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德無才的官場不倒翁,請看他為什麼能歷經五朝穩坐高官?

清泉浴鹿 發佈 2022-08-18T11:39:31.963230+00:00

所謂的「五代時期」,是指唐天佑四年,唐朝滅亡後,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

所謂的「五代時期」,是指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直到公元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這中間的53年時間,中國歷史上稱為「五代時期」。


五代時期又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動盪大分裂大割據時期。在這個朝代更迭頻繁,軍閥混戰不斷的年代裡,官場裡出了一個奇葩式人物,少德無才的他,歷經五個朝代而不倒,連續做了四個朝代的宰相,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官場不倒翁——馮道。


馮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省交河縣)人,生於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祖輩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到了馮道父親這一輩,家景稍好,其父便供養馮道一邊讀書,一邊耕田。但論才幹,馮道算是碌碌無為之人。

馮道成年後,先是在離家鄉較近的幽州做個小吏。這時的天下,已是梁王朱溫受唐哀宗禪讓,稱帝建國的後梁。當時,幽州軍閥劉守光十分兇殘,準備攻打吞併易、定二州。馮道年輕

氣盛,出面勸阻,結果惹怒了劉守光,幾被殺死,經人說情,被關進了監獄 。馮道在獄中深刻反思,總結了一些為官之道,牢記在心。出獄後,他分析當時天下大勢,認為割據山西晉陽的李克用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其子李存勖也是很有作為的人物。於是,他經人推薦,投奔到李存勖的門下,他小心謹慎,唯命是從,逐步成為李存勖的親信。在李存勖領軍攻打後梁朱溫的軍隊時,馮道隨軍出征,因為戰事打得十分慘烈,生活條件極其艱苦,馮道身為李存勖的親信,卻能以身作則,率先過著簡樸的生活。史載,他在軍中,蓋了一個小小的茅草屋,連床蓆都沒有,只睡在一束乾草之上。李存勖因此對馮道十分器重。


公元911年,李存勖終於打敗了朱溫的後梁大軍,在鄴都稱帝,史稱後唐,李存勖即為唐莊宗,馮道被授為省郎,充任翰林學士,獲賜紫衣。不久,唐莊宗再次提拔馮道為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後來,馮道因父喪離職,返回景城守孝。當時年成不好,他便把剩餘的俸祿全部捐獻給災民,自己卻住在茅草棚中,此舉被鄉民廣為傳頌,使馮道贏得了極好的名聲。

公元926年,馮道守喪期滿,被征拜為翰林學士,到洛陽赴任。這時,李嗣源在鄴都被叛軍擁立為帝,唐莊宗在兵變中被殺,李嗣源繼位,是為唐明宗,明宗素聞馮道之名,於公元927年,拜馮道為宰相,從此,馮道一路凱歌,官運亨通。

七年之後的公元934年,唐明宗去世,他的兒子李從厚即位,稱為閔帝。閔帝即位不到四個月,同宗潞王李從珂在鳳翔起兵反叛,攻打洛陽,閔帝連臣下也來不及告訴,慌忙逃往了衛州。


事發後的第二天,馮道及諸大臣來到朝堂,找不到皇帝,才知道李從珂發動了兵變。馮道分析當時形勢,認為,李從珂手握兵權,而閔帝只是個小孩子,權衡利弊之後,馮道決定去迎接李從珂稱帝,直接拋棄了有恩於他的明帝及其兒子閔帝。

就這樣,馮道由前朝元老重臣,搖身一變,又成了新朝的開國功臣。

公元936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以割讓「幽雲十六州」為代價,在契丹軍隊的幫助下,打敗了唐未帝李從珂,滅掉後唐稱帝,建立了後晉。石敬瑭為籠絡人心,把原唐明宗朝的官吏大多官復原職,馮道再次被任命為宰相。


石敬瑭作為「兒皇帝」,首要任務是兌現「幽雲十六州」歸契丹的諾言。那麼,派誰出使契丹呢?經過反覆思考,石敬瑭決定派馮道去。石敬瑭本以為馮道會推辭不去,不料,馮道卻爽快地答應了。

原來,老謀深算的馮道十分清楚,只有結交了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他在石敬瑭跟前才能坐穩宰相一職,馮道到達契丹後,對耶律德光極盡奴顏卑膝,奉迎諂媚,深得耶律德光信任。他順利歸來後,在朝廷上可謂風光無限,連石敬瑭都對馮道禮讓三分。不久,石敬瑭又封馮道為「魯國公」,終後晉一朝,石敬瑭都對馮道「寵愛有加」,滿朝無人能及。


石敬瑭的後晉政權只維持了十多年就完蛋了。後晉出帝開運三年,即公元947年,耶律德光率三十萬大軍南下,占領了汴京。馮道即刻從鄧州主動投靠了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曾在朝堂上戲弄他說,「你這個老頭子是個什麼樣的人?」馮道答:「我是個又憨又傻無德無才的糟老頭子!」耶律德光哈哈大笑,事後還封馮道為遼王朝的「太傅」。

大概馮道看出契丹人殘暴剽掠,不會長久統治中原,他開始為自己尋找後路。他想方設法地保護了一批投降契丹的漢族官員,為自己日後的仕途留下了退路。

在中原人民的反抗下,契丹被迫撤回漠北。馮道隨契丹軍撤到恆州,趁契丹人不備,又逃回中原。

這時,石敬瑭的大將劉知遠趁機奪取了政權,建立了後漢政權。劉知遠考慮到馮道在歷朝的影響,再加上被馮道保護的官員紛紛出面推舉馮道,讚譽馮道,於是,馮道又被風光地任命為後漢的「太師」,繼續做他的大官。


在後漢剛剛建政四年之後,公元951年,天雄軍節度使郭威在鄴城起兵反叛,推翻了後漢隱帝,帶兵攻入汴京,建立周朝,史稱後周。


此時,馮道故技重演,親率後漢百官出城迎接郭威進入汴京,郭威以馮道擁立有功,再次封馮道為太師、中書令。並派馮道去收伏劉知遠的大將劉贇(yun),馮道以加官進爵為誘餌,騙取劉贇赴京。劉贇果然相信了馮道,認為這位三十多年的故舊世交,總不會欺騙自己吧,沒想到一走到宗州,就被繳了械,馮道不費吹灰之力,又為後周立了一大功勞。此後,周太祖郭威對馮道非常敬重,每逢馮道覲見,從不直呼其名。

公元954年,周太祖病逝,其養子柴榮繼位,仍對馮道禮敬有加。


同年四月十七日,馮道病逝,享年七十三歲。周世宗柴榮聽聞,輟朝三日,冊贈尚書令,追封馮道為瀛王,賜諡文懿。

縱觀馮道一生,可以說,他是一個善於投機應變的「官場不倒翁」,是官場上的常勝將軍,他的為官哲學是,有奶便是娘。他是一部活的教材,他一生的意義也許就是教人怎樣做官,用他一生的實踐,在向人們宣告著他官場不倒翁的秘密:良心喪盡加投機取巧。正如他自己作的一篇《長樂老自敘》說的那樣,「老而自樂,何樂如之」!他只管自己老而快樂,哪管天下蒼生的苦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