晰

1.1、 概覽:中國最大的搜素引擎平台和領先的 AI 技術公司

百度集團成立於 2000 年,是中國最大的搜尋引擎平台和領先的 AI 技術公司。 根據公司財報,截至 2022 年 3 月,百度 App 月活躍用戶數達 6.32 億,同比增長 13%, 是中國用戶數最多的搜索+信息流應用。憑藉搜尋引擎的優勢地位及海量用戶帶來的 數據積累,百度持續投入 AI 創新應用。百度集團由兩部分組成:(1)百度核心;(2) 愛奇藝,其中百度核心貢獻超過 70%營收。

百度核心主要提供在線營銷、增值服務以及 AI 驅動的產品及服務,移動生態系 統、AI 智能雲和智能駕駛共同成為百度核心的三級增長曲線: (1)移動生態系統:由十幾個應用程式組成的組合,包括百度 App、好看和百 度貼吧等,通過 AI 構件聚合大量第三方長尾內容和服務,並幫助社區連接和分享信 息,藉助流量通過搜索和信息流廣告變現。 (2)AI 智能云:提供雲服務和解決方案,包括 PaaS、SaaS 和 IaaS。根據 IDC 數據,百度智能雲已連續六次居於中國 AI 公有雲服務市場份額第一。 (3)智能駕駛和其他增長計劃:包括智能駕駛(自主駕駛服務,包括高清地圖、 自動代客泊車和自主導航試點、智能電動車和機器人計程車隊),以及由 DuerOS 智 能助理和 AI 晶片開發驅動的小度智能設備。

1.2、 歷程:錯失移動網際網路,當前聚焦「AI+雲+智能駕駛」

從 PC 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百度經歷三個主要發展階段:(1)2000-2009 年,成 為國內最大搜尋引擎,聚集廣泛流量同時形成以搜索為中心的產品矩陣;(2) 2010-2014 年,錯失移動網際網路流量入口,多元嘗試收效甚微;(3)2015 年至今,重 度研發投入,AI 驅動三級增長引擎發力。


2000-2010:PC 時代,把握搜尋引擎入口成為流量王者

百度集團於 2000 年成立,最初為門戶網站提供搜索框;2001 年 9 月,上線中文 搜索網站 www.baidu.com,由此轉為面向終端用戶的獨立搜尋引擎並推出競價排名模 式實現變現。此後陸續上線百度貼吧(2003)、百度知道(2005)、百度地圖(2005)、 百度百科(2006)等多個社區和內容應用,進一步補充搜索內容豐富度,以搜索為 核心的產品矩陣初步建立。據易觀智庫數據,2010Q4 百度搜尋引擎市場份額達 75.5%。

2011-2015 年: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搜索流量入口地位式微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各個應用程式自成流量圈地,搜索流量聚合入口地位式微, 百度錯失移動網際網路「車票」, O2O 等領域發力未有成效。201-2012 年手機淘寶和 微信陸續上線,百度未能占領移動網際網路流量入口,此後通過投資併購方式切入長 視頻、電商、O2O 等領域。2012 年,百度收購愛奇藝;2013 年,收購 91 無線(2017 年停止運營),收購 PPS 並將視頻業務與愛奇藝合併,同時控股團購網站糯米網。2016 年百度放棄 O2O 業務,百度外賣戰略出售給餓了麼。

2016 年至今:戰略重新聚焦,重塑內容生態,重度投入 AI,技術商業化路徑清 晰

戰略收縮,重新布局內容生態;重度研發投入,聚焦「AI+雲+智能駕駛」。移動 生態方面,2016 年百度推出「百家號」豐富內容生態,手機百度結合搜索和信息流 雙路徑進行內容分發;2018 年百度 App 上線「智能小程序」。AI 技術方面,2016 年, 百度核心 AI 技術引擎「百度大腦」發布,包括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 譜、深度學習等 AI 核心技術和 AI 開發平台。2017 年,發布對話式人工智慧操作系 統 DureOS。2018 年,發布首款自有品牌智能音箱「小度智能音箱」。智能駕駛方面, 2017 年百度正式開放自動駕駛、智能汽車、智能交通解決方案 Apollo 計劃;2021 年,與吉利汽車成立合資公司集度汽車,切入智能汽車整車製造領域。


