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之戰,李世民率領2位大佬級名將對戰高句麗,以3萬橫掃15萬

尋知錄 發佈 2022-08-11T19:57:39.469939+00:00

說起我們國曆朝歷代的盛世大國,就一定繞不開繁榮開放的唐朝。而唐朝的繁榮昌盛離不開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的統治。李世民自小文武全能,登上皇位之後,更是開創了貞觀之治。當然,李世民除了在朝政上多有建樹,在軍事上的成就也是十分輝煌。

說起我們國曆朝歷代的盛世大國,就一定繞不開繁榮開放的唐朝

而唐朝的繁榮昌盛離不開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的統治。

李世民自小文武全能,登上皇位之後,更是開創了貞觀之治。當然,李世民除了在朝政上多有建樹,在軍事上的成就也是十分輝煌。

據悉,在他親自征伐遼東時,帶領兩位大佬級的名將當敢死隊長,直接用三萬士兵橫掃了敵方十五萬士兵。

那麼李世民出征遼東時到底有多勇猛呢?

李世民自小就展示出優於常人的軍事才能,不僅擅長騎射作戰,還會兵法謀略。加之他年少就從軍,對於戰場領軍作戰是十分熟悉。之後他多次統領重大的戰役,少有敗績。

除了李世民本身的軍事才能外,他還特別懂得選賢任能,在作戰時從不獨斷專行,會邀請各位將領一起進行商議。

而且對於自己的手下十分信任,比如像秦叔寶、尉遲敬德兩人本身是投降於唐朝的將領,其他人都勸告李世民多提防這兩人,但李世民卻堅持用人不疑。

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李世民麾下的賢能之士越來越多。

在這樣的基礎上,李世民在貞觀之治時期,曾親自領兵征伐高句麗。

雖然高句麗只是一個小國,但這時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都非常強勁,甚至能夠與大國對抗。

因為隋朝曾經四次敗於高句麗手下,所以對於李世民來說,高句麗是唐朝的一個威脅。於是李世民率兵御駕親征。

這次征伐遼東一戰,李世民帶領了兩位赫赫有名的將領。

一位叫做李績,李績早年間投身瓦崗軍,後來跟著李密降於唐朝,跟隨李世民平定四方時多次立下戰功,是為唐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

而且李績可謂將一生都奉獻給了唐朝,曾為三朝皇帝效過力。

另一位將領便是李道宗。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堂哥,雖為皇室貴族,但並沒有安心做個閒散的富貴公子,而是投身戰場,跟隨李世民出生入死。

再說回李世民帶領兩位大將前去攻打高句麗。

據悉,彼時高句麗的元帥蓋蘇文還曾揚言道:「其他國家害怕唐朝,我們高句麗卻不怕,別人說你李世民是天可汗,我卻不認!」

因此其見唐朝兵馬出擊,自己也調動了四萬的騎兵先發制人。

但令蓋蘇文沒想到的是,李道宗居然只帶了四千人的部隊作為先鋒前來迎戰。

正常來看,兩軍之間相差十倍的兵力,結果可以說不言而喻,但沒想到的是,前來的四千人好似不要命一般,完全不懂防禦,直直的往前衝殺過去,一時之間竟將高句麗的四萬將領沖得潰散開來。

當然,高句麗雖然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但終歸有四萬的將士。

他們很快就回過神來,將李道宗帶領的軍隊圍困起來,漸漸唐朝的軍隊開始處於下風。

此時坐鎮後方的李績發現前方戰情不對,立馬集結剩餘部隊,沖向戰場。戰場之上李績與李道宗互相配合,李道宗突出重圍後,兩人合力將高句麗的軍隊打得連連敗退

在這場戰爭中,唐朝僅僅派出幾萬精兵,就十分迅速地獲得了勝利,在擊退東遼的騎兵之後,唐朝的軍隊一路殺到高句麗的最後一座城池。

此時唐軍兵臨城下,事關高句麗的存亡,蓋蘇文決定集結全部的十五萬兵力拼死一戰。

而此時李世民的手中僅僅只有三萬的兵馬。

李世民一番排兵布陣,讓李績帶一萬五的兵力在前方衝鋒,長孫無忌帶著一萬兵馬繞到敵軍背後進攻。至於李世民自己,則率領四千左右的兵馬從側方突進。

三方夾擊,唐軍越戰越勇,最後輕鬆拿下兩萬高句麗士兵的性命。

蓋蘇文見自己的軍隊毫無還手之力,便轉變計策,化攻為守。所有城牆的建立都是為了在打仗時易守難攻,高句麗的城邦也是如此,李世民在最後的一座城池中與之對峙了一個多月。

因為長時間的作戰,冬天已經快要來臨,如果繼續在這裡與高句麗僵持,對唐軍不算有利,於是李世民率軍回城。

這一戰雖然沒有將高句麗滅掉,但對於高句麗的打擊也是致命的,而李世民則留下了以少勝多的傳奇故事。

李世民作為皇帝,願意聽從群臣的勸諫,還大力興辦學校,完善科舉制度,算是一代明君;作為戰場上的將領,在戰場上多次以少勝多,算是一方好將,也難怪會受到後世人稱頌。

而李世民的掌權,也為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繁盛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