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00後遭遇史上最難就業季?建築師們有話要說

鳳凰空間 發佈 2022-08-15T09:40:22.869144+00:00

1076萬,這是今年教育部統計的畢業生人數,創下歷史新高。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仍未散去,對就業的影響也在持續,部分企業擴大吸納就業的能力有所下降。

1076萬,這是今年教育部統計的畢業生人數,創下歷史新高。


考研人數也在2022年達到了創紀錄的457萬人。


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仍未散去,對就業的影響也在持續,部分企業擴大吸納就業的能力有所下降。


面臨嚴峻的就業與考研形勢的,恰好是第一批「00後」。


應屆畢業生找工作難,多年職場人的處境也不輕鬆,許多大廠頻頻傳來降薪、優化、裁員、項目整體叫停等壞消息。



遭遇困境,年輕人們紛紛產生了疑問:


「我到底適合什麼樣的工作?」

「什麼工作才是真正的好工作?」

「大城市這麼卷,是走還是留?」

……


學習建築專業的小夥伴們在剛剛入行時,常常糾結於該選擇什麼工作方向,其實許多著名的建築師們也是在不同領域進行嘗試和學習後,才慢慢找到方向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建築師們的探索之路。



01

不要怕大器晚成,不妨先當平凡的打工人


在網際網路行業,軟體工程師到了35歲就開始有了「中年危機」,但在建築師行業,即使已經四十多歲,還是會被稱為青年建築師,建築師的成熟期普遍要到四五十歲。


從柏林的猶太博物館到紐約「9·11」事件遺址的重建,建築師丹尼爾·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的作品以飽含感情著稱,但在43歲之前,里伯斯金一直在高校任教,沒有任何建築作品。


1988年,里伯斯金獲得了「柏林博物館競賽」的第一名,方案花了10多年的時間,在2001年落成,即現在的柏林猶太人博物館。


里伯斯金說,任何工作都需要耐心,建築尤其需要,許多有抱負的項目都要花費十年以上。


路易斯·康在三十多歲的時候,還是個靠著妻子收入度日的落魄建築師,雖然做了各種嘗試,但始終沒有出名的作品,直到50多歲時,耶魯大學美術館這個項目,才讓他二十多年的積累迸發出來。



初出茅廬的扎哈·哈迪德,在導師雷姆·庫哈斯和伊利亞·曾赫利斯創辦的大都會事務所(OMA)打工,30歲時她在倫敦開設了自己的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但她的設計語言太過獨特,在整整十年的時間裡,扎哈陷入「紙上設計師」的魔咒中無法自拔。


43歲時,扎哈才終於等來了第一個落成項目——維特拉消防局,流動曲線、銳角尖頂等標誌性的元素,給建築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力。



作為建築師,要想建立起整體化、個人化的知識體系和方法論,需要數十年的積累。


做建築是如此,其他行業也是這樣,如果第一份工作不理想,不要太著急,前面的路還很長。



02

別太早局限自己的人生,真正的「穩定」是不怕轉換職業跑道


在年輕的時候,我們往往並沒有足夠豐富的經驗做出正確選擇,但不要害怕在人生的開始選錯路。要允許自己試錯。


首屆普利茲克獎獲得者菲利普·詹森,原本的專業是哲學,在現代藝術博物館工作幾年後,成了一名新聞和政治工作者,但自從讀了密斯·凡·德·羅、勒·柯布西耶和沃爾特·格羅佩斯等建築大師的相關文章之後,他就固執地想要從事建築行業,在30多歲時回到哈佛大學念建築。


四十歲時他才有了自己設計的建築,一座「玻璃屋」,這座建築完全以落地玻璃作為牆壁,為他帶來了巨大的聲譽,在多年之後,很多媒體認為他是「建築界最有影響力的建築師」。


1992年日本經濟衰退的重創,使其建築業的繁榮一去不復返,整整十年,年輕的建築師隈研吾在東京接不到任何項目,只能在農村接一些小型項目的設計,他的建築態度也因此發生改變。



在農村,隈研吾開始跟隨工匠們學習如何使用各種天然材料,並開始對傳統的日本鄉下建築產生興趣。他開始反思,建築如何融入環境,建築如何為土地發聲,「負建築」的理念初現雛形。



