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天文學家的圍棋人生——《天地明察》

王振飛 發佈 2022-08-17T18:11:14.394673+00:00

《天地明察》電影海報電影的主人公涉川春海是安井家的圍棋小神童,是安井算哲(一世)50多歲才得來的寶貝兒子,他老爹瘋癲到給他起名也叫安井算哲,可見對其期望有多高。


電影的主人公涉川春海是安井家的圍棋小神童,是安井算哲(一世)50多歲才得來的寶貝兒子,他老爹瘋癲到給他起名也叫安井算哲,可見對其期望有多高。(亞洲人極少出現父子同名同姓的情況,只有歐美人才常有老布希小布希這種情況,這是family name),後更名為涉川春海。

涉川春海32歲時第一次和後來成為日本一代棋聖的道策下御城棋。此局為1670年的御城棋,涉川春海持黑,道策持白。春海執黑第一手就下在天元,是石破天驚火星的一手,也是對傳統布局的蔑視。當時春海狂妄地說:「如果自己第一手下天元輸了的話,此生都不再下天元。」

御城棋雖然在後期流於形式,但那也是道策的徒孫輩的事了。當時的高段棋手輕易是不出戰的,而御城棋是四大家僅有的正式交手機會。當時道悅和安井算知為了爭奪名人棋所,正拼了老命下60番的爭棋(實際上最後只下了20盤)。本因坊和安井一門之爭真可謂是勢同水火,在這個背景下,道策和涉川春海下這盤棋時的氣氛確實是劍拔弩張。道策面對對手的奇招,處理得很冷靜,白子第一手下目外,涉川春海接著目外,道策又目外,奇局。終盤,春海輸了9目,因為當時先手是不貼目的,按照今天黑先貼目的圍棋規則,春海實際上輸了14-15目,真算得上是慘敗。

春海輸了這局之後,一生遵守諾言,不再下天元。雖然起手不再下天元了,但他還是不服氣,在御城棋中向本因坊道策先後挑戰了十一次。結果卻慘遭11連敗。44歲的涉川春海心灰意懶,宣布從棋界隱退,研究天文學去了,卻意外地成為了日本天文學研究的大家。


附註1:關於名人棋所

圍棋名人,也稱名人棋所。這個稱號始於日本戰國時代。日語中的名人,一般泛指各行各業中能力崇高而備受敬仰的人物。

日本江戶時代,圍棋名人棋所之決定是極嚴格的。其產生有下列三途:一是官方的任命,二是大家集體推薦某位棋手,三是爭棋獲勝。事實上日本歷史上的圍棋名人,大都是憑本領掙來的。因為名人可以名正言順地獨攬圍棋界大權,故而名人棋所自然成為棋士爭奪的目標,圍繞著名人棋所的寶座,後來的日本圍棋四大家你死我活的鬥爭愈演愈烈,生出了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

附註2:關於日本曆法

從日本遣唐使起,從公元六世紀帶回的曆法,從日本平安時代初期使用,一直被沿用823年之久的是唐朝宣明歷(之前似乎還有元嘉歷--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天文學家何承天於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制定,一般認為元嘉歷是554年通過百濟傳到日本大和政權的、麟德歷-在日本叫作儀鳳歷、大衍曆、五紀曆)。

但它是當年以長安為原點的基礎上測算,日本完全沿襲,就存在經度差別,從而在天象(日食、月食)及節氣計算上,演變為錯誤。長年累月,誤差日深,影響農事不算,還影響觀賞日月食和各種天文奇觀。而之後傳入的元朝授時曆,明朝大統歷,使用統一的中歷曆法,曾經是東亞漢文化圈的傳統標誌之一。1684年,日本停用宣明歷,1684年3月3日,採用大明曆,可惜這個依然存在誤差,因為中國是以北京為測算原點。再經過大統歷的短暫過渡,同年末頒行涉川春海所造的貞亨歷,從而基本修正了較大的誤差。當然,曆法改革並沒有停止,由涉川春海勘誤後的新曆法,也只是代表當時的先進水準,隨著人類認知進步與擴大化,也是會逐漸落後的。

1754年再仿西法造寶曆歷(之後還有寛政歷、天保歷),1873年以後,日本採用公元紀年。從此以後日本人就再也不過春節了。 這點我要給個差評!

這是幾年前,我在弈客工作時,在弈客上發過的文章。現在回看當時寫的文章,有不少文法修辭以及文章結構的問題,所以做了諸多修改後,重新發表。

本文作者:王振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