1.3、 標籤:規模優勢,技術積累

搜索是 AI 應用的天然場景,通過搜索,百度積累豐富的語料、視覺等數據資源, 而 AI 技術成熟一方面升級百度原有搜索、信息流、翻譯、地圖等產品及變現能力, 同時拓展應用場景至智能硬體、雲和智能駕駛。根據 statcounter 數據,截至 2022 年 6 月,百度在國內搜尋引擎市占率達 75.6%。 持續高強度研發投入,AI 技術全面、豐富、領先。2010 年百度開始探索 AI 技 術,成為中國最早布局 AI 技術的巨頭企業。2021 年百度核心研發投入占百度核心收 入比 23%,研發強度位於網際網路公司前列。根據《2022 年百度人工智慧專利白皮書》, 截至 2021 年底,百度全球人工智慧專利申請超 2.2 萬件,其中中國專利申請量超 1.6 萬件,授權專利超 4600 件。當前百度已形成 AI 領域全面布局:(1)底層基礎方面, 擁有自研深度學習平台等;(2)硬體方面:布局 AI 晶片;(3)生態方面:形成百度 大腦、飛槳、文心(ERNIE)等開放生態;(4)積極探索前沿領域如量子計算等。

2、 移動生態:用戶基本盤保持穩定,廣告增長步伐放緩

移動生態是百度的第一增長曲線,也是百度的現金牛業務。2022Q1 百度核心在 線營銷收入 155.9 億元,同比下滑 6.4%,占百度核心收入 72.9%。根據 Questmobile 數據,按收入計算 2022Q1 百度核心廣告占中國網際網路廣告市場份額約 10.9%。


龐大用戶基數及搜尋引擎優勢地位支持下,百度 App 當前廣告收入仍居於前列; 但長期看,考慮到短視頻不斷搶占用戶時長及形成搜索、服務和交易全鏈路閉環, 百度移動生態廣告收入天花板或已顯現。儘管百度 App 月活躍用戶數量龐大,但搜 索引擎工具屬性明顯,用戶粘性低於短視頻及社交應用,百度 App 單日人均使用時 長及使用次數均低於抖音、快手及微信。根據 Questmobile 數據,2022 年 3 月百度 App、抖音 App、快手 App、微信單日人均使用時長分別為 42.6、109.1、108.3、91.9 分鐘;單用戶日均使用次數分別為 6.5 次、15.4 次、14.5 次、49.4 次。

從流量規模看,百度 App 用戶數量增速仍高於行業,用戶單日使用時長基本穩 定;搜索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但信息流領域競爭仍激烈,百度用戶數及時長低於騰 訊系及字節系。 (1)用戶規模:根據公司財報,截至 2022 年 3 月,百度 App 月活躍用戶數達 6.32 億;根據 statcounter 數據,截至 2022 年 6 月,百度在國內移動端搜尋引擎市占 率達 90.9%。 (2)用戶時長:根據 Questmobile 數據,2022 年 3 月,百度 App 單日人均使用 時長為 42.6 分鐘,同比基本穩定,但仍低於社交及短視頻應用。

從商業化看,以搜索為起點,百家號+小程序+託管頁協助完成服務及交易閉環, 進一步拓展變現場景。(1)百家號:引入第三方文章、短視頻、直播等內容,提高 搜索結果豐富度。根據公司財報,截至 2021 年 3 月,百家號作者超 420 萬。(2)小 程序:根據公司財報,2022M3,百度智能小程序月活躍用戶達 5.08 億,同比增長 22%;百度智能小程序數量同比增加 26%。(3)託管頁:提高商家投放 ROI,擴大 SME 客戶數。百度基木魚為商家提供各類組件與模塊,商家不再需要使用自有服務 器建站,降低成本同時依託百度體系,商家能夠對流量進行全鏈路精準監控;對於 百度而言,託管頁 SaaS 化有助於進一步吸引數量龐大的中小廣告主。2022Q1 百度 託管頁收入 73.3 億元,同比增長 31%,占百度核心在線營銷收入 47%。


3、 智能云:中期發展動能,AI 助力差異化

智能雲是百度核心的第二級增長曲線,也是中期增長引擎。2022Q1 百度智能雲 收入 39 億元,同比增長 45%,高於行業平均增速的 21%。根據 Canalys 數據,2022Q1 百度智能雲在國內雲計算市場份額 8.4%,排名第四。

