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說沂蒙好」走在前 開新局 老區新貌臨沂風景這邊獨好

魯網 發佈 2022-08-12T20:24:27.850775+00:00

8月9日至11日,「人人都說沂蒙好——『返故鄉·看發展』網絡名人山東行」活動在臨沂成功舉辦,活動微博話題#人人都說沂蒙好#閱讀量2.3億。

初秋時節,沂蒙大地的暑熱尚未散去,蒙山沂水之間呈現出一幅壯美畫面。8月9日至11日,「人人都說沂蒙好——『返故鄉·看發展』網絡名人山東行」活動在臨沂成功舉辦,活動微博話題#人人都說沂蒙好#閱讀量2.3億。

三天的時間裡,40餘名網絡名人及媒體記者深入一線感悟體驗沂蒙精神的實質內涵,記錄沂蒙老區嶄新面貌和百姓幸福生活。幾十年的積聚、幾代人的拼搏,臨沂正以「萬馬戰猶酣」的昂揚鬥志,在這八百里沂蒙大地上書寫著風景這邊獨好的故事。

沂蒙精神鑄就紅色篇章

沂蒙大地,是一片沐浴著紅色文化的革命熱土。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這裡,幾乎每一座山都有故事,每一條河都有傳奇。

踏上紅色土地,翻開紅色篇章。懷著敬仰之情,採訪團走進沂蒙革命紀念館,行走在各展區,宛如穿越時光隧道,一幕幕催人奮進、盪氣迴腸的革命故事在這裡閃現,將參觀者拉回到那個血與火的崢嶸歲月。

崎嶇不平的道路上,一群人推著一輛輛小推車在艱難行進著,車上裝滿了糧食等支前物資……這是沂蒙革命紀念館的巨幅群雕《力量》,塑造的是推著小推車傾其所有支援前線的沂蒙人民的群像,是「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的藝術展現。大家在此凝神駐足,深感震撼。「這幅雕像是當時沂蒙人民的縮影,他們勇敢無畏,無私奉獻,這些小推車看似簡陋笨重,卻推出了革命的勝利,蘊含著滿滿的沂蒙精神。」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沂蒙革命根據地420萬人口中有120多萬人擁軍支前,20多萬人參軍參戰,10多萬名將士血染疆場。「最後一口糧做軍糧,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個兒子送上戰場。」這是沂蒙紅嫂的真實寫照。

沂蒙紅嫂紀念館坐落在沂蒙深山中的一座平靜的小村子裡,獨具一格,分成大小不一的小庭院,各自呈現了「紅嫂」們的英雄人物事跡。在沂蒙山區,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紅嫂。走進一間間展廳,映入眼帘的是一張張訴說著故事的老照片。講解員深情地講述著明德英、王換於等沂蒙紅嫂的故事。她們的事跡生動感人、觸及靈魂、催人淚下,深深感動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在沂蒙山小調誕生地,這段旋律飄蕩在大家腦海中久久不能散去。這首《沂蒙山小調》,誕生於抗戰歲月,雖歷經七十餘年,但時至今日仍廣為傳唱、經久不衰,它已經成為沂蒙精神最生動、最貼切的藝術表達。

駐足於沂蒙大地的紅色紀念館,採訪團成員感慨萬千:「這裡的每一處都在向我們訴說著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講述著偉大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已經深深根植於沂蒙人民的血脈中,成為了一種寶貴的財富。」

鄉村振興打造沂蒙樣板

四塞之崮,舟車不通,內貨不出,外貨不入。這是形容曾經的八百里沂蒙。2020年,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在千萬沂蒙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全面完成了脫貧摘帽的歷史任務。

拔掉窮根,摘掉窮帽,千萬沂蒙人民又繼續戰鬥在鄉村振興的偉大戰場。椿樹溝、竹泉村、後峪子村、厲家寨等村落猶如一串串明珠點綴在沂蒙大地上,連點成線,一副鄉村振興的壯闊畫卷正在沂蒙人民的手上徐徐展開。

「愚公移山,改造中國,厲家寨是一個好例。」1957年,毛澤東主席對山東省莒南縣坪上鎮厲家寨村整山治水、科學種田的先進事跡作出批示。這個在新中國農業發展史上留下驚鴻一瞥的小山村,因毛澤東主席的親筆批示而走進全國人民的視野,在一次次的精彩跨越中成為紅透大江南北的最美紅色山寨。

