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歲的「浦東第一鎮」,人稱「小上海」,卻因古蹟被拆特色不再

四月去旅行 發佈 2022-08-12T16:15:59.925012+00:00

上海位於長江三角洲前沿,自古也是「五里一縱浦,十里一橫塘」的江南水鄉。江南水鄉風情隨之顯得「物以稀為貴」,只能去市郊的一些古鎮、老街尋覓。

上海位於長江三角洲前沿,自古也是「五里一縱浦,十里一橫塘」的江南水鄉。隨著近半個世紀的城市建設,市區許多河道都被填沒;江南水鄉風情隨之顯得「物以稀為貴」,只能去市郊的一些古鎮、老街尋覓。在上海一直有「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的說法;相比許多被時代淘汰的古鎮,周浦古鎮在滬上一直小有名氣。能被冠以「第一」的名號,自然有其獨到之處。

周浦位於浦東新區西部,過去屬於南匯;名為周浦,即「四周皆為河道」的意思。周浦曾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江南文化重鎮,有著1300多年的歷史,在隋唐以前就已成陸;南宋時期,此地形成了人口稠密的大村落。明清時期棉糧業興起,由於周邊水系發達,周浦鎮依靠便利的運輸條件,獨步浦東。

周浦也和上海乃至長三角其他古鎮一樣,隨著明清時期江南工商業的蓬勃發展,成了商賈雲集、經濟發達的客貨集散地。1922年隨著上南路修築完成,周浦與上海市區往來方便,迎來了發展巔峰。在解放前很長一段時期,周浦鎮是原南匯縣的經濟中心和商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浦東小上海」的名號也印證了過往的繁華。

據老人們回憶,解放前的周浦就是典型的江南枕河人家,居民們開窗見河,有各類石橋近百座;許多商鋪沿街開設,完全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水鄉生活圖卷。後來,周浦眾多河道被填埋,老宅、石橋也被拆除;留下的也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維護。曾經讓其他地方艷羨的古鎮旅遊資源,沒有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引以為傲的江南水鄉風情,也隨著時間流逝而銷聲匿跡。

在周浦中大街的盡頭,還保留三、四條依稀有古鎮味道的老街,包括椿樟街、南油車街、北油車街等,這一地帶舊居老屋比較集中。其中椿樟街是曾經周浦鎮主要的商業街,是光緒年間就有記載的真正的老街。過去街上有小商品店、五金店、鞋店、小飯店、豆腐店、理髮店,熱鬧非凡。老街本是古鎮開發改造的重點部分,可是現在的椿樟街老屋破敗,店鋪關張,完全沒有得到重視。過去繁華的老城面目全非,歷史上的「周浦八景」也現存無幾。

現在周浦鎮留存下來的老宅只有南油車弄41號的閭邱氏宅、川周公路4436號的張宅、川周公路4482號的浙寧會館,都是清代古建築。另有東南新村一村的顧家宅、以及距離顧家宅不遠的沈家宅,為民國時期建築,已呈現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這些精雕細琢的老宅,展現周浦鼎盛時的繁華;如今已隱身於居民區中,只有旁邊的文物指示牌訴說著它們過去的身份。

唯一被規劃為景點、對外開放的老宅,只有東大街上的傅雷舊居。過去商業繁華帶來了文化方面的興盛,周浦人才輩出,一代翻譯巨匠傅雷便在周浦鎮東大街60號生活了十五年。傅雷舊居建於清代,舊居有房7間,住宅兩側各有庭院;具有典型江南傳統民居的特徵,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時,傅雷舊居被修繕一新,內部各房間布置了一些簡單的家具,還有關於「傅雷在周浦」的簡單圖文展覽。

百年繁華不再,如今周浦鎮中心的小上海步行街,成了遊客們來周浦鎮必去景點。由於過去的歷史很少有人提起,也並未留存下太多的古蹟,導致很多人誤以為周浦之所以被稱為「小上海」,是因為這條小上海步行街。

這條步行街外觀也神似市區的「城隍廟」,仿古建築的飛檐翹角下,卻是郊區主幹道上常見的小商品鋪子。雖然熱鬧,但給人的感覺並無太多特色。倒是步行街上的傳統夜市,因為售賣琳琅滿目的小吃美食而煙火氣十足,人氣火爆。

可以說,拆舊建新,造就了今天的周浦。那些殘垣斷壁固然讓人感到惋惜,不然這裡將是另一個「川沙」,另一個「新場」。或許以「小上海」為名片的周浦有著自己的發展軌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只能祝福周浦能再度延續往日的輝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