3.1、 行業:IaaS 格局基本穩定,PaaS&SaaS 存在更大增長空間

從市場空間及結構看,國內 IaaS 及 SaaS 呈現倒掛結構,IaaS 規模遠大於 PaaS 及 SaaS 隨著企業上雲,PaaS 和 SaaS 存在更大增長空間,有望實現更高毛利率。

從行業格局及競爭壁壘看,IaaS 屬於重資產行業,資金投入帶來的規模效應與 細分生態成為雲計算各廠商核心競爭力,當前格局基本穩定。目前國內公有雲 IaaS 市場競爭激烈且同質化程度較高,阿里、華為、騰訊、電信、AWS 合計占有國內公 有雲 IaaS+PaaS 75%市場份額,逐步形成「一超多強」格局。阿里雲依託電商基因, 在零售及金融行業具有較大優勢;騰訊雲基於自身社交和內容服務建立核心優勢, 目前客戶以遊戲、電商、直播和視頻行業為主;華為雲在政務及私有雲市場處於領 先地位。


3.2、 「雲智一體」獨特優勢,百度發力 AI PaaS

AI 智能雲空間廣闊,百度智能雲領先 AI 公有雲。根據灼識諮詢數據,中國智 能雲解決方案 2025 年市場規模有望超千億。根據 IDC 數據,2021H2,百度智能雲 在 AI 公有雲市場中份額第一。

憑藉 AI 能力形成差異化優勢,百度智能雲提供 AI PaaS 驅動的 AI 解決方案。 百度智能雲一方面利用百度大腦為客戶及開發者提供全面的模塊化解決方案庫,包 括開原始碼、預先訓練模型、端到端開發套件、工具及組件。此外,提供基於搜索 積累的大型關鍵 AI 能力庫,在例如知識圖譜、語音識別及合成、自然語言處理及計 算機視覺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從需求端看,2021 年可導入雲端的新技術與服務中,人工智慧占比居於首位, 占比達到 51.2%;客戶結構方面,百度智能雲相較騰訊及阿里更偏向滲透率較低的 傳統行業。目前百度已在工業、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重要產業打造了諸多可復用 的標杆性案例,未來滲透率及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1)工業:根據 IDC 數據,2021 年百度智能雲開物在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區域平台及產業服務市場份額 11.9%,位於行業 第二。(2)智慧交通:基於一套「車、路、雲、圖」數字底座,在自動駕駛、車路 協同、MaaS 出行三大引擎的基礎上,截至 2022 年 6 月百度智能交通的產品、服務 與解決方案已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成都、南京、武漢、大連、滄州、合肥 等 50 余座城市以及河北、山西、四川、湖南等多條高速公路落地實踐。


4、 智能駕駛:全面布局,長期空間廣闊

4.1、 產業鏈:ADAS 軟體端積累深厚,硬體端以戰略合作為主

自動駕駛行業市場前景看好。根據百度集團招股書數據,預計 2019-2025 年中國 自動駕駛行業複合增長率為 136.2%。儘管目前智能硬體及智能汽車尚處於變現初期, 對於收入貢獻較小,但行業前景看好,百度先發布局智能駕駛行業,未來有望成為 公司新增長引擎。

百度 Apollo 在中國自動駕駛領域擁有先發優勢,覆蓋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Robo-Taxi、車聯網等全產業鏈。百度集團於 2013 年成立深度學習研究院,並開始組 建無人駕駛研發團隊。2017 年,百度發布 Apollo 開源自動駕駛平台。2020 年,Apollo Robotaxi 在北京投入運營。2021 年 3 月,百度與吉利合資成立汽車公司集度汽車, 並於 2022 年推出首款車型 ROBO-01,預計將搭載百度最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及 AI 能力。