太多的年輕人在職業生涯上想要「一步到位」,所以考公務員才會那麼「卷」。


但厲害的角色,從不制定一步到位的計劃。


穩定,不是一個工作干10年、20年,是一直具備學習的能力,有膽量跟不確定性做朋友。



03

人品,才是一個人職業生涯的頂配


每一個能成就大事業的人,他們都有能力,有非凡的遠見,而最後的結局如何,還是要落在人品上。


貝聿銘被稱為「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大師」,他遊走在東方與西方,從美國艾弗森美術館,到台灣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從法國巴黎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到德國歷史博物館的新翼,從中國的香山飯店、蘇州博物館,到日本的美秀美術館……他用100年,把設計種到了世界各地。


讓貝聿銘一舉成名的項目,是紀念遇刺身亡的甘迺迪總統的圖書館。當時,甘迺迪家族召集了全世界最好的18位建築師進行海選。貝聿銘雖然名列其中,但比起其他名家,只能算是籍籍無名的小字輩。結果卻是總統的遺孀傑奎琳選中了他。貝聿銘彬彬有禮,在介紹自己想法的時候,不僅有自己的設計理念和因地制宜的巧妙構思,包括建築材料的選用、建築物的思想內核以及特殊意義的融入……事無巨細,還配合有生動的描述,這一切都讓傑奎琳讚賞有加。



之後,波士頓漢考克大廈玻璃碎裂事件讓貝聿銘在美國遭遇了事業的滑鐵盧,但他在銀行家保羅·梅隆的幫助下,接下了美國國家藝術館東館的建造工程,因為保羅·梅隆對貝聿銘的品行十分肯定。美國國家藝術館東館成功地征服了美國的設計界,讓貝聿銘谷底反彈,重新回到了主流建築界的視野。


童寯,是與梁思成、楊廷寶、劉敦禎齊名的中國建築大師,1925年,童寯留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後來回到家鄉瀋陽,出任東北大學建築系教授。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童寯主持或參加的工程項目有100多項,當時建築師的地位極高,建築商送禮成風,除了表示尊敬,也是為了讓建築師在設計上減少用料,降低成本。但童寯從不收禮,反而「嚇唬」來人:如再送禮,今後還要加大用料。有建築商見他當面不收,便將禮物放在門口,每逢此時,童寯都氣得「面色鐵青,拎著禮物去,直接摔還」。


童寯告誡未來的建築師們:「一個好的建築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好的知識分子。有獨立的思想,有嚴謹的學風,有正直的人品,才會有合格的建築設計。」



美國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曾說:「如果一個人家庭不幸福,工作不順利,前途不光明,那一定是人品不夠好。」


當你修好人品,人生之路自然會越變越寬,有人為你搭橋,有人為你鋪路。



04

憑藉一腔熱愛與使命感,方能「逆天改命」


夢想和野心,是一個人最核心的競爭力,一個被巨大野心驅動的人,才會極度自律、晝度夜思、殫精竭慮、不知疲倦。


英國建築師諾曼·福斯特,國際上最傑出的建築大師之一,1999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年輕時候的他,拿的是「逆襲劇本」。


諾曼·福斯特在英國曼徹斯特的貧民窟里出生,16歲就輟學了,後來他成了曼徹斯特市政廳一名普通職員,他工作的地方,是一座具有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特色的標誌性建築,這讓他深深著迷。更換過幾次工作之後,他進入了當地的一家建築公司工作,21歲時福斯特選擇進入曼徹斯特大學建築系進修,憑著對建築的熱愛和繪畫的天賦,他的建築生涯正式開始。


這段經歷,讓福斯特明白了熱愛的力量,他說:「做建築,或者做藝術、雕塑、繪畫,最重要的是,你必須確定自己是打心眼裡想做,而且與世上任何其他事相比都想做,並且你願意為此做任何事,因為他真真正正使你著迷。如果是這樣,你選擇了建築,並奔向他,你生命的每一秒都將會沉浸在其中,你與建築共生。如果你不相信建築,你也必須要找到其他什麼你真正相信的。」


巴克敏斯特 · 富勒,被公認為我們時代最偉大的人之一。


他年輕時兩次從哈佛大學退學,還經歷了喪女的悲痛,又被踢出了他試圖與岳父建立的高效住房建築業務。


有一天,富勒沿著密西根湖散步,沉浸在淒涼的思緒中,甚至想到了自殺。突然,他經歷了一種幻覺:他發現自己被一個漂浮在地面上的發光球體所包裹,同時有一個聲音說,「你沒有權利消滅自己。你不屬於你自己。你是屬於宇宙的」。


他把自己的餘生都獻給了「努力為人類帶來最大的利益」的事業,開啟了他偉大的創造時期。他設計的輕質圓形穹頂,以最小的結構量獲得最大的覆蓋空間,直到今天仍風靡世界,他提倡的低碳概念啟發了後來的科學家們。


