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芳芳的人生是真正的傳奇

愛豆研究中心 發佈 2022-08-17T15:08:25.589900+00:00

老一輩香港藝人中,蕭芳芳是我最敬佩的一位,她的人生是真正的傳奇:蕭芳芳祖上是蘇州大戶,現存的蘇州甪直古鎮蕭宅就是他爺爺的房子。蕭芳芳父親是德國留學歸來的化學專家,母親畢業於上海美專,本來家境是非常好的。

老一輩香港藝人中,蕭芳芳是我最敬佩的一位,她的人生是真正的傳奇:

蕭芳芳祖上是蘇州大戶,現存的蘇州甪直古鎮蕭宅就是他爺爺的房子。蕭芳芳父親是德國留學歸來的化學專家,母親畢業於上海美專,本來家境是非常好的。1949年,兩歲的蕭芳芳與父母從上海移居香港,一年後父親過世,家庭陷入困境,學美術的蕭母只能靠為女明星做手工飾品維持生計。

圈中熟人看她們母女境遇不好,出於同情請蕭芳芳來拍戲賺點外快,於是6歲的蕭芳芳開始了她的演藝生涯,第二年她就獲得了東南亞影展最佳童星獎。



真正令蕭芳芳成名是1958年她11歲時與息影30年復出的胡蝶合作主演的電影《苦兒流浪記》,當時還獲得了舊金山國際影展金獎提名。這部電影的主題歌是《世上只有媽媽好》,80年代有一部同名台灣電影在內地非常火,這首歌也傳到內地。實際上它的原唱就是蕭芳芳。

由於要賺錢養家,蕭芳芳不斷拍戲,根本沒時間上學。她母親前後請了20多位家庭老師輔導蕭芳芳。國文、英文、禮儀、馬術、書法、京劇什麼都學。蕭母出身於書香門第,認識不少學界大牛,所以請的老師段位都非常高。比如蕭芳芳的國文老師是翁靈父(他的曾祖父翁同龢是光緒帝的老師);蕭芳芳的英文老師是劍橋畢業的英國人司馬烈;而傅雷跟蕭母是至交,他通過書信的方式教授蕭芳芳書法。傅雷在信中教導她:「字寧拙毋巧,寧厚毋薄,保持天真與本色,切忌搔首弄姿,故意取媚。」蕭芳芳的京劇老師是著名武旦粉菊花,林正英、尊龍、羅家英都是她的學生。

整個少女時代,蕭芳芳的星路都很順利,小時候拍苦情戲出名,十四五歲的時候流行武俠片,她演了很多「小師妹」的角色,接著時裝劇開始火了,剛好她也成年了,於是又迅速成為玉女偶像。當時最火的「頂流」玉女就是蕭芳芳跟陳寶珠,雖然她們是好朋友,但雙方的粉絲常常打架,現在的飯圈「拉踩」那一套,60年代的時候就在她們粉絲那兒上演過了。




蕭芳芳在最火的9年時間裡拍了200多部電影。不過因為從小有名師教導的緣故,她在13歲的時候就明白,拍戲不是一輩子的事。成年之後,蕭芳芳一直想出國留學。在當時普遍低學歷的藝人圈,有這種想法的人可以說是異類。蕭芳芳偷偷存錢,前後一共三次向家人與公司提出要出國。前兩次被阻攔了,第三次終於終於說服了媽媽。

順便說一下,出國前蕭芳芳與當紅小生謝賢談戀愛,當時她鼓動謝賢學英文,結果被謝賢當場拒絕,多年後謝賢在採訪時聊起這事:「有日她提議我去學英文,我心想,我連玩都不夠時間,你還要我去學英文?不過我因此知道她是個好女生,那我就不好害人啦!我最後決定退出,我覺得自己做了件好偉大的事!」


蕭芳芳去意已決,並不用感激謝賢的「不愛之恩」,1969年,22歲的蕭芳芳退掉8部戲的定金,只身前往美國求學。她先在紐約大學讀預科,隨後被西東大學正式錄取,學習大眾傳播專業。

1973年,蕭芳芳學成歸來,本來要轉做幕後工作,但仍有很多人請她拍戲,其中多數是合作多年的老友,礙於交情,她復出拍戲。

拍戲期間,她與搭檔秦祥林談起戀愛。兩人脾氣與愛好有很大不同,一開始就有矛盾。秦祥林外號「花心查理」,但對蕭芳芳是真感情,在娛樂圈一眾花瓶之中,蕭芳芳的修養與氣質讓秦祥林真心仰慕。1975年,蕭芳芳又去美國進修,待了7個月,秦祥林把她追了回來,不久之後兩人就結婚了。有意思的是,秦祥林跟謝賢是好朋友,結婚登記的時候是謝賢陪著他們去的。


婚後,蕭芳芳跟秦祥林搬到台灣居住,秦祥林平時忙於拍戲,晚上應酬也很多,蕭芳芳很少參與交際,她是真愛讀書,又計劃著要去台大進修。

但兩人畢竟不是一條道上的,各種矛盾還是爆發了。秦祥林好賭,愛玩,拍完戲常常玩到三四點才回家,第二天拍戲常常無精打采。蕭芳芳本以為結婚後秦祥林會有所收斂,沒想到玩得更瘋。可能是從小到大從未閒過的緣故,她非常看不慣把大把時間花在玩樂上的人。

在台灣住了幾個月,蕭芳芳就獨自回香港了,一方面是跟秦祥林有矛盾,另一方面她也無法安心做個家庭主婦。當年她接受採訪時說:「在許多地方傳統觀念中,女孩子結了婚以後,就只適合做一個賢妻良母,只能主內,不能主外,因此她的生命就只限於那個小小的家庭中。而我,我生命的一部分是屬於影視工作,我覺得自己不適合傳統觀念中的婚姻制度,我的生命應該在結婚後繼續延續,甚至更加充實。」