智能駕駛上游為定義智能汽車的主要環節,其中以決策系統為主,其餘系統為 輔,百度於決策系統積累較深、布局較早: (1)感知系統: 傳感器硬體由傳統硬體廠商提供,全球市場以美、日、歐大廠 為主導。國內廠商包括舜宇光學、德賽西威及禾賽科技等,大力發展國產光學傳感 器。百度、谷歌等網際網路百度亦有布局感知硬體,百度以戰略投資為主,谷歌則是 自研雷射雷達,目前已取得諸多突破,大幅降低硬體成本。 (2)決策系統: 自動駕駛計算平台及晶片等硬體,由傳統晶片商主導,包括英 偉達、高通等,特斯拉亦有很強的晶片設計能力,國內則以華為為主。自動駕駛操 作系統以高科技企業及整車廠為主,整車廠由於商業模式的不同,由 L1 開始研發, 目前已達 L2-L3 級別。高科技企業則以直接突破 L4 為目標,展望未來無人出行及智 能座艙的市場。 (3)執行系統: 智能汽車執行系統,以美、日、歐大廠為首,國內起步較慢, 需要持續發展。 (4)智能座艙: 智能座艙各硬體以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為首。車載娛樂信息系統 則以整車廠及網際網路企業主導,整車廠依靠傳統的整車銷售擁有較為穩定的市場, 而網際網路企業相較車商,具有更好的語音交互體驗及物聯網生態。 (5)通信平台: 終端以傳統通信硬體及汽車電子零件供應商為主,國內以華為、 大唐、德賽西威為主,國外則有大陸、博世等企業。車聯網解決方案及雲平台,以 國內外公有雲巨頭為首,包括 BAT 三巨頭、亞馬遜、谷歌及蘋果等。安全解決方案 以軟體開發商為主,包括東軟、360 等;此外,網際網路企業亦有布局,如百度及谷歌。

4.2、 核心競爭力:基於 AI 算法優勢,完成算法-算力-數據閉環

未來智能駕駛的核心在於軟體生態 : 算法、算力、數據。智能駕駛行業發展初 期由於算法較不成熟,主要通過算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支持;但於後期自動 駕駛需應用於眾多場景,除算力之外,對算法的需求愈加提升,而算法優化則需要 大量數據積累。我們認為,百度藉助在產業鏈進行全方位布局的先發優勢,有利於 持續搜集數據,優化算法形成閉環,從而占據核心競爭優勢。

4.2.1、 搜尋引擎起家,AI 算法積累深厚

百度集團以搜尋引擎起家,在大數據、算法優化等領域具有深厚積累,同時自 動駕駛起步較早,具有更多的路測數據,技術疊代較快。自動駕駛所遇場景多樣, 且無法預測,因此對算法及數據的要求較高,需要長時間的技術積累。在自動駕駛 發展初期,低級別的自動駕駛對算法要求較低,但 L3-L4 級別為自動駕駛技術分水 嶺,由於商業模式的不同,相較於整車廠商由 L1 級別開始研發系列產品,大部分互 聯網公司選擇直接從 L4 入手,試圖尋求突破技術限制,在高級別自動駕駛領域占據 核心優勢。

百度自動駕駛競爭力在全球居於領先地位。Navigant Research 採用公司願景、市 場發展策略、合作夥伴、生產策略、技術、產品營銷、產能、產品質量、產品組合 及長期投入等十個維度,評價自動駕駛領域主流玩家的競爭力。2021 年百度位全球 自動駕駛領域第一梯隊。


4.2.2、 產業鏈布局全面,車、路、雲協同助力商業化落地

百度全面布局產業鏈,從車端、路端、雲端提供輔助,彌補算法不足的缺陷, 加速商業化落地。自動駕駛需要解決複雜的道路問題,因此需要大量數據及多種軟 件、硬體協同合作,我們認為百度全面的產業鏈布局具有一定優勢,有助於智能汽 車的商業化落地。 百度全面的產業鏈布局,以自動駕駛軟體為主,輔以感知硬體、高精度地圖及 車路協同系統,能夠從車端、雲端、路端全方位處理自動駕駛複雜多變的應用場景, 提高行車安全及穩定性。此外,百度與吉利及威馬合作,補齊硬體生產短板,通過 整車商業化落地,提升數據搜集能力,加速技術疊代。與造車新勢力相比,百度具 有自研的高精度地圖及車路協同系統,提供更穩定及安全的自動駕駛體驗;與互聯 網企業相比,百度已有搭載自研自動駕駛系統的落地車型威馬 W6,於數據搜集方面 更有優勢。

