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創意策劃的休閒農業,為什麼涼得那麼快?

鄉村集結號1 發佈 2022-08-12T01:17:30.090911+00:00

導語:輕視策劃,代價沉重在這個問題里,「涼」字有兩種含義:其一是難以為繼了,經營不下去了,破產了,失敗了;其二是降溫了,不似先前那麼火熱了。

導語:輕視策劃,代價沉重

在這個問題里,「涼」字有兩種含義:其一是難以為繼了,經營不下去了,破產了,失敗了;其二是降溫了,不似先前那麼火熱了。休閒農業在短時間內迅速「變涼」,一方面與政策風向有關係,比如最近的「大棚房」清理整治行動,難免對全國各地的休閒農業造成誤傷,另一方面則在於休閒農業主導者、投資者、經營者對創意策劃的誤解與輕視:

近兩年,不論是村鎮縣區等地方政府發展休閒農業產業,還是企業投資休閒農業項目,開發休閒農業園區,都存在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輕視策劃,尤其是忽視創意的作用。

不少休閒農業者為了獲得政策利好(如申報立項、土地調整、補貼獎勵、政策項目等)可以做任何花里胡哨的規劃,卻不願為了在市場上站穩腳跟而做一份像樣的創意策劃。那些急功近利、輕視創意策劃的休閒農業者往往犯下許多致命錯誤:重建設輕運營、產業模式不清晰、產品缺乏吸引力、缺乏應對淡季的預案……任何一個錯誤都會導致休閒農業項目與市場規律背道而馳,其結果必然是付出更沉重的代價,甚至毀滅性的代價。


一,重建設、輕運營,

「智力戰」變成「體力活」

1.重建設輕運營,是輕視創意策劃的人很容易犯下的錯誤

鼓吹「創意無用」的休閒農業者為了省下看似不菲的策劃費用,往往憑藉個人想到的幾個點子(或者粗製濫造的便宜方案)就輕易地投入成百萬上千萬的資金大搞建設開發,結果硬生生將極富創造性的、系統的、專業的‍智力工作,變成了修路搭橋、蓋房挖坑一類的體力活

大量的硬體建設導致投資巨大,成本高企,漫說沒有市場效益,即便是良好的市場效益也難填平成本的巨坑。如此一來,導致資金鍊斷裂,項目突然崩盤。


2.搞休閒農業,還要靠軟實力

重建設輕運營,是輕視創意策劃的人很容易犯下的錯誤。很多投資者與經營者只看到表象,他們認為搞休閒農業嘛,無非建一些古香古色的建築,放幾座木屋,種一片花海景觀,蓋一座農家菜館,設一處工藝品商店,搞一片採摘園地而已,不需要壹度創意這樣的機構提供策劃服務,自己邊想邊建就可以了。

實際上硬體建設只是一個方面,休閒農業能夠獲得成功,更多的時候還要靠軟實力,即對產業模式、品牌形象、主題定位、產品體驗、服務管理、活動節慶、營銷管理等諸多工作的整體把握。而跨界入行的經營者與投資者很難系統地、出色地完成這些創意工作。


3.即便硬體建設,不做創意策劃也很難摸清門道

事實上,即便在硬體建設方面,沒有專業團隊的提點與幫助,休閒農業者也很難摸清門道。很多農莊主在沒有策劃的情況下「閉門造車」,等農莊開園了才發現,雖然營銷做出去了,場面依舊寥落,不得已又來補提升策劃,希望壹度創意開出「救死扶傷」的良方。

這兩年壹度創意接到太多這樣的需求,也考察了大部分農莊,有的問題是出在了軟實力上,有的則連基本的設施建設都沒做好,根本沒弄明白什麼建築、什麼形式、什麼材料更適合休閒農業,最誇張的甚至在農莊裡直接建起了鋼筋水泥、玻璃幕牆的寫字樓——可見輕視創意策劃,對休閒農業的誤解會大到什麼程度。


二、產業模式不清晰,

有好產品難變現

1.缺乏清晰的產業模式,是輕視創意策劃的人很容易犯下的第二個錯誤
  不要說休閒農業者,很多想要發展休閒農業的地方,其主管部門也經常分不清資源、產品、產業模式之間的區別,非常容易出現有好資源做不出好產品,有好產品做不出盈利的尷尬局面:

很多地區空有良好的景觀資源、人文古蹟,卻只會圈起圍牆賣門票,沒有能力開發高品質休閒項目,也沒有創意來策劃豐富多樣的體驗活動,空有好資源,只能做不值錢的產品,導致市場產生消極甚至牴觸情緒。

很多農莊都想搞花海,搞了又不知道怎樣才能吸引人,吸引了人又不知道怎樣刺激消費……這些都是產業模式不清晰才會出現的問題,一旦出現產業模式問題,休閒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就被直接封死了。


2.明晰產業模式,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
  比如壹度創意最早策劃的藍調莊園與聖露國際酒莊,就是產業模式清晰可行、值得學習的成功案例:
  藍調莊園以薰衣草為元素,以浪漫愛情為主題,以婚慶產業為依託,提供花海觀光、休閒體驗、木屋住宿、溫泉理療、創意餐飲、婚紗攝影、婚宴酒席等多種產品與服務,成功塑造了綜合效益明顯的產業模式。
  聖露國際酒莊以葡萄為元素,以時尚生活為主題,以葡萄酒產業為依託,提供農業觀光、藝術展覽、時尚餐飲、高端會所、商務會議、婚禮婚慶、紅酒體驗等多種產品與服務,產業模式清晰,綜合效益明顯。


