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熱發電:新興藍海市場,產業鏈龍頭全梳理

樂晴智庫 發佈 2022-08-17T18:27:18.457385+00:00

當前我國正加速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風光熱儲」、「光熱儲能+」等一體化項目成為未來重要的發展趨勢。光熱發電對於彌補太陽能發電的間歇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光熱發電能夠承擔「基荷電源+調節電源+同步電源」多重角色。在儲能方式上,光熱發電由於自帶儲能而具備調峰的功能。

當前我國正加速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風光熱儲」、「光熱儲能+」等一體化項目成為未來重要的發展趨勢。

光熱發電對於彌補太陽能發電的間歇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光熱發電能夠承擔「基荷電源+調節電源+同步電源」多重角色。

在儲能方式上,光熱發電由於自帶儲能而具備調峰的功能。通過調峰運行,光熱發電可增強電力系統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能力,減少棄風、棄光造成的電力損失。

可以與光伏發電、風力發電起到較好的協同、混合互補發電作用,保障電力的穩定輸出,提高電力系統中的可再生能源占比。

按照IEA預測,中國光熱發電市場到2030年將達到29GW裝機,到2040年翻至88GW裝機,到2050年將達到118GW裝機,成為全球繼美國、中東、印度、非洲之後的第四大市場,光熱發電龐大市場剛剛拉開帷幕。

光熱發電與光伏發電對比

太陽能發電分為光熱發電與光伏發電兩種。

光伏發電是利用光伏電池板將光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發電方式,路徑為光能→電能。

光熱發電也稱聚光型太陽能熱發電,是利用大量反射鏡以聚焦的方式將太陽光聚集起來,加熱工質,先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並將熱能儲存起來,在需要發電時,再利用高溫工質產生高溫高壓的蒸汽,驅動汽輪發電機組發電。

光熱發電的路徑為光能→熱能→機械能→電能,光熱的主要優點在於其自帶儲能,缺點主要是成本高。

在應用方式上,目前光伏發電多應用於分布式發電,而光熱發電多用於集中式發電。

截至2021年底,我國光伏累計裝機容量3.06億千瓦,而光熱累計裝機容量為589兆瓦,光伏裝機容量遠大於光熱。

【查行業數據,就上行行查網站!】行行查 | 行業研究資料庫

光熱發電與光伏發電對比:

光熱發電行業概覽

按照聚能方式及其結構進行分類,主要有塔式、槽式、碟式、菲濕爾式太陽能光熱發電四大類技術,塔式和槽式光熱發電技術商用更廣泛。

在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已建成的光熱發電系統中,槽式占比最高,槽式/塔式/菲涅爾式的占比分別為76%/20%/4%。

在我國已建成的光熱發電系統中,塔式占比最高,塔式/槽式/菲涅爾式的占比分別為60%/28%/12%。

具體來對比塔式和槽式,槽式技術較為成熟,在國際上已經有豐富的應用經驗,但系統效率低於塔式,並且成本下降空間有限。

塔式技術效率高,雖然目前塔式電站的投入成本較為高昂,但隨著未來技術發展有望下降,未來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由於光熱發電良好的兼容性,多種設計混用的情況並不罕見,全球範圍內將塔式與槽式混用的光熱電站就有10座。我國境內也有青海省海西州700MW風光熱儲多能互補項目,混合了風光熱三種可再生能源。

光熱發電四種結構技術:

光熱發電產業鏈

光熱電站的建設產業鏈長,對產業有較強的拉動力。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包括前期準備、基礎材料、光熱裝備製造、電站EPC、電站運營與電力輸配六大環節。

目前,雖然中國光熱發電產業鏈條完整,相較其它可再生能源,我國光熱發電行業起步晚、項目經驗不足,光熱發電項目的規劃與建設並未完全放開。

作為一個處於發展初期的新興產業,光熱發電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在於裝備製造和電站EPC。

由於國內光熱產業還處於示範階段,光熱發電站裝機規模較小,尚未形成規模化,造成成本較高。

從初始投資成本看,光熱發電站的單位千瓦投資成本在2.5萬-3.5萬元,是傳統煤電站的3-4倍、陸上風電的3-4倍、光伏電站的4-5倍,關鍵的太陽島和儲熱島固定投資分別占50%-60%、15%-20%,並且儲熱時間越長,投資成本越高。

從度電成本看,據業內估算,塔式光熱電站的度電成本在1元/千瓦時左右,相當於煤電的3-4倍、陸上風電的2.3倍、光伏發電的1.4-2倍。

降本提效是光熱發電的必經之路:根據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站成本構成,影響成本電價的三個主要動因:產能規模化效應,運營維護成本和技術工藝進步及管理優化。預計在未來,光熱發電站成本電價可與燃煤火電站的電價相當,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成長空間。

光熱發電市場格局

行行查數據顯示,光熱發電屬於資本、技術密集性產業,行業門檻高,國企及幾大電力集團因資金實力雄厚,且擁有火電站建設的成熟經驗,將會作為主要推動者和主導者進行光熱電站投資。

據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不完全統計,2021年,我國從事太陽能熱發電相關產業鏈產品和服務的企事業單位數量近550家;其中,太陽能熱發電行業特有的聚光、吸熱、傳儲熱系統相關從業企業數量約320家,約占目前太陽能熱發電行業相關企業總數的60%,其中聚光領域從業企業數量最多,約170家。

國內光熱裝備企業技術水平可以滿足電站建設所需的大部分主體設備,但是在部分核心材料、和裝備配套方面的能力不足。

除此之外光熱發電項目的系統集成難度較大,對企業的技術水平和項目經驗要求高,而國內多數企業缺少大型光熱項目中的系統集成經驗,造成行業發展紅利向集成商的集中。

光熱發電產業鏈主要廠商:

結語

當前中國的光熱發電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大規模商業化發展仍須靜待。

2022年3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闡明了我國能源發展方針、主要目標和任務舉措,是「十四五」時期加快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藍圖和行動綱領。

規劃表明,「十四五」將推動光熱發電與風電光伏融合發展、聯合運行,因地制宜發展儲熱型太陽能熱發電。

隨著風光發電規模快速增長,儲能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光熱發電憑藉其自帶儲能的優勢迎來新一波發展熱潮,將在有效解決新能源發電波動性問題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樂晴智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