百度在算力、算法、安全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初 期,由於算法積累不足,算力及其他硬體產品的輔助顯得尤為重要。目前百度已與 晶片廠商合作生產車載計算平台,在百度自研系統體系下,搭載車規級處理器,百 度與賽靈思合作,於 2020 年底量產第一代產品「五仁」(算力 1.5TOPS);2021 年與 德州儀器合作,量產可用於 L3 級別的第二代產品「四喜」(8T-32T);CEO 李彥宏於 Create 2021 大會上宣布,將於 2023 年底量產適配於 L4 級別的第三代產品「三鮮」, 預計將搭載英偉達 ORIN 晶片,整體算力有望達 508TOPS。同時百度也擁有自研芯 片崑崙(運用於車聯網雲端解決方案)、鴻鵠(運用於車載娛樂系統)。 此外,百度擁有自研高精度地圖,也是車路協同的行業領導者;硬體產品方面, 百度與國內外頭部公司合作以確保行駛安全性。目前百度已在全國十多個城市落地 智能交通項目,包括北京、上海、重慶、廣州等,通過車路協同能夠降低現階段對 算法及算力的需求。

4.3、 商業化進程:短期以解決方案及智能汽車為主,前瞻性布局 Robotaxi

目前百度智能駕駛業務盈利模式主要分為三種:(1)提供全面、安全、穩定、 可靠的智能汽車及智能道路解決方案,支持自動駕駛汽車的所有主要特徵和功能;(2) 經營 Robotaxi(代替普通計程車)與共乘,Robotaxi 為自動駕駛最大的變現方式之一; (3)智能汽車,百度與跨國汽車製造商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吉利)建立戰略合作伙 伴關係並成立智能汽車公司集度汽車,百度將為乘用車配置智能駕駛功能,而吉利 則貢獻其在汽車設計及製造方面的專長。 從智能駕駛商業化角度而言,我們認為 L3 與 L4 為分水嶺,主要原因為動態駕 駛任務接管上的差別。L3 級別需要駕駛員時刻注意路況,隨時有人工接管的可能; 而 L4 級別除了解放駕駛人的雙手外,也解放雙眼,用戶會產生更多的娛樂需求,推 動產生更多的商業化路徑,同時由於出行服務成本的降低,未來無人計程車或成出 行首選。

短期而言,自動駕駛產業囿於算法、算力的限制,商業化進程相對發展較慢, 短期內預計以 L3 級別為主導。百度重點發展各類解決方案業務,具備 AI 算法優勢 及先發布局優勢,同時基於產業鏈整合能力繼續向下游延伸至造車業務,藉由智能 汽車,產出更多實際落地數據,持續優化算法,為突破 L4 級別進行積累。 長期來看,在 L4 級別以後的時代,隨著高等級自動駕駛降低出行服務成本,汽 車作為硬體私有化屬性或偏弱,汽車生產製造鏈條將趨於同質化,出行服務環節將 占據更高價值量,智能化供應商或依其技術及服務優勢,占據產業核心。百度為全 球範圍內少數幾家布局出行服務市場的高科技企業,結合其造車業務,具有一定發 展潛力。


4.3.1、 ADAS 解決方案:全面覆蓋車、路、雲端協同合作

百度集團全面的解決方案,現今透過車、路、雲協同的方式,持續積累經驗; 同時以車、路、雲協同合作的方式,解決自動駕駛的技術難點。L3 及以下級別,人 車協同為主流。此時,產業鏈依然以整車廠為主,軟硬體供應商為輔的模式展開。 在此階段,百度通過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積累經驗,其中包括自動駕駛、智能交通、 智能車聯等,以車路雲協同的方式,輔以高算力硬體,彌補算法不足的缺失。

(1)Apollo 自動駕駛: 百度致力於特定場景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Apollo 自動 駕駛覆蓋軟硬體,並提供解決方案。百度持續投資 L3 與 L4 自動駕駛技術,並利用 高精地圖進行輔助,於 2018 年推出 L4 自主泊車解決方案,2020 年 12 月推出自動 導航輔助駕駛服務。2022 年 1 月 19 日,搭載百度 AVP 自主泊車解決方案的威馬 W6 已在湖北黃岡威馬工廠正式量產下線,為全球首款搭載 AVP 自主泊車的量產車型。

