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的前世今生(九):范雎拜相 長平之戰白起坑殺四十萬戰俘

金雞獨立7z7n 發佈 2022-08-14T20:32:42.524652+00:00

「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統天下,廢分封,設郡縣,書同文,車同軌,法同律,度同衡,修馳道,築長城,使中華帝國有了一顆「統一的心」。

我們回顧偉大的中華帝國史,秦始皇無疑是這個龐大帝國的最初締造者。而他在公元前221年建立的大秦帝國,無疑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封建帝國。

「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統天下,廢分封,設郡縣,書同文,車同軌,法同律,度同衡,修馳道,築長城,使中華帝國有了一顆「統一的心」。

追根溯源,我們奔向遠古,來看看秦始皇的祖先們是怎樣一步步向我們走來的。

十二 秦昭襄王的南征北戰

5.范雎拜相

說實話,秦昭襄王當了三十多年的國君,卻當得有些窩囊,他的母親宣太后和舅舅丞相魏冉才是秦國真正的統治者。自公元前271年,魏人范雎入秦被昭襄王封為上卿起 ,秦王一直都有搬掉他們的想法。

范雎也是奇人一個,雖出身貧寒,但志向遠大,而且足智多謀、能言善辯。但在魏國一直沒能受到重用。

出使齊國時,被同僚誣告私受賄賂,出賣情報,魏國宰相魏齊聽後大怒,把范雎打得血肉模糊,四肢斷裂,慘不忍睹。

在奄奄一息之際,范雎佯裝死去,躺在血泊中一動不動。舍人誤以為范雎已死,便去稟告正在飲酒的魏相。魏齊便命僕人用葦席裹屍,扔在茅廁之中,又讓宴飲的賓客輪番往范雎身上撒尿,以戒後人。

范雎只得咬牙強挺。待到天色已晚,范雎悄悄地告訴卒吏:「吾傷重至此,雖暫醒,決無生還之理。你若能讓我死於家中,以便殯殮,異日定當重金酬謝。」

卒吏見其可憐,又貪利,便謊報魏齊,說范雎早已死去。酒酣中魏齊命僕人將范雎「屍體」扔到荒郊野外。

好友鄭安平千方百計地救出他,並幫他隱姓埋名,在王稽、鄭安平的幫助下,范雎歷經千難萬險逃到秦國,憑藉才氣受到秦王重用。

到了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5年),當時被稱為秦朝四貴的穰侯魏冉、華陽君羋戎、涇陽君公子芾、高陵君公子悝擅權,出現了私家財富重於秦王室的局面,昭襄王聽從范雎的建議,收回宣太后的干政權,驅逐了四貴。

隨後,拜范雎為相。秦昭襄王採用范雎所提出的遠交近攻策略,奠定了秦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范雎也成為秦國一代名相。

范雎為人恩怨分明,掌權後先羞辱魏使須賈(誣陷之人),之後在秦昭襄王幫助下,迫使魏齊自盡。又舉薦鄭安平出任秦國大將,王稽出任河東郡守。凡是以前幫助過他而處境困苦的人,他都廣散財物給予酬謝。

6.長平之戰——紅與黑的較量

大權獨攬後的秦昭襄王,對范雎言聽計從,范雎則堅定不移地推行「遠交近攻」的戰略,實力較弱的韓國理所當然成為秦國鯨吞蠶食的首選。

從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262年,武安君白起連續三年發動征韓戰爭,消滅數萬韓軍,把韓國領土一分為二,韓國心力交瘁,加之上黨地區已被隔絕,遂以割讓上黨為條件,向秦國求和。

此舉遭到上黨軍民的堅決抵制,郡守馮亭率軍民奮起抵抗秦軍,雙方激戰三十餘日。眼看抵擋不住,於是馮亭決定:獻出上黨十七城以歸附趙國。

趙國的崛起,源於趙武靈王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而且又與強秦交好,推出「結秦連宋」的外交政策。可惜一代雄主竟意外地死於一場國內政變,後繼者又缺乏他那樣的氣魄與能力,故而趙國雖然崛起,但實力終究無法超越秦國。

隨著廉波、藺相如的出現,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為趙惠文王和趙國贏得了不少面子,尤其是七年前,與秦國閼與之戰的勝利,趙奢打破了秦軍不敗的神話,證明了趙國強大的軍事力量。 放眼天下,能與秦國一較高低的,也只有趙國了。

其實,這是塊「燙手的山芋」!在反覆權衡利弊後,趙孝成王不惜與秦國一戰,派平原君前往上黨,接收十七城。同時,趙國軍隊進入上黨,由名將廉頗統率,駐軍於長平。

秦國的報復隨之而來,秦昭襄王以王齕為主將,率軍進攻上黨。面對秦軍的進攻,廉頗祭出堅守戰術。

然而,這場戰爭的難度,大大超乎了雙方的想像。尤其是善於機動作戰的秦軍難以發揮優勢,雖有小勝,但對大局無補,雙方相持一年多,戰爭規模不斷升級,兩國都不斷投入生力軍。

