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姐夫,長得像歷史書上的山頂洞人,財富聚散歸於平淡的50年

八義集 發佈 2022-08-13T08:15:36.317562+00:00

昨天在《高考故事》中,回憶17歲的我,高考第二天、第一次見到溫州小林,我四姐夫的第一印象,感覺這個傢伙,就像從歷史課本古代史部分走出的「山頂洞人」。

1.為追求四姐,被打得鼻青臉腫

昨天在《高考故事》中,回憶17歲的我,高考第二天、第一次見到溫州小林,我四姐夫的第一印象,感覺這個傢伙,就像從歷史課本古代史部分走出的「山頂洞人」。

那時,老家很少見到溫州人,只見他瘦小精幹、輪廓分明、下寬上窄的頭、濃密烏黑的頭髮、長條子臉、高顴骨、細長眼、大暴牙、黑麵皮、戴著深度眼鏡,一著急講起蒼南話嘰里呱啦,一個字都聽不懂,普通話講的很蹩腳,這樣的形象,真的讓我一時間很難接受。

尤其是我四姐當年端莊大方、漂亮善良、聰明能幹、跟著大姐學會了一身的裁縫本領,在縣水泥廠包裝組,是個頂個的縫紉高手,還是十幾個姐妹的小組長,追她的人有十幾個,很多我都見過,現在在老街地面,有的混的也風生水起。

四姐初中畢業後,在社會上混了三四年,結識了一幫同學、朋友,還拜了乾姐妹、干兄弟,形成了一個互相取暖、肝膽相照的小團伙,那種形式的組合當時社會挺流行,其實也不會幹什麼壞事,不過是自保、互保,融入社會的一種青春期的交往方式。

四姐因為漂亮又活躍,當時好幾個乾哥和社會上的其他幫派的,都在追她,她後來難以抉擇,加上家窮沒指望,在水泥廠臨時工乾的也沒勁,她乾脆南下打工了,先是廣東、珠海,然後聽老鄉的介紹,輾轉來到了溫州。

在去溫州之前,四姐就認識了頻繁往返魯南、徐州和溫州之間做水泥包裝袋生意的小林。

90年代初,自幼生活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小林,家境貧寒、兄妹三人,父母體弱多病,家中只有一棟祖屋。

他初中畢業後,嘗試過各種各樣的生意,因為家窮本小,一開始做得並不順,也沒賺過什麼錢,直到作為蒼南塑料印刷廠業務員,跑到魯南一帶,做起了包裝袋批發生意。

具體就是,對接魯南一帶化肥廠、磷肥廠、水泥廠等的包裝袋需求,安排蒼南廠供貨,一個袋子賺兩分錢差價,因為是走量的,一旦攻下一個「山頭」,廠子每年供貨量還是相當可觀的,他的提成也水漲船高。

90年代時,國企管理還比較混亂,基本廠長和採購科科長、財務科科長几個人說了算,搞定了他們,也就不愁生意了。

小林在這方面比較捨得、會來事,因此這種「共贏」的生意做得挺順,一般是和一家廠子簽約後,剩下的活就是給溫州廠子發電報、打電話催著發袋子、吃住在招待所催著北方廠子回款。

他當年和邳縣水泥廠也有生意往來,送貨後,就端著茶杯、夾著武俠小說,坐地等著收款,經常跑到女孩子們的包裝車間聊天,那時他個子不高、身材瘦削,戴著金絲眼鏡,分頭油光水滑,西裝革履,皮鞋擦得鋥亮,一副港台電視連續劇「奸商」的模樣。

當時他有一車包裝袋,尺寸錯了,退貨費用高,不如臨時拆開重縫。四姐作為包裝車間的小組長,給他幫了大忙。他感激不盡,對四姐也產生了「非分之想」,還幾次示好,結果被同樣追求四姐的人打得鼻青臉腫。

2.暴富後,染上賭癮,負債纍纍

四姐去了南方打工後,小林到處打聽她的聯繫方式,也無處尋覓,直到一年後,才從水泥廠包裝車間的一個女孩口中得到了四姐打工的地址,然後生意也不做了,跑回溫州,死乞白賴地追,最終四姐被他的誠意打動了,兩人1994年結婚了。

林家所在的蒼南縣瀆浦鄉,土地貧瘠、可耕地少,自然環境比我們八義集還差,但那裡人勤勞吃苦、敢闖敢幹的風氣,還是不錯的。

小林雖然個頭不高、身材瘦削,但心細、精明、會做家務,沒有大男子主義作風,也許是那地方娶媳婦難的緣故。

婚後不久,嬋娟出生,小林讓四姐在瑞安、蒼南包裝廠坐鎮聯繫,他隻身跑到魯南、徐州一帶,繼續聯繫包裝袋生意。

1994-2001年間,國家經濟騰飛,企業大舉擴張,小林以溫州人特有的聰敏膽識和我大姐給他民間借貸上的支持,快速滾動、七個蓋子十口鍋,眼花繚亂的投機鑽營,狠狠的賺了一大筆錢,在蒼南縣城買了兩套商鋪,說等嬋娟上小學時就搬到縣城去。

2000年前後,我在南京讀書,偶然間的機會,意識到民間借貸的風險,讓大姐和小林趕緊收縮民間借貸的規模,扔掉手中的炸彈,及時平掉手中的借貸資金。

這一步,小林從善如流,踏准了節奏。可沒料到,他在生意場激流勇退之後,回到蒼南,百無聊賴之餘,迷上了賭博,一個月之內,輸完幾百萬生意本金、抵掉商鋪、還欠了近百萬外債,從鄉里的「青年才俊」一下成為「不可救藥的賭徒」。