三、產品缺乏吸引力,

不僅涼得快,甚至見光死

不少農莊主認為,休閒農業園區火不了,是因為營銷宣傳不到位。然而產品層面一旦有問題,營銷做得越多,產生的負面影響就會越大。因此出現這個情況,壹度創意都建議農莊主先從產品層面提升延展,而不是一味加強宣傳。

必須明確——產品一旦缺乏吸引力,休閒農業不僅「涼得快」,嚴重者會直接「見光死」。產品缺乏吸引力的原因多種多樣,總結來講,大致有以下四點


1.盲目跟風,隨波逐流
  休閒農業策劃的核心,就在於產品策劃,這本是推陳出新、獨樹一幟的過程,然而農莊主自己做產品的時候,往往忽略了農莊的主題、個性、亮點、形象定位這些發掘工作,將「創造產品」變成了「引進產品」:市面上有什麼就引進什麼,市面上什麼火就跟風搞什麼;別的農莊怎麼搞,我的農莊就怎麼搞。
  比如市面上挖掘機、草莓採摘、農家飯比較火,我就都學過來;別的農莊搞KTV,搞魚塘,我也照搬過來……一套「拿來主義」的組合拳打下來,農莊被「策劃」得毫無個性,「泯然眾人矣」。因為他恰恰忽略最核心的問題——「我的農莊適合搞什麼」。


2.創意陳舊,亂搞IP
  很多農莊主認為,產品特色就是IP,就是網紅,就是可愛的形象。他們自以為:咱的採摘園不火,是因為門前沒有HelloKitty的形象;咱的市民農園不火,是因為沒有穿比基尼的模特在園子裡走貓步;咱的民宿不火,是因為沒有「文藝青年」當老闆娘……

火爆局面的有效手段,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兩個事實:第一,產品創新與IP運營根本就是兩碼事兒,能夠運營出一個成功的IP形象,不比策劃出新的休閒農業項目更容易;第二,蹭當下IP的熱度,一時間會有效果,但IP往往時效性很強,短暫且速朽,一旦這個IP的話題性消失,它帶給休閒農業的紅利也就不復存在。意識不到這兩點,必然迅速潰敗。


3.服務缺位,體驗糟糕
  影響產品體驗的因素,不僅包括產品本身,服務也是非常核心的因素。很多園區主題也很明確,形象也很生動,飯菜也有特色,民宿也有格調,但就是因為服務跟不上,導致項目缺乏吸引力與競爭力,無法在市場中勝出。

比如採摘園、農耕體驗園中沒有遮陽傘、座椅等休憩設施;比如餐飲、民宿、講解等環節上的服務人員業務水平不及格,服務態度粗暴惡劣;比如衛生情況不達標等等,這些服務細節上的問題都會讓遊客對園區的好感度蕩然無存,口碑不斷下降,進而從「門庭若市」瞬間變作「門可羅雀」。


4.產品落後,久不更新
  蛋炒飯再好吃,常吃也會膩。搞休閒農業也是同樣的道理,指望一個產品、一個項目吃一輩子是不可能的。即便主題、服務、個性、品質等各方面都做得好,長久不更新也難維持長久的持久吸引力,必須及時更新,不斷更新。很多農莊農園意識不到這一點,以為只要營銷做得好,一片漂亮的薰衣草或者油菜花就可以五年十年地做下去,結果自然越來越冷清。
  產品更新並非將草莓採摘換成櫻桃採摘這麼簡單,它包括多個方面,既有種類的更新,也有細節的更新;既有形象的更新,也有形式的更新。

四、缺乏應對淡季的有效方案

搞休閒農業,不少地區會面臨淡旺季的問題。開發休閒農業,不管是地區主管部門,還是農莊主,往往傾向於將注意力都集中在讓旺季更旺這個方面,卻忽略了如何讓淡季不淡這個問題。

壹度創意認為,「淡季」不僅包括效益不好的季節、月份,還應該包括工作日、夜間這些非最佳旅遊時間。如何通過創意策劃,有效利用這些非最佳旅遊時間,減少資源閒置,縮減維護成本,是休閒農業者必須深度思考的問題。

 那些輕視創意策劃的人,卻非常容易忽視淡季問題,缺少應對淡季的

有效方案,無法充分、合理地利用工作日、夜間這些「淡季」時段來提升消費,也開發不出適宜的活動、節慶、景觀、項目或者商務合作、政務合作來緩解淡季壓力,導致資源設備長期閒置,損耗加劇,維護成本大幅攀升,最終破產了事。

五、總結:搞休閒農業,

還是要相信創意的力量

綜合來講,輕視創意策劃的後果,就是會很輕易地落入這四個陷阱之中,導致休閒農業突然降溫、迅速潰敗。

因此壹度創意真誠地奉勸休閒農業者(不論是發展休閒農業產業的村鎮縣區,還是想要投資經營休閒農業園區的農莊主)——想要獲得市場的認可,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相信專業的力量,相信創意的力量,相信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咬咬牙,做一份出色的創意策劃方案。


文章來源:鄉村集結號 編輯:壹度

鄉村集結號:北京城鄉策略研究院自辦媒體。肩負「破解鄉村振興之惑,探索產業融合之道,塑造鄉土田園之美」使命,深耕鄉村產業升級、美麗鄉村建設、農文旅融合等領域,傳播世界鄉村發展新思維、新理念、新模式。搭建全面賦能鄉村可持續發展的自媒體信息交流平台、智慧創新講台、鄉村產業舞台,宣傳推介展台。為致力鄉村發展的建設者提供快速、有效的知識傳遞服務,實現村企相依、景田相望、城鄉相融的美好願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