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江東人,孫堅為何得不到江東世族的認可?

方圓文史 發佈 2022-08-14T20:35:35.677204+00:00

孫堅,字文台,東漢末年著名將領、軍閥,孫吳政權的主要奠基者之一。關於孫堅的履歷,我們自不必多說,即便是沒有看過《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人,也大都略知一二。但你知道嗎,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江東人,孫堅卻始終沒有得到江東世族的認可,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孫堅,字文台,東漢末年著名將領、軍閥,孫吳政權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關於孫堅的履歷,我們自不必多說,即便是沒有看過《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人,也大都略知一二。

但你知道嗎,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江東人,孫堅卻始終沒有得到江東世族的認可,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過去我們只知道孫堅是「江東之主」,掌管著江東一隅之地,國雖不富,但至少有一個容身之所,相較於四處顛沛流離的劉備來說,孫堅還算是比較幸運的。

既然孫堅能成為江東之主,那這是不是說他就已經完完全全掌控江東了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此時的江東,雖然掌控在孫氏一族手中,但其並不能對江東實現完全的統治。

而究其原因,還是江東的世家大族對孫氏集團統治的不認可。

馬上能打天下,但卻不能治天下!

孫堅可以憑藉精兵強將統治江東的土地,但卻不能以此鞏固自己的統治。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連年混戰,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的同時,地方世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但經過數代的發展,地方世族的勢力早已根深蒂固、支系繁多,在當地他們仍有一定的話語權和號召力。

所以,孫堅想要真正統治江東,實現國強民富的宏偉理想,就必須得跟江東的世家大族們合作。

不過遺憾的是,江東的世家大族們似乎並不認同孫氏家族。

而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孫堅率領的軍隊主力不是江東籍士兵

漢靈帝熹平元年(172年),孫堅因征討會稽「妖賊」有功,被朝廷封為了鹽瀆縣丞,此後又歷任盱眙縣丞、下邳縣丞。

據說,孫堅歷任三縣縣丞,所到之處,甚有聲望,當地的官吏百姓也都很愛戴他。

孫堅任職的區域,地處淮水和泗水流域,這裡成為孫堅早期部將的主要來源。

自孫堅招募江東子弟北去,奉袁術之命爭奪中原以來,已經過去了二十個春秋,最早跟隨他的那批江東子弟早已零落殆盡。

在這期間,孫堅為了擴充自己的軍事實力,就近招募了很多兵勇,從而導致江東籍的士兵比例越來越低。

在這樣的情況下,孫堅部將的鄉土中心也就漸漸轉移到了中原地區,不再具有江東特色。

所以即便孫堅重回江東掌權,但孫氏政權的性質早已發生了轉變,已經失去了本地化的地緣優勢。

在江東人民眼中,以孫堅為首的統治集團並不具備江東特色,充其量只是一個外來統治集團而已。

所以在當時,無論是江東的世家大族也好,平民百姓也罷,對於孫氏集團的統治似乎並不感冒。

第二、孫氏家族並非江東望族

孫氏一族的崛起,實際上是從孫堅開始的,在孫堅之前,孫氏家族並非江東望族。

在那個講究出身門第的時代,孫氏一族的「平民」身份,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多大的優越感,相反更多的是阻礙。

因為出身普通,孫氏一族在當地大族間並不受到重視。

據相關史料記載:孫堅的祖父曾遭遇荒年,被迫賣瓜為生。

所以孫權稱帝後,並沒有按慣例設祖宗七廟,僅僅為孫堅、孫策設立了祠廟。

孫權之所以這樣做,一方面可能與他稱帝後不「郊祀」一樣,出於對孫吳政權正統性的不自信;另一方面,則可能與其祖先的卑微出身有關,因此略去不表,有意遮掩隱情。

在被奉為「正史」之一的《三國志》中,作者陳壽雖然沒有明確地寫到孫堅的家世,但也評價其「孤微髮際」,可見孫堅的出身卻是比較卑微。

在世族豪強當道的東漢末年,一個人的出身真的極為重要!

曹操之父曹嵩是漢靈帝時期的朝廷重臣,官居太尉,位列三公,位高權重。

按理說,這樣的出身已經非常厲害了,但由於其養父是宦官曹騰,因此曹嵩、曹操父子倆一直受人鄙視,曹操還經常被人稱為——「閹宦之後」。

所以祖上是賣瓜的孫堅,自然很難被江東的世族們接受!

正如我們上文所說的那樣,孫氏一族如果不能被江東世族認同,那就得不到他們的支持,如此一來,孫氏一族想要在江東立足,那就非常困難了。

這一點,在繼任者孫策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孫堅死後,其子孫策向袁術討回孫堅餘部,準備過江守備相對虛弱的江東。

當時,孫策手下的將領大都是出於淮泗地區的——「江西人」。

這裡的「江西」並非現在江西省,而指的是「淮泗地區」。

長江在流經今天安徽境內時,由西南流向東北,從而劃分出了「江東」和「江西」,淮泗地區在當時就被稱作「江西」。

當然,孫堅餘部中的一些謀士、將領雖也是江東人,但他們經過多年的征戰,此時早已經融入了淮泗集團,所以就不能再被視為江東人士了。

此外,由於孫策出自「篡漢逆賊」袁術的手下,此番對江東用兵,在一些江東的士大夫們看來,這無疑是對東漢法統的蔑視和挑戰,他們對孫策的行為感到可恥。

所以我們不難想像,孫策試圖在江東地區建立穩固政權的過程,註定並不輕鬆。

而事實也是如此!

對於江東世家大族,孫策採取的辦法簡單粗暴——鎮壓,妄圖利用強硬手段迫使江東世族與其合作。

最初的時候,孫策想要依靠時任揚州刺史、遵奉東漢的宗室劉繇,以此來博得江東世家大族的好感。

然而,孫策進攻江北的廬江時,圍城長達2年之久,廬江太守陸康病死城中,其宗族百餘人餓死近半。

要知道,陸氏可是江東地區的大族,卻因孫策而落得個如此下場,這不得不讓江東的其他世族感到恐慌。

即便是孫策一心依靠的揚州刺史劉繇,也對此感到頗為震驚,趕緊將孫策的部下全部遣回了江北,並設兵布防,嚴陣以待。

孫策對江東的征服和治理,一味奉行的都是強硬手腕,但這不僅沒有使江東的世族們臣服,反而使情況越發糟糕。

建安五年,孫策被「仇家」殺害,年僅26歲。而刺殺他的不是別人,正是被他所殺的許貢的門客。

所以你看,孫策使用強權手腕對付江東世族,結果不僅沒有收到什麼實質性的效果,反而還白白搭上了一條性命。

直到其弟孫權掌權後,孫氏集團與江東世族的關係才得以緩和,而正是得益於江東世族們的支持,孫氏集團才能延續較長一段時間。

但這些都是後話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