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半澤直樹》看經濟教材中的「剪刀差」

織夢小豬 發佈 2022-08-15T06:13:09.861381+00:00

《半澤直樹》是我很喜歡的一部日劇,除了銀行題材讓我很有代入感外,裡面有兩段描述一直讓我印象深刻。一開場一萬多人的畢業生集體同時進行面試,爭奪幾百個入職名額。這種流水線式的群體面試,實在太震撼了!


《半澤直樹》是我很喜歡的一部日劇,除了銀行題材讓我很有代入感外,裡面有兩段描述一直讓我印象深刻。

一開場一萬多人的畢業生集體同時進行面試,爭奪幾百個入職名額。這種流水線式的群體面試,實在太震撼了!現代職場新人大多數人都要經歷這種一個人面對幾名甚至幾十名面試官的壓力,劇中人物吐槽,這跟奴隸社會挑選奴隸,農民買牲口一樣。「當一個行業出現內卷的時候,意味著差不多到了最後一次利益分配的時刻。大家只能參與零和遊戲,有人比更聰明,有人比更快更能幹,有人比什麼都會,也有人比誰更能忽悠……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候,其實泡沫也比較多。」

劇中還原了當泡沫破碎的時候,面對經濟衰退危機時,各行業及金融業面臨的煎熬。日本社會派推理小說大師松本清張的很多作品中也有很多這樣的描述,這些讓人唏噓的悲歡離合故事讓我想起自己在經濟教材寫下的「剪刀差」三個字。而這三個字早已不只是教材中的案例,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


這些年見過不少創業者的故事,直到現在很多人還把失敗的主要原因歸結於「流量紅利都沒有了,獲客成本越來越高。想當年隨便賣什麼都能很快賣完……」之前有個客戶做菜很好吃,饞得很多吃貨經常去他那裡聚會。後來上線團購及外賣後,在那個網際網路平台燒錢補貼的時候,發現不需要維護成本就能有很多訂單,跟門店一比較利潤自然更多。於是他決定收縮線下業務,瘋狂加碼線上業務。現在平台補貼結束,他發現流量並不是自己的,而線下業務也被自己落下了。跟老客戶沒有了感情維繫,線下生意也沒有了往日的人氣。

古人說,財不入急門。網際網路總熱衷打造新概念,但卻沒想好怎麼收尾。不否認它給我們帶來很多便利和機遇,但任何時候也別忘了用心經營客戶,好好打磨產品。因為一錘子買賣永遠做不長久,只有品牌和口碑才能讓自己走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