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來唯有3人敢用?古代取名忌諱的一個字,如今卻四處可見

尋知錄 發佈 2022-08-11T19:20:18.880800+00:00

在中國,為孩子取名字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因為名字中會包含很多的意義。姓氏代表你的家族,名能代表父母長輩對你的期望和希望。當然,在現代取名只需要考慮好不好聽,而在古代取名就要講究「避諱」。所謂避諱其實主要是避免四種名諱——「國諱」、「聖諱」、「家諱」、「憲諱」。

在中國,為孩子取名字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因為名字中會包含很多的意義。姓氏代表你的家族,名能代表父母長輩對你的期望和希望。

當然,在現代取名只需要考慮好不好聽,而在古代取名就要講究「避諱」。

所謂避諱其實主要是避免四種名諱——「國諱」、「聖諱」、「家諱」、「憲諱」。其實也就是需要你避開國家皇帝上官家中長輩的字。

而有一個字,古代取名都十分忌諱,兩千年以來竟只有三個人敢用,不過現在卻隨處可見,這個字究竟是什麼呢?

這個字便是「」。

在古代,王作為姓氏還是比較多的,但王字卻極少被用到名字裡面。

這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在於「王」字代表著帝王,是一國的君主,象徵著權力和地位。

古代人之間等級森嚴,如果是普通人使用,嚴重的會被認為有僭越之心。

為了避諱,古人們還想出了許多的辦法,最簡單的就是「改字法」。

因為一個人剛生出來可以避開這個皇帝的名字,若是後面換了一個皇帝撞了名諱,那最直接的就是把自己的字改了。

如果實在不想改也可以,可以採用「空字法」或者「缺筆法」。也就是將字空出來,或者在寫這個字時不寫這個字的最後一筆。

其二在於古代人相信玄學,認為取名不能太「大」,否則普通人會壓不住自己的名字,從而影響自己命數。

「王」字代表著天潢貴胄,有著無上的榮光,因此縱觀古代,也只有三個人敢用「王」這個字。

駱賓王

對於駱賓王我們十分熟悉,他字「觀光」。

駱賓王從小就才華出眾,七歲就作出了我們熟知的《詠鵝》,之後還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為「初唐四傑」。

關於駱賓王的名字和字有幾種說法,其中流傳最廣的說法是出自《易經》中「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這句話主要是表示看國家因君王的德行出現的光輝,適時的出來幫助君王。

可見駱賓王的父親為他取這個名字,是希望他能為國效力。因為駱賓王名字中的王主要是表示效忠皇帝,所以也沒有人問罪於他。

不幸的是,駱賓王雖然走上了仕途,但他生性高傲,他的政治立場又與當時的皇帝武則天對立。

此時徐敬業在揚州準備起兵,駱賓王還為他寫了《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後來徐敬業被殺,駱賓王也不知所蹤。

有人說他被亂軍殺害,也有人說他遁入空門。

駱賓王最為出名的還是他在詩歌、駢文上的創作。

魏慶之就曾評價駱賓王說:「駱賓王為詩,格高指遠,若在天上物外,神仙會集,雲行鶴駕,想見飄然之狀」。

駱賓王的作品可以說為開闢了唐朝一代文學繁榮的局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至今他的名字我們還是耳熟能詳。

馮野王

馮野王是左將軍馮奉世的兒子。

馮奉世經歷了四朝皇帝,他為馮野王取了這個名字,但馮野王的字卻叫君卿,所以他的名字也是在向皇帝表明忠誠的意思。

馮野王也的確沒有辜負他父親的期望,在他當朝為官時,因為他的品行端正,為人正直,所以深受皇帝的器重。

但由於馮野王太過正直,在晚年時與奸臣大司馬不和,最後被大司馬逼到罷官。離開官場之後,馮野王終日鬱鬱寡歡,不僅便去世了。

顧野王

顧野王的名字與馮野王有著很大的關係,顧野王原名叫做顧體倫,他作為南朝的史學家在文學方面留下許多的作品。

顧野王之所以改掉自己的名字,是因為崇拜馮野王,改成自己崇拜之人的名字,也是為了表達自己想要向他學習的決心。

與馮野王不同的是,顧野王的成就更多在於文學上。而後面清朝初著名的顧炎武便是他的後代。

在古代,王字作為名字很少出現,但在現在人們早已不講究避其名諱,以王做名字也隨處可見。

不論什麼名字,都是父母對於子女的美好祝願。如今我們只從名字來就可以窺見古代對於字的講究,很多字背後的意義的確十分值得我們去了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