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 原始宗教帶來第一縷文明曙光,引導人類走上心靈皈依之路

宇宙千年tm 發佈 2022-08-16T10:37:54.087706+00:00

人類原始文明前面我們討論了火對人類心智啟蒙的影響。其實,對火神的崇拜是很多宗教的源頭。早期人類對火的恐懼和依賴,既是求生的本能反映也是心智開發的起點。圖1 火的恐懼早期人類根本無法理解地震、雷電、火山爆發、狂風暴雨等自然現象。

人類原始文明

前面我們討論了火對人類心智啟蒙的影響。其實,對火神的崇拜是很多宗教的源頭。

早期人類對火的恐懼和依賴,既是求生的本能反映也是心智開發的起點。

早期人類根本無法理解地震、雷電、火山爆發、狂風暴雨等自然現象。面對各種神奇的自然現象,人類與各種動物都顯得如此渺小和無助。

在雷擊或火山噴發後,周邊的森林和灌木叢會變成一片火海,來不及跑掉的動物和早期人類通常就這樣被活活燒死。

因此,火給早期人類留下的印象是恐怖的、神秘的。

但是,隨著生活經驗的不斷積累,人類發現火不僅可以取暖、燒烤食物,而且還可以用於圍獵或煅燒泥土和金屬,由此便萌生了對火的依賴和崇拜。

由於火的出現帶有極大的偶然性,因此也增加了火的神秘感。在族群首領的引導下,對火神的崇拜便成了原始部落普遍存在的信仰。

自然崇拜是人類宗教信仰的起源。從人類發現火的神奇價值到學會人工取火,經歷了漫長的時期。

在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儘管狩獵仍是主要的謀生手段,但刀耕火種已成為各原始部落普遍存在的生產方式。

人們發現能否捕獲獵物以及地里種的粟米能否豐收,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天氣的好壞。