(2)Apollo 智能交通: Apollo 智能交通包含智能信控和車路協同兩大領域。 智能信控,基於全息感知和檢測系統,精準地檢測行人及車輛狀態,並還原當前各 種交通運行狀態,通過百度地圖及攝像頭進行監控,能夠分析複雜的交通狀態,實 現交通流的宏觀調控。Apollo 車路協同則藉助網聯雲平台在軟體端將車載系統與路 測系統打通,通過交換信息為客戶和管理者實現最優的協同控制能力。


(3)Apollo 智能車聯: 相較自動駕駛,車聯網相關產品商業化進程較快。智能 座艙方面,據 ICVTank,我國 2020 年智能座艙市場規模約為 567 億元,預計 2025年整體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1000 億元。根據 HISMarkit 數據,2020 年全球搭載車聯網 功能的新車滲透率約為 45%,預計 2025 年接近 60%,而中國智能座艙滲透率 2020 年開始高於全球市場,預計 2025 年新車滲透率將達 76%。車聯網方面,Apollo 智能 車聯為下游 OEM 廠商及客戶提供車聯網及雲端解決方案,主要解決方案為小度車載 系統,通過小度助手提供語音、視覺、觸控多模、交互、連接車場景廣泛服務,滿 足用戶的各種娛樂需求。

從國內競爭格局看,目前各廠商各有側重。百度集團基於自身生態在資訊信息、 新視頻、網盤、車家互聯等領域提供服務,但自有生態內容布局較弱,主要以接入 第三方內容為主。阿里專注於底層作業系統,其子公司斑馬智行則主要依託阿里支 付和電商生態,側重消費層面,連接車內外生活應用場景,打造手機外的新型智能 終端。騰訊車聯網依託微信、QQ 生態聚焦於社交和娛樂,在與第三方合作方面,以 「輕量化」應用方式吸引更多內容和服務供應商入駐,車聯網生態能力具有一定優 勢。華為則更重視硬體領域,提供車聯網增量部件及整體車聯網解決方案,依託鴻 蒙生態,未來構建車聯網生態潛力較大。

4.3.2、 集度汽車:2022 年首款車型發布,預計 2023 年開始交付

百度集團未來有望通過整車銷售,搜集行車數據,推進自動駕駛技術升級。2021 年 3 月,百度與吉利控股集團(吉利)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成立集度汽車,進入 智能汽車整車製造領域,前者持股 55%,後者持股 45%。集度汽車的成立使百度有 望在自研汽車上搭載所有自研軟硬體,獲得更廣泛的實際使用數據,更全面、即時 的進行反饋,增進軟硬體的改良。 集度汽車於 2022 年 6 月 8 日發布首款車型 ROBO-01,整體更強調智能化架構, 汽車硬體屬性減弱。外觀方面,ROBO-01 外形簡約,前門為蝴蝶門,向斜上方開啟,後門為對開門設計,此外採用了獨創的前機蓋雙升降雷射雷達,整體呈現較強的未 來感;內飾方面,採用可摺疊 U 型方向盤及貫穿式中控屏,並取消實體按鍵,使用 觸摸式面板,延續科技感的設計;智能座艙方面,搭載高通 8295 晶片,具備全離線 語音、毫秒級響應、3D 人機共駕地圖、車內外全場景交互等功能;自動駕駛方面, 則搭載兩個英偉達 ORIN X 晶片,算力達 508TOPS,並基於「視覺+雷射雷達」的自 動駕駛方案,實現獨立雙系統互為備份、互為冗餘,增強行車安全性,此外基於 SOA 的艙駕融合技術,實現座艙域及智駕域的算力共享,座艙域控制器可支持智駕系統 失效下的安全冗餘,智駕域控制器可支持智艙 3D 人機共駕地圖的 AI 交互。根據集 度汽車發布會,ROBO-01 預計將於 2022 年下半年開始接受訂單,並於 2023 年開始 交付。


4.3.3、 Apollo Robotaxi:業務布局領先,未來發展潛力值得期待

百度集團 Robotaxi 業務布局較早、擴張較快、覆蓋較廣,有助於數據積累,推 進商業化進程。據麥肯錫預測,2026 年將是自動駕駛的拐點,成本降低使得自動駕 駛更易於大規模推廣;相對美國及德國,中國消費者對於自動駕駛興趣濃厚,願意 為購買自動駕駛車輛付出高達 4600 美元平均溢價;未來隨著成本降低,無人駕駛出 行服務或成主流,預計於 2040 年將占總旅客公里數的 55%。