2002年,我四姐肚裡懷了一個、手裡牽著一個,拖著行李,從蒼南回到了我們家。

小林十年生意的辛苦盈利,一夜回到解放前,還負債纍纍,他也是追悔莫及,尤其四姐離開蒼南後,他自知理虧,隨時也沒敢上門來找,怕我們揍他。

3.戒賭之路

四姐回老家兩個月後,賭徒小林突然來到了鎮上,在街頭晃蕩,形容枯槁、不敢進我們的家。有街坊看見了,跑來告訴我家。

我四姐聽了就要拿刀去剁,剁了這個賭徒,被大姐攔下。

小林在街里晃蕩幾天,晚上住旅社,白天求親戚、傳話討饒、說合。

我們先是冷處理了幾個月。那段時間,一向西裝革履的他,窮困潦倒地到了去工地扛水泥、當小工的地步了,看了也是可憐,感覺他經過幾個月的戶外勞動,確有改過之心。

後來快過年的時候,我們給了他一次機會,讓他回來吃了頓飯,向他約法三章。他坦承錯誤,發誓要痛改前非。

為鞏固他戒除毒癮的效果,大姐安排大姐夫帶著他,去天津一工地幹了一年建築,徹底斷掉賭博的環境。

從天津回來後,我外甥明亮也七八個月大了,圓滾滾的腦袋非常可愛,小林是兒女雙全了,想起自己掉進賭窩,給全家帶來顛沛流離的生活,他更加內疚,再次決心遠離賭癮,徹底告別過去。

有了前車之鑑後,四姐也開始認真監督他。為了表示自己的戒賭信心,他主動提出,超過一百塊的現金進出,隨時向我四姐報備。

4.賣番茄還賭債

為償還賭債、支撐家庭,小林暫居我們家,思考新的出路,後來決定利用魯南、蒼南是蔬菜之鄉的優勢,批發蔬菜到大城市賣,經過一年試探,確定主要向常州、蘇州等大型農貿市場販賣番茄,本錢還都是我們幾家湊的。

2005年,一斤番茄,從田間地頭零散收,一斤也就三五毛,到了城裡,批發價差不多兩塊,去掉一塊錢的茬子(含人力、運輸、進場、次品損耗、稅收雜項等費用),一斤番茄能賺個五毛,對半利。一車五噸的番茄,來回一趟的利潤就差不多五千。

山東壽光、臨沂、蒼山和溫州蒼南、瑞安那邊,當時都形成了日常時令和大棚反季節種植番茄的傳統,番茄常年具有規模、量產優勢。

那幾年,小林紮根市場,採用經濟手段解決層出不窮的問題,合作共贏,先吃虧、先交朋友,後賺錢。賺錢也只賺一部分,魚頭魚尾給別人留著。

2005-2010年間,一個番茄收穫旺季,刨去各項成本,三四個月他能淨賺十幾萬;淡季,就跑跑銀川、牡丹江、石家莊等市場,賺點其他水果的差價。

經過四、五年的番茄批發生意上的打拼,小林在四姐的幫助下,終於還清了賭債,並小有盈餘,買了一套蒼南的商品房,更重要的是,他徹底戒掉了賭癮。

2015年後,因蒼南本地番茄種植面積減少、組織貨源困難、跟車沒人、進駐市場條件苛刻、銷售節奏太快,身體吃不消等原因,小林就停止了番茄生意。

5.人到五十,不覺半生

人過45歲後,兩口子開始在蒼南附近的廠子裡上班,養家餬口,邊照料兩個孩子的學習。

四姐的兩個孩子很爭氣,高中分別讀的是靈溪高中和蒼南中學,後來一個考進了溫州醫科大學,一個考上了杭州的一個大學。

學習上的事情,都是四姐負責,也給兩個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林工作之餘,就做做家務,在廚房忙碌,任勞任怨。

今年,小林50歲了,進入知天命之年。回想其大起大落的大半生,從雲端墮入地獄,再從地獄爬出生天,這大半輩子,倒也不平凡。

人這一輩子,不容易。小林在30歲的時候,坐擁千萬身價,2001年的兩間蒼南縣城的商鋪,如果守到現在,也有兩千萬了。

而那時他還有五六百萬的現金,如果不是賭博,做點別的生意,他現在財富應該不少,四姐跟著他,也會過著富足美滿的生活。

但一失足成千古恨,三個月賭博的代價,他需要用十幾年去承受,結果在自己的黃金年齡,奔波在農貿市場賣番茄,雖然賺了辛苦錢,也累出了一身病,以至於45歲以後,就難以承受高強度的工作了,只能隱退於蒼南的幾家小廠,做一份寫寫算算的閒差,一個月賺個幾千塊錢。

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家境從暴富到墜入深淵,原先小公主一樣的嬋娟,開始變得懂事,隨後出生的明亮,也很懂事,從小學習好、性格好,懂得感恩、理解父母,最終成才,這也是意外之喜。

昨天寫的文章里,有人想看一眼我這個長得像「山頂洞人」的四姐夫,到底如何?我翻了一下,他在最落魄的2005年,在我們家躲賭債時的照片,一晃17年都過去了,感嘆時間過得真快。

再看一下嬋娟2022年5月12日結婚時,他親手把女兒送到女婿手裡,兩相對比,時間如流水的感覺,更加真切。

小林,你今年五十了,好好干吧,你也是有故事的人,但屬於你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