如果說厲家寨曾頂著舊時整山治水、戰天鬥地的榮耀光環,椿樹溝相比之下則是名副其實的名不見經傳的窮山溝。

隨著《舌尖上的中國》在椿樹溝拍攝的美食紀錄片播出,這個窮山溝瞬間家喻戶曉,名動全國。勤勞智慧的蒙陰人民沒有浪費這個上天賞賜的絕佳機會,趁勢對靠山抱水的椿樹溝進行開發打造,如今,寬闊的柏油路直達山頂,原汁原味的鄉村風貌成了這裡最大的旅遊賣點。

同椿樹溝一樣,後峪子村曾是十里八鄉聞名的"乾巴村""光棍村"。讓村民儘快富起來是老支書梁兆利最大的心願。「靠山就得吃山,發展林果應該是個好路子。」梁兆利帶著群眾調土地、整樹穴、訂苗木、栽果樹,還邀請科技專家進村講課,培養了一批「土專家」和「小能人」。現在每年帥李還不等成熟,東北客商就來提前訂購,一年為全村增收500多萬元,成了一項支柱產業。

竹泉村在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上則有著天然的優勢。這裡擁有中國北方難得一見的桃花源式的自然環境,村民繞泉而居,砌石為房,竹林之間隱於茅舍,家家臨清流而生。竹泉村以「竹」「泉」「村」為突出特色,集觀光、度假、休閒等功能於一體,開創旅遊休閒的全新「竹泉模式」,搖身一變成為「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被稱為「最美鄉村·齊魯樣板」鄉村振興的典範。

工業創新挺起排頭兵脊樑

古人曾說,人生三大苦,撐船打鐵磨豆腐。可見把一顆顆黃豆變成豆腐是中國人民祖傳的手藝。

腐竹,作為這一工藝的衍生品,對於不少人來說這應該不是啥高精尖的技術,更不會認為其有多少技術含量。直到走進豆黃金這個誕生於長壽之鄉費縣以大豆為核心的創新型企業,才知道一顆大豆背後蘊藏著多少科技的心血。採用德國超微粉碎技術、實施無菌化生產……懷著為消費者生產健康食品的初心,豆黃金所生產的鮮腐竹已獲得了綠色食品認證,企業更是連續四年榮獲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

以行動詮釋企業精神 以擔當踐行社會責任。時代楷模趙志全在魯南製藥用一生踐行著天下為公、無私奉獻、勇於改革、頑強拼搏的精神。

作為土生土長的沂蒙人,趙志全在藥廠危急存亡之際,依然堅守原則,為人民做好藥,做良心藥,歷經艱難最終成功挽救藥廠,將一家瀕臨倒閉的企業,帶上了造福千萬人、造福社會的道路。趙志全用實際行動為新時代沂蒙精神增添了新的註解。

南義烏,北臨沂。在電商經濟的發展帶動下,臨沂孕育出直播經濟新藍海,也為這座城市博得了電商之都的美譽。在電商經濟的帶動下,臨沂不僅湧現出了一批直播明星,更是催生出一批電商直播科技產業園。記者了解到,去年該園區實現商品成交總額217億元。從傳統商城「變身」遠近聞名的直播基地,撬動了更廣闊的產業市場,沂蒙老區新經濟已經煥發出了無限生機與活力。

2021年,臨沂市經濟總量達到5465.48億元,順利突破5000億大關。2022年臨沂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臨沂要力爭在全國261個地級市中前移3位,衝刺15強,到2026年全市經濟總量突破8000億元。

這背後的底氣來源於豆黃金、魯南製藥這類企業在科技上不斷創新、在管理上日益求精,才能讓臨沂在魯南城市群的發展中挺起脊樑。

無論在血與火的戰爭年代,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紅色基因已經滲透進臨沂人的血脈,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精神,也將激盪起臨沂奮勇前進的銳氣。「走在前、開新局」,在我省加快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的征途上,必將奮發出更磅礴的沂蒙力量。

來源:魯網

記者:殷會麗 楊成喜 李海婧 李超偉

攝影記者:張超、郭松韻

編輯:張彬 校對:韓黟瞳

審核:範金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