只有有著強大願力的人,才知道自己生而為誰,這樣的人帶著使命在活,想不成功都難。



05

開動腦筋,想想跨界的N種可能性


雖然有人說,中國建築的黃金時代已經落幕,但不用擔心,學建築出身的人多才多藝,擁有全方位的能力,可以跨界到意想不到的領域。


帥到沒朋友的吳彥祖,畢業於美國俄勒岡州大學建築系。


對於為什麼放棄做建築師,吳彥祖在採訪里曾說:「我有很多同學,上班後就變得對建築沒有熱情了,他們讀書的時候是非常優秀的學生,我覺得很可惜。我跟自己說,我不要變成這樣,不要變成上班的機器人。」


在《漂亮的房子》這檔綜藝節目中,吳彥祖回歸了建築師身份,與建築師莊子玉合作設計了銅陵山居,這是一座由廢棄的老屋改建而成的精品民宿,爆紅網絡。



另一位帥哥布拉德·皮特大學時主修的是廣告美術設計,但經常跑去蹭建築系的課,在成了大明星之後,他與建築界很多大師都有來往,與弗蘭克·蓋里是忘年交好友。


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那麼高的顏值,但有一副好嗓子,轉行也是很有前途的,例如畢業於英國倫敦金斯頓大學建築系的陳奕迅。


不少建築專業出身的人也有很好的文筆,大名鼎鼎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我的名字叫紅》的作者費利特·奧爾罕·帕慕克,也是學建築的。


如果小夥伴們覺得之前這些轉行難度係數太高,那麼也是可以選擇投奔設計相關行業的,很多設計圈的大咖都是學建築出身的。比如時裝設計大師皮埃爾·巴爾曼(Pierre Balmain),他學習建築的經歷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其時裝設計理念中,他曾說:「時裝就是行動的建築。」


建築師的角色與政治家也有相似之處,若是想超越建築,從影響城市整體的層次有所作為,就需要擁有強有力的決定權,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政治家才是終極建築師。俄羅斯前總理葉爾欽,就是烏拉爾基洛夫工學院建築系出身,人家念的是5年制的本科呢,貨真價實的正規軍。



雖說人生有著無限可能,但還是建議小夥伴們,如果真的要轉行,那麼一定要找到一件你真的喜歡並擅長的事情,這樣你才會做得越來越好、越來越投入,並逐漸成為這方面的專家、精英。


結語


看過建築大師們的經歷後,你是否也覺得人生前路上可以選擇的方向有很多呢?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而非百米衝刺跑,路上一切的經歷,都是為了造就更堅強的你。


或許現在,學業、工作的艱難,理想與現實的割裂,讓你心中的那束光漸漸黯淡,但請永遠也不要失掉探索前路的勇氣。


你想要選擇怎樣的職業,對於自己的未來有什麼期待嗎?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分享。



參考資料:

《這就是建築師:物理世界的建構者》(作者: 廖偌煕,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諾曼·福斯特給年輕人的建議:找到自己內心所屬》(Archdaily)

《童寯 被遺忘的建築大師》(《南方人物周刊》,作者:徐梅)

《巴克敏斯特·富勒:發明未來的人》(公眾號:Offset建築偏移)

《陳奕迅、吳彥祖、布拉德皮特...這些被娛樂事業耽誤了的建築大師!》(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


好書推薦

《靜謐與光明:路易斯·康的建築精神》

這本《靜謐與光明:路易斯·康的建築精神》全書分為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將路易斯·康自己的話呈現出來,並穿插了其建築作品照片和手繪草圖,以及與路易斯·康精神契合的建築照片;第二部分,涵蓋了作者對路易斯·康在建築史中的地位、他的洞見及建築中的人類地位的思考;第三部分展示了路易斯·康設計的八個建築作品,包括平面圖、照片和簡介,來體現路易斯·康的理念。

《貝聿銘建築探索》

貝聿銘是世界級的建築大師,他的作品大氣莊重、謙虛沉穩,又不乏靈動巧思,在西方現代主義風格中融入了東方式的意境與詩韻。本書凝結了多位專家對貝聿銘職業生涯和作品風格的研究成果,全面收錄了海內外有關貝聿銘的相關出版物資料,並加以梳理分析和評論,是一本學習、研究貝聿銘的大成之作。

《扎哈·哈迪德全集》

記錄建築女爵經典作品

一手資料無保留呈現

多語種全球同步面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