蕭芳芳回港後馬上投入工作,自編自導自演了電影《跳灰》。這是一部緝毒題材的寫實電影,在意識、手法、題材等方面都頗有開創性,因此也被稱為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前導之作。在那之後,許鞍華、徐克等一批新銳導演才加入到這股浪潮之中。

回港期間,秦祥林也曾追過來,兩人一度和好,但終究無可挽回。秦祥林曾跟記者抱怨, 「老婆太能幹了,樣樣事都要我聽她的,可是聽她的不一定沒有撞板,男人有時在外面也要一點尊嚴,一點自主權,可是,我一點也沒有。」

秦祥林既不想離婚也不想改變生活習慣,兩人拉拉扯扯了一段時間,期間媒體看到苗頭也是各種添油加醋,蕭芳芳忍無可忍,寫了一篇千字長文發表在《明報周刊》,在這篇公開的分手宣言中,蕭芳芳說:

【婚姻就是「昏」了頭的原因,美滿的婚姻,除了夫妻倆各方面要配合以外,還需要三分運氣,七分努力,這三個主要因素中,祥林和我缺了兩個,故此,儘管我們多麼努力,也是無濟於事,我們的分手不是為了一時衝動,也不是為了雙方由愛轉變成了恨,更不是為了有第三者介入,而是因為一輩子的相處使我們明白彼此對人生的需求太不一樣了。即使任何一方肯犧牲自己的成長和對人生的理想來遷就對方,都會導致不愉快的後果,祥林也知道從外表看起來兩夫妻終身廝守的婚姻不一定是幸福美滿的,假如我們為了「面子問題」勉強維持這段婚姻,那實在是很愚蠢,既然我和祥林不能做到兩個人共同成長,互相充實和豐富對方的生命,我們認為最好就是在我們還沒有到自相殘殺(當然是指心靈上的)的地步之前很友善地分手。我並不後悔我嫁過祥林,因為他有他可取的長處,我也不把我這段婚姻看作是一次大錯或是一次失敗,這只是在我人生過程中一個很可貴的經歷。 】

分居一年後兩人正式離婚,這段婚姻前後算起來不到3年。離婚後兩人還維持朋友關係,從未說過對方壞話。雖然坊間流傳是因為林青霞的介入導致兩人離婚,但真實情況並非如此,林青霞、秦漢、秦祥林之間的恩恩怨怨那是後來的事。蕭芳芳和林青霞還是關係不錯的朋友。秦祥林與蕭芳芳離婚的根本原因還是兩人理念不合。

蕭芳芳做事非常果斷,從不拖泥帶水,婚姻如此,事業上也是如此。有段時間電影不景氣,電視興起,她就跑去做電視,而且非常成功。她在tvb做了一檔《點止咁簡單》節目,塑造的「林亞珍」形象成為香港一代人的記憶。她去台灣拍電視劇一樣可以拿到「金鐘獎」視後。


不久蕭芳芳遇到了張正甫,與謝賢、秦祥林相比,這位才是她真正的靈魂伴侶。張正甫是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學識深厚、舉止儒雅。他在從事電視新聞工作期間制定了一套新聞播報的規範,直至今天,很多香港電視台仍在使用這套規範。

1980年,蕭芳芳與張正甫結婚,幾年後,張正甫調到澳洲工作,蕭芳芳同行,那時候他們已經有了女兒。澳洲期間,蕭芳芳又想去大學讀建築專業,但由於找不到合適的保姆,最後只能作罷。


3年後,夫婦倆回到香港。蕭芳芳再次復出拍戲。1988年的《不是冤家不聚頭》拿了金像獎最佳女主角,1993年在《方世玉》中飾演的苗翠花應該是內地觀眾最為熟悉的一個形象,那時她已經46歲了。1995年《女人四十》蕭芳芳一舉拿下柏林影后、金像獎影后、金馬影后。



實際上蕭芳芳從小患有耳疾,一隻耳朵早就失聰,到40幾歲的時候兩隻耳朵幾乎都聽不到了,拍戲的時候要戴著助聽器,但助聽器戴半小時就會嚴重耳鳴,非常痛苦。為了正常交流,她學會了手語和唇語。拍戲期間,蕭芳芳完全是靠超強的毅力和職業精神堅持下來的。她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說:

「人生有一大部分時間都在克服,餘下的時間,則在磨練自己怎樣去克服。」

由於耳疾越來越嚴重,年近50歲時蕭芳芳退出了影壇。但她的事業並沒有就此結束。她花了三年時間,拿到了美國瑞吉斯大學的心理學碩士學位,然後在瑪麗醫院擔任青少年心理輔導師。

但是在瑪麗醫院工作沒多久,她的耳朵完全失聰了,戴助聽器也不管用。她辭去工作,專心做起公益事業。

蕭芳芳有一次聽朋友講起一段往事,這位朋友在15歲時遭到叔叔性侵,但又不敢講出來,幾十年生活在陰影之中,整個人生幾乎垮掉。蕭芳芳聽後極為震驚,於是在1998年成立了「護苗基金」,專門從事保護兒童、預防性侵害的公益宣傳。

成立20多年來,護苗基金輔導、幫助過的兒童超過80萬人。再過兩天,蕭芳芳正好74歲了,她還在四處籌款為公益事業奔忙。


蕭芳芳這樣的人生該如何形容呢,王家衛與黃霑的這兩句評語應該比較準確吧:

除了蕭芳芳,大約沒有其他人,能似她那樣活潑輕鬆地對待世間的浮華煙名。(王家衛)

蕭芳芳是奇女子,可以絢爛,可以平淡,幅度之廣,友人之中,以她為第一。(黃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