百度 Robotaxi 無人駕駛乘用車目前已初步達到 L4 級別;Apollo Go 已在多城開 展 Robotaxi 與 Robobus 運營的出行服務。百度於 2019 年獲得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頒 發的首批 T4 牌照,允許自動駕駛車輛在多種場景下行駛,包括城市道路、隧道、學 校區域等;2021 年 8 月百度發布全新升級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蘿蔔快跑,截至 2022 年 6 月,蘿蔔快跑已在 10 座城市進行商業化運營。目前百度 RoboTaxi 於覆蓋 城市、運營車隊規模等多個指標上處於國內領先地位,有助於進行數據積累,進一 步推進無人計程車商業進程。

4.4、 對比 Waymo:百度 ADAS 算法能力稍弱,但數據搜集及商業化進 程更加積極

百度與 Waymo 相比整體產業布局較為全面;同時參考 Waymo 經驗,選擇更有 效率的突破路徑。雖然尚未突破 L4 自動駕駛的瓶頸,但已推出滿足特定場景的 L4 自動駕駛汽車威馬 W6,相較 Waymo,能更有效的搜集行車數據,加速技術疊代。 Waymo 目標成為自動駕駛全棧式解決方案提供商,目前尚未出現量產車型。谷歌於 2009 年開始自動駕駛計劃,但目前尚未出現量產車型,無人計程車業務 Waymo one 也尚未盈利,商業化進程較慢,我們認為主要原因包括: (1)產業環境,較早的布 局面對的是較不成熟的產業鏈,高昂的硬體設備及較少的合作選擇,導致谷歌需要 花費多餘的時間研究相關硬體,如雷射雷達;(2)技術路徑,Waymo 選擇直接突破 L4 級別自動駕駛,但由於 L4 級別應用場景複雜,量產較為困難;(3)監管規定, 受法規限制較多影響, Waymo 路測範圍有限。

5、 盈利預測

關鍵假設及盈利預測

收入端:我們預計百度集團 2022、2023、2024 年收入分別同比增長 3.2%、17.6%、 21.8%,對應 1285、1512、1842 億元。

在線營銷服務:考慮到 2022 年疫情擾動及宏觀經濟疲軟影響,我們預計百度在 線營銷業務收入同比下滑 3.7%,未來隨宏觀經濟回暖,廣告主投放預算恢復,在線 營銷業務有望恢復同比增長,預計 2023 及 2024 年同比增速分別為 7.1%、5.2%,對 應 2022、2023、2024 年收入 777、833、876 億元。 其他業務部分:考慮到愛奇藝會員訂閱收入隨訂閱人數及 ARPU 值提升穩定增 長,智能雲業務 2022 年受疫情擾動,雲計算部署相較 2021 年或有所放緩,集度汽 車於 2023 年投入量產貢獻增量,我們預計百度集團 2022-2024 年其他業務收入同比 增長 15.9%、33.8%、42.2%,對應 508、680、966 億元。 成本及費用端:百度營業成本主要包括流量獲取成本、帶寬成本、內容成本和 其他成本。考慮到移動網際網路流量增長趨緩,我們預計百度流量獲取成本占比將有 一定程度上升;帶寬成本方面,由於視頻內容消耗量增長而增長;內容成本方面,預計隨愛奇藝自製內容占比提升及降本增效成果顯現而有所下滑。綜上,預計百度 2022、2023、2024 年營業成本占收入比分別為 52.0%、50.8%、48.8%。

費用方面,百度 2022 年通過組織架構及人員調整等措施積極降本增效,我們預 計銷售、管理及行政費用率同比有所下滑,此後基本保持穩定,預計 2022、2023、 2024 年百度銷售、管理及行政費用率分別為 16.0%、16.2%、16.3%。研發費用方面, 考慮到百度仍持續投入 AI 技術及智能駕駛業務仍處於早期階段,我們預計百度研發 費用率仍有所上升,2022、2023、2024 年分別為 17.6%、17.7%、18.0%。

利潤端:綜合對百度收入及成本費用預測,我們預計百度2022-2024年non-GAAP 淨利潤分別為 162.1、202.1、267.3 億元,對應同比增速-13.9%、24.7%、32.3%。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