長平之戰成為天下關注的焦點,東方各國都密切關注戰爭的進程。他們都明白一個道理,不能讓秦國一家獨大,秦國的瘋狂擴張已經嚴重威脅到這些國家的安全。

尤其是齊、楚、魏都在密謀援救趙國。這引起秦國高層的極大擔憂,范雎認為齊國搖擺不定,屬於秦國「遠交」的對象。楚、魏兩國受秦國傷害最深,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援趙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不過,趙國下了一步臭棋,對未來戰爭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

經過一年多的對峙,趙孝成王內心焦急,決定與秦國談判以結束戰事。這無疑是示弱的表現。

深諳外交權術的范雎,利用趙國主動談和一事大做文章,大肆宣傳秦軍在戰場上的勝利,刻意營造趙國即將戰敗的假象。

大家想想,趙國自己都想與秦國講和了,魏國、楚國還出什麼兵呢?這一策略,直接導致趙國陷入與秦國的單打獨鬥中。

談判當然沒有成功,雙方不斷把精銳部隊投入戰場。轉眼間,長平之戰進入第三個年頭,這一年是公元前260年。

從該年四月起,秦國發起一輪聲勢浩大的春季攻勢,連續突破趙軍的幾道防線,趙軍遭到開戰以來最大的損失。不過,老將廉頗臨危不亂,穩住陣腳,依然保持守勢,雙方還是相持局面。

此時,范雎通過情報,敏銳地意識到趙孝成王對廉頗固守不出非常不滿,這正是離間趙王與廉頗的絕佳時機。於是,派人攜千金入邯鄲,遊說高層,製造流言。說秦國根本不怕老廉頗,只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就是紙上談兵的那位主人,趙奢已病亡)領兵。很快,趙括的大名整個邯鄲城都知道了。

不懂軍事的趙孝成王終於做出決定:解除廉頗的職務,任命趙括為前線統帥,全權指揮長平之役。完全拋棄了趙奢臨終前的囑託(趙括難堪大用),以及名臣藺相如,趙括母親的堅決反對。剛愎自用的趙孝成王的一意孤行,最終葬送了幾十萬趙軍將士,也把趙國拉回到「解放前」。

趙括一上任,就把廉頗的那一套防禦策略全部廢除,取而代之的是主動進攻。趙國的軍事戰略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長平之役由相持階段進入了決戰階段。

這時,雙方投入的兵力都超過了五十萬人,這絕對是中國歷史上的超級戰役!

與此同時,秦國也悄悄更換了主將。不敗戰神武安君白起,悄悄取代王齕成為秦軍統帥,並嚴密封鎖了消息。規定凡有泄秘者,殺無赦。這又是范雎下的一步妙棋。

白起是殲滅戰大師,善於大兵團作戰,擅長在運動戰中把握戰機,一舉消滅對手。趙國欲主動出擊,這是白起的拿手好戲!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趙國的排兵布陣,皆在秦國的掌握之中;而秦國秘密更換統帥,趙國卻一無所知。這就是情報戰的差距。決戰尚未開打,趙國已經棋輸一著了。

白起為了誘敵深入,命令前線部隊佯裝不敵,稍一交鋒,便主動後撤。第一次交鋒,秦軍被打得落荒而逃。自命不凡的趙括完全放棄守勢,把長平一線軍隊都集中起來,四十五萬大軍傾巢而出。

白起故意節節敗退,直到把趙軍主力引到預設的包圍圈,然後截斷趙軍的退路。他早就安排了兩支奇兵,一支兩萬五千人的騎兵部隊,出其不意地迂迴到趙軍後方,切斷其運糧通道;另一支五千人的騎兵,則插入趙軍與長平壁壘之間,把趙軍一分為二。

趙括又犯了一個錯誤,他沒有趁秦軍合圍未穩而突圍,而是下令就地修築防禦工事,拉開陣地戰的架勢,完全不顧自己被包圍的風險。

唉!看來「紙上談兵」害死人呀!趙括出身名門,兵書背得滾瓜爛熟,就連他的父親都辯不過他,但實戰又是另外一回事,隨機應變才是根本呀!

秦人素來尚黑,而趙人崇紅,這一場色彩分明的「紅與黑」的戰事註定流芳百世!也在世界戰爭史上留有一席之地。

白起完成對趙軍的分割包圍後,秦國又一次體現出軍事行動的高效性。秦昭襄王親自前往河內郡,以重賞的方式徵召郡內所有可以參加戰鬥的男子,全部上前線,徹底殲滅趙括兵團。

這場圍殲戰從七月到九月,持續了四十六天。在糧道被切斷後,趙軍的糧食供應逐漸減少,直至斷炊。饑荒鋪天蓋地而來,趙軍士兵甚至出現吃人肉的境地,勝負的天平已不可逆轉。

絕望中的趙括做最後一搏,他把軍隊分成四隊,輪番衝擊秦軍的包圍圈,但任何突圍的嘗試都以失敗而告終。趙括也在一次突擊時,被利箭射殺身亡。

統帥一死,趙軍群龍無首,飢餓難耐的將士們,只能放下武器,向秦軍投降。據《史記》記載,投降的趙軍總計四十萬人。

接下來發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這是史上最悲慘的一幕。

由於戰俘太多,白起下令將趙軍降卒集體坑殺。如此大規模地屠殺戰俘,在世界戰爭史上都絕無僅有,此刻,用任何言語來描述都是蒼白的!