白天與黑夜、晴天與陰天等因素都能影響捕獵的效果,天氣乾旱或狂風暴雨可能使種植的糧食顆粒無收。

因此,在人類的潛意識中,逐步出現了將自然物和自然力超自然化的傾向。認為所有自然現象都具有生命和至高無上能力,能夠主宰人們的生存。

為了求得生存和平安,人類開始崇拜各種自然物和自然力,其中包括天地日月、山河湖海、風雨雷電,甚至包括各種動植物都成為人們崇拜的對象。

為了加強與這些自然物或自然力的溝通,人類便在幻想中使這些自然現象人格化,賦予這些自然物或自然力以生命、靈魂等超自然能力。於是,原始宗教誕生了。

起源於我國東北原始漁獵民族的薩滿教,迄今已有1萬多年歷史。至今在北亞、中亞、北歐、北美等很多國家和地區,依然還有薩滿教的遺傳。

薩滿教的理論根基是萬物有靈論,認為所有自然物都有神靈。為了祭奠神靈,人們塑造了一個可以與神靈溝通的代言人「薩滿」。

在通古斯語中「薩滿」是「智者」的意思,人們相信只有這樣的「智者」才能與神靈溝通對話。

於是,這位「薩滿」就要顯示出與眾人不同的獨特之處,學會一些稀奇古怪的動作和瘋瘋癲癲的囈語,成為「薩滿」不可或缺的技能。

正因「薩滿」能夠通神,所以在族群中享有極高的權力和威信。

在選擇接班人時,那些曾經得過癲癇病的人有可能被「薩滿」優先選擇,因這樣的人被認為更容易與神靈溝通。

近些年,有人提出一種觀點,認為薩滿教並非起源於北方,而是源自東夷蚩尤部落的一種巫術。

在阪泉之戰黃帝與炎帝共同戰勝九黎族蚩尤後,蚩尤部落有一部分逃竄到今湖北、湖南一帶山區,有一部分逃竄到東北三江流域和蒙古高原一帶,即所謂「南遷為蠻,北遷為胡。」

其依據是南方民族中也流傳著類似北方薩滿教「跳大神」的宗教儀式,在南方出土文物中也有很多與北方原始部落祭祀相關的器物。

這種觀點是否正確,還有待考古歷史學家們進一步考證。

但從紅山文化和興隆窪文化已發掘的部分玉器和實物分析,早在8000多年前北方氏族部落已經存在原始宗教信仰。

這比蚩尤部落被打敗的時間,至少要提前約3000年。究竟薩滿教最早起源於北方還是南方,我們暫且不去深究。

在沒有足夠實證資料支撐的前提下,探討這類問題沒有太多實際意義。

薩滿教的多神崇拜以及通過跳大神等宗教儀式,使人產生幻覺從而與神靈溝通的方式,已構成原始宗教信仰的基本特徵。

無論薩滿教的祭祀儀式多麼複雜、神秘,其對多神的崇拜和信仰卻是立足現實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食物,並確保人身安全。

即便是對星神、風神、雨神、山神等自然神祗的祭拜,目的也是為了祈求五穀豐登、人畜興旺。

從這個角度理解,原始宗教無疑帶有務實的功利主義色彩,是人類求生存的一種精神寄託。

從薩滿教的動物崇拜,我們不難看出人類的一種矛盾心態。既把某種動物當作神來崇拜,又祈求能圍獵到更多動物以滿足自己的食物需求。

如在北方原始部落圖騰崇拜中,熊是備受關注的一種神獸。它不僅力大無比、異常兇猛,而且與人們的關係也非同尋常。

在鄂溫克、鄂倫春、赫哲族、滿族等從女真人原始部落分離出來的少數民族中,至今一直保留著以熊為圖騰的傳統信仰。

信奉薩滿教的女真人,儘管非常崇拜熊,但並不妨礙獵捕熊。

在獵捕到熊後,他們會舉行薩滿教的祭奠儀式,割下熊的頭放在樹架上,然後眾人圍著熊頭,磕頭作揖、敬煙敬酒。

在「薩滿」的祈禱下把熊的靈魂送走後,人們才能把熊肉帶回駐地分享。

而且在食用熊的肉時,人們還要模仿烏鴉發出的聲音,表明是烏鴉在吃而不是人在吃。吃剩下的熊骨,要用柳條包裹好,像送殯一樣抬到指定的地點奉葬。

舉行這一系列儀式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既能獲得熊的肉以裹腹、獲得熊的皮以禦寒,又不至於得罪神靈,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

因此,薩滿教體現的是一種講求實際的價值觀和倫理觀,是原始社會人類為求生存,在與大自然相處中迸發的第一縷文明之光。

從各種資料對比分析看,薩滿教起源時期與巫術沒有本質區別。

至今仍在流傳的薩滿教儀式「跳大神」,依然與某些巫術的表演如出一轍。

但這些類似「薩滿」的巫術表演,卻填補了原始人類社會迷茫的精神空間。使人們在氏族社會逐漸解體的過度時期,找到了人與人之間共同的精神寄託和行為準則。

這類原始宗教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或許非常單純、質樸,但在流傳演變中卻不斷豐富著內涵,最終形成了帶有神秘色彩的多神崇拜習俗。

從表面上看,類似薩滿教等原始宗教,既沒有傳世經典又沒有教會之類的組織,本不應該有很強的生命力。

事實上,這些原始宗教卻歷經風雨、經久不衰,直到今天在世界很多地方仍然有類似自然崇拜的原始宗教大行其道。

究其根源,是這些原始宗教更貼近人們的現實生活,人們崇拜的對象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自然物或自然力。

人們出於敬畏而對這些崇拜對象產生依賴感,通過一定的儀式對其祭拜以求心裡的撫慰。

如生活在喀麥隆原始森林的巴卡人和生活於南非、納米比亞及安哥拉的布須曼人,至今仍保留著對自然神的原始崇拜。

即便是已進入現代文明社會的少數民族,如我國北方的蒙古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赫哲族、鄂溫克族、維吾爾族等,至今也仍保留著原始薩滿教祭祀的傳統。

在神秘、莊嚴的祭祀儀式上,人們伴著音樂縱情跳著薩滿舞蹈,營造出一種人與神溝通的特殊氛圍。

通過這種宗教儀式使人的情感得以表達和釋放,增進了族群團結,提升了人們熱愛自然、敬畏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

原始宗教為人類帶來第一縷文明之光,同時也引導人類走上心靈皈依之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