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逃避的愛:愛自己,愛他人,同時,也愛每一段珍貴的親密關係

安之騰 發佈 2022-08-18T03:23:11.427146+00:00

不管我們怎樣逃避,都不得不承認,我們活在各種各樣的關係里。如果這關係中,缺乏愛的滋養,我們就會窒息。

1.無法逃避的愛

不管我們怎樣逃避,都不得不承認,我們活在各種各樣的關係里。如果這關係中,缺乏愛的滋養,我們就會窒息。

承認自己需要愛,這並非怯懦的表現。恰恰相反,這代表誠實。

不經人愛過的人生,是荒蕪的。不付出愛的人生,是涼薄的。人的天性,就是渴望愛的,但同時,也是害怕被傷害的。也正因此,我們一邊守護著自己的盔甲,一邊又想著要別人丟盔棄甲顯露自己的柔軟,這是不容易實現的。


有時候,愛是一種本能。但恐懼充盈內心的時候,我們甚至可以拋棄愛。

越長大,越發現,內心的淡定平靜,是如此地重要。愛自己,是一生的功課。但如何愛自己,這件事情,卻需要我們在各種關係中,去學習。

2.《愛,需要學習》

當我覺得愛還是一種本能的時候,我深陷於各種人事的糾葛中。

如果人人都能愛,那麼,為什麼你說著愛我,卻做著與之相反的事情呢?如果人人都有愛,為什麼那麼多孤寂的深夜,我只能一個人品味自己的傷痛呢?如果人人都會愛,為什麼相愛的人,還要彼此傷害?

二十多歲的年紀,充滿生命的活力。但生命的熱烈,卻還是不能避免「愛」中藏著的鋒芒。

30歲的時候,我斬斷自己的婚姻,以救贖深淵中的自己。通過不斷地讀書、寫作,我終於在不斷地自我復盤中,承認了這樣的一個事實:愛,是需要學習的。每一段親密的關係,都需要我們付出應有的努力。


陳海賢的《愛,需要學習》,正是這樣一本專注於親密關係的心理學書籍。它能幫助我們認清自己當下的現狀,並結合自身的目標,學習經營我們的親密關係。

3.愛自己,愛他人,同時,也愛每一段珍貴的親密關係

作為浙江大學的心理學博士,陳海賢同時也是著名的心理諮詢師、家庭治療師。他在長達15年的心理諮詢經驗中,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當然,他影響力的進一步擴大,還要從成為「得到」APP的講師說起。因為在「得到」開設了《自我發展心理學》《親密關係30講》《家庭關係21講》這3門課程,將近30萬人在陳海賢這裡,通過對親密關係的重新審視,再一次擁抱了身心的健康。


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心理治療從來都不能一蹴而就,與其等到事態嚴重,深陷於不健康的親密關係的泥潭中不可自拔,不如及早審視,預防那些不健康的心理因素。

《愛,需要學習》,就是這樣一本理論結合實踐的書籍。陳海賢在這本書中,從親密關係的底層邏輯講起,結合著親密關係中的「溝通」、「邊界」等問題,為我們一一剖析,那些隱藏在人際關係中的道理和邏輯。

這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那就是「原生家庭」。

就拿夫妻二人舉例,兩個人因為相愛,而走到了一起。但他們的結合,卻意味著兩個原生家庭的碰撞。夫妻雙方都有各自的原生家庭,每一個家庭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也都有些微的差別。如何在這些差別中,找到一個平衡的點,這是決定我們能否擁有親密關係的關鍵。

同樣的,夫妻雙方撫育孩子,他們又是孩子的原生家庭。作為家庭的中堅力量,為人父母,又該如何避免孩子在家庭角色中的錯位,這又是一個值得大眾深思的問題。

4.有關「愛」的練習

陳海賢結合自身的諮詢經驗,在舉例說明方法的同時,他還在《愛,需要學習》這本書中,為我們讀者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練習。每一個章節,他都會選取關鍵的問題,我們只需要誠實地回答,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


帶著閱讀的思考,去了解自己,結合著練習的答案,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陳海賢的誠意。

身在人群中,我們需要親密關係。儘管有時候,我們竭盡全力,也還是不能盡心如意。有些關係,註定要分離。可就算要分離,生活也還是要繼續。就像陳海賢在書中所說,「經歷了分離,你才會發現,讓生活繼續比什麼都重要。」

如果你喜歡聽音頻,也可以聽聽「得到app」中陳海賢的課程,這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當然,我還是更喜歡看書,因為文字沉澱下來,給人帶來的思考,更深邃。

願你在自己的親密關係中,如魚得水。願你擁有和諧的家庭生活,有愛的伴侶攜手共進。愛,需要學習,高質量的親密關係,幫助我們,更好地滋養自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