白起為什麼要屠殺趙國戰俘呢?他的解釋是趙軍士卒反覆無常,如果不殺掉,會留下極大的隱患。更可能的原因,是秦軍的後勤也接近極限,沒有足夠的糧食來養這麼多俘虜。這些降卒都是趙軍的精銳,也不能釋放,只能屠殺以絕後患。

據《史記》所記,趙國數十萬俘虜中,只有二百四十人得以生還,主要都是些未成年人,白起把他們放回邯鄲去通風報信。

坑殺降卒一事給白起留下了千古罵名,也充分展現了他冷血、殘暴的一面。

長平之戰,徹底震撼了山東六國,他們個個唏噓不已,人人膽戰心驚!經過此戰,秦國已被范雎和白起打造成了「金字招牌」!足以撼動各方諸侯!

7.白起之死

長平之戰結束後,白起欲一鼓作氣滅掉趙國。范雎以秦軍疲憊為由,阻止白起進攻邯鄲。其實主要是擔心白起一旦滅掉趙國,自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難保,白起對范雎的拆台十分惱怒。

經過一年的休整,秦軍恢復元氣,秦昭襄王欲再度攻擊趙國。白起竟以生病為由,拒絕赴任。為了說動白起,秦昭襄王以探病為由,親自登門拜訪。

白起旗幟鮮明地反對伐趙,認為秦軍已喪失了滅趙的最佳時機,顯然其矛頭直指范雎。他分析說:自長平之戰後,趙國君臣同憂共懼,勤於政事。同時,他們積極外交,與山東各國交好,把防患秦國進攻作為頭等大事。

白起拒絕出戰,讓秦昭襄王相當不滿。只好以王陵為主帥,統領大軍再次伐趙。果如其言,趙國上下一心,頑強抵抗。

圍攻邯鄲遇挫後,秦昭襄王只好放下面子,派秦相范雎前往遊說白起,請他出山。白起對范雎早有怨言,仍以生病為由,拒絕出征。

秦昭襄王又以長平之戰的副帥王齕取代王陵,繼續圍攻邯鄲。圍城又九個月,秦軍死傷慘重。

戰報傳來,白起以略帶嘲諷的語氣說:當初不聽我的建議,現在如何呢?這個風涼話說得真不是時候。秦昭襄王勃然大怒,顧不上面子,親自跑到白起家中,強迫他領兵出征。

白起也是一根筋,堅決不掛帥印。還勸秦王放棄攻打趙國,這註定是一場打不贏的戰爭(白起分析的沒錯,山東各國已蠢蠢欲動,決心幫助趙國抗秦,也是保護自己)。

對白起這時複雜的心情,我們不得而知。是看范雎笑話?還是怕毀了一世英名?亦或是對坑殺趙國俘虜有了悔意?總之就是固執己見,抗命不從。秦昭襄王雷霆震怒,把他連降十八級,從大將軍降為普通小兵。

公元前257年,邯鄲之戰已進入第三年。由於魏、楚援軍的參戰(魏國信陵君留下「竊符救趙」的歷史典故),使得邯鄲戰場形勢發生逆轉。王齕情知大勢已去,不敢戀戰,撤回秦國。

滅趙失敗,秦昭襄王把一腔怒火都傾瀉在白起身上。一紙令下,又把白起發配到陰密。白起被趕出咸陽,心懷不滿,滿臉怨氣。

秦昭襄王知道後,乾脆派人給白起送去一把寶劍。白起自然深明其意,飲劍自刎,一代戰神就此落幕!

8.秦昭襄王謝幕

公元前256年,秦國再次攻打韓、趙,周赧王姬延非常恐慌,和燕國、楚國密謀,準備再次六國合縱攻秦。秦國起兵攻打洛邑,擄獲姬延到秦國,並拉回象徵天子權威的九鼎,東周國亡。

公元前255年,秦昭襄王答應范雎辭相,范雎辭歸封地不久病死。

同年,秦昭襄王將西周文公姬咎流放到悉狐聚(河南平頂山汝州市西北),西周亡國。周朝前後立國879年。

公元前251年,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嬴稷去世,時年七十五歲。

這半個世紀可以說是秦國歷史上的大擴張時代,他重用范雎、白起等人,為秦國的發展做出極為傑出的歷史貢獻,這時候,已經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秦國一統天下,齊、趙這兩個最強大的對手都被打殘了,楚、魏、韓的大片土地被秦國收入囊中,一個嶄新的時代即將到來。

(未完待續)

本作品圖文無侵權意圖,如有雷同,告知刪除。感謝您的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