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 宗教是人類的心靈寄託,信仰是人生最高理想和追求

宇宙千年tm 發佈 2022-08-16T11:13:52.205987+00:00

從本質上來說,宗教是人類對自然的依賴感,也是人自身人格的異化。任何宗教都源於人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自然現象,是自然現象在人頭腦中的反映、幻想和人格化。

宗教與信仰

從本質上來說,宗教是人類對自然的依賴感,也是人自身人格的異化。

任何宗教都源於人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自然現象,是自然現象在人頭腦中的反映、幻想和人格化。

當人們對某些支配自己日常生活的自然現象或某種外部力量無法理解時,便會產生一種神秘感、恐懼感。

為求心裡的安慰,人們把那些無法理解的自然力或現象賦予人的特徵,使之能夠直接或間接溝通對話交流,以便疏解或緩衝內心的不安和恐懼。

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所說:「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採取了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在歷史的初期,首先是自然力量獲得了這樣的反映,而在進一步的發展中,在不同民族那裡又經歷了極為不同和極為複雜的人格化。」(《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667頁)恩格斯的這段論述,準確地揭示了宗教的本質。

由於宗教的基礎是人的信賴感,隨著生存環境變化和人們對自然現象認知的不斷加深,對某一教宗的信仰也會隨之變化。

即便是以《聖經》為經典的基督教,也派生出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不同的教派。實際上,基督教本身即是公元一世紀,在地中海沿岸從猶太教分裂出來的獨立教派。

1054年,基督教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16世紀中葉天主教又發生了宗教改革運動,逐步派生出一些脫離羅馬公教的新教派,後被統稱為「新教」。

伊斯蘭教是7世紀初在阿拉伯半島誕生的。在此之前,半島上阿拉伯人一直信仰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尤其崇拜太陽神、萬能神和命運神。

但隨著原始部落的逐漸解體,在阿拉伯半島階級社會萌芽的大變革時期,受自然環境的限制社會矛盾不斷加劇。

各部落間為爭奪牧場、水源和土地頻繁爆發衝突或戰爭,流血和復仇的悲劇不斷循環上演。

在這段時期,誕生於地中海沿岸的猶太教和基督教等一神教相繼傳入阿拉伯半島。

先知穆罕默德受「哈尼夫思想」的影響,經過隱修擯棄了多神崇拜,創立了一神崇拜的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的基本信仰是反對偶像崇拜,相信真主和他的天神、經典、使者和後世;相信善與惡的定度由主裁決,即歸信天命、復活、懲罰和報應;注重個人隱居修煉,過禁慾的生活。

伊斯蘭教起源於一神論,隨著政治、宗教立場觀點的分歧不斷加大,逐步分裂形成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派系。

這兩大派系,後來也各自派生出若干不同的小派系。他們都信仰同一部《古蘭經》,卻對《古蘭經》的理解以及誰是安拉的使者和伊斯蘭教正統繼承人等問題,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衝突。

佛教同樣是世界上信眾最多的宗教之一。早在2500多年前,佛教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王子悉達多·喬達摩創立。

後人稱悉達多為「釋迦牟尼」或「佛陀」,意為「釋迦族的聖人」或「覺悟者」,也有人稱之為佛祖。

在29歲那年,釋迦牟尼有感於人世間生、老、病、死等苦惱和煩擾,毅然決然放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35歲那年,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遂創立佛教並在印度北部恆河流域一帶傳教。

釋迦牟尼去世後,在近100年的時間內基本維持了佛教的正統,佛教史上稱之為「和合一味」時期。

但隨著對佛教教義的不同理解和詮釋,以及在僧眾戒律等方面的爭執和矛盾不斷升級,隨後形成了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等不同派系。

按照教理和形成順序,又先後形成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兩大派系。

比如傳播到泰國、斯里蘭卡、柬埔寨、寮國、緬甸等東南亞各國的佛教,儘管他們自稱為「上座部佛教」,實際上卻為小乘佛教。

兩漢時期傳入中國的佛教,既有小乘佛教也有大乘佛教。但佛教進入中國很快被本土化,人們用玄學的「無」解盤若學的「空」,在不同翻譯理解中佛教的教義與道教逐步實現了對接和局部融合。

因此,佛教進入中國沒有出現任何「水土不服」的現象,很快融入中國文化,被封建帝王和廣大民眾接納。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在中國得以快速傳播,至唐朝佛教達到了鼎盛時期。

但隨著佛教傳播過程人們對佛教教義的不同理解和闡釋,也逐步出現了不同的教派。

特別是佛教受道教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教義和教理上都與原始佛教出現較大差異。

即便是佛教哲學的基本概念「空」,也由最初的第一義發展到二十多種「空」。

可見,同一教宗隨著傳播途徑的不同,人們對教義和教理的理解會出現多種變化。

這些變化,必然導致宗教的分裂和不同派別的產生。

因此,任何宗教從誕生都面臨著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隨著人們信仰的蛻變,出現宗派分裂和矛盾鬥爭似乎是一種常見現象。

有些宗派儘管與原教信奉同一經典,但由於對教義和教理的理解不同,其信仰可能出現南轅北轍的區別。

特殊情況下,某些人出於政治或其他目的可能利用原教旨蠱惑信眾,引導人們走向歧途。

使人們誤入迷途的宗教派別,人們通常稱之為「邪教」或「極端組織」,並不代表真正的宗教。

宗教的本質是探討人類靈魂的歸屬,解決我是誰?從何處而來?將到何處去等一系列問題。

任何宗教的產生與發展,都與人們對宇宙自然現象的認知息息相關。

因此,我們應該包容和尊重各種不同宗教的客觀存在。那種把宗教過度神秘化,甚至以宗教為名煽動衝突、挑起戰爭的人,事實上已完全背離了宗教信仰的初衷。

宇宙萬物是多樣化的,不可能強求統一,必須承認差異的客觀存在。只有承認客體的差異存在,才能體現主體的自我價值。

正如道家所主張的,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