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拐18年的孩子找到親生父母……央視出品這部紀錄片太治癒

米粒媽頻道 發佈 2022-08-18T14:33:39.077421+00:00

文 | 米粒媽今天米粒媽要給大家強烈安利一部寶藏紀錄片《人生第二次》!其實這部片子剛一上映的時候米粒媽就想推薦給大家來著,但奈何它更新太慢,等更新的滋味簡直是度日如年。米粒媽一個人煎熬就罷了,捨不得讓姐妹們忍受這種「相思之苦」。

文 | 米粒媽

今天米粒媽要給大家強烈安利一部寶藏紀錄片《人生第二次》!

其實這部片子剛一上映的時候米粒媽就想推薦給大家來著,但奈何它更新太慢,等更新的滋味簡直是度日如年。

米粒媽一個人煎熬就罷了,捨不得讓姐妹們忍受這種「相思之苦」。

好在最近它終於更新完了,米粒媽趕緊第一時間來給大家分享!觀看地址米粒媽給大家放在文末,看完文章千萬記得領取哦!信我的,入股不虧!

對照的人生

這部紀錄片無論是從分集的題目還是拍攝畫面,都極具美感。

8集的劇情,有「圓」有「缺」、有「納」有「拒」、有「是」有「非」、有「破」有「立」, 用這四組反義詞勾勒出了八幅人生圖景,處理得很高級。

第一個故事是「圓」,但這並不是遊子回鄉的團圓,而是孩子被拐走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之後,一個遲來的團圓。

18年前,4歲的衛卓在自家小餐館門口被人販子拐賣。

18年後,22歲的衛卓終於被找了回來,和父母家人團聚。

同為母親,我壓根不敢想像這18年,占緒蓮是如何度過的。

孩子剛丟那會兒,全家的天都塌了。占緒蓮和丈夫會陷入無盡的爭吵中,每天以淚洗面,睜開眼就會想到兒子走失的那一天,小小的他站在店門口,拿著一杯豆漿,就那樣消失了。

做飯時,會擔心孩子吃上一口熱乎飯了沒有;天冷了,會想起孩子添衣服了沒有;仿佛家裡到處都是小兒子的影子。大兒子在身邊也無暇顧及,無盡的悲痛和自責籠罩在這一家人的頭上。

衛卓丟了之後,他的奶奶天天沿街收廢品,就是為了多問問人找點線索,最終在尋找衛卓的路上遭遇了車禍,不幸去世了。

奶奶出事以後,占緒蓮和丈夫才猛然醒悟,要先經營好自己的生活,才有精力繼續找孩子。

那家小餐館他們一直開著,生怕哪天孩子回來了找不到家。也是靠著這家小餐館,一家人的日子漸漸走上了正軌。

這一等就是18年,當衛卓再次出現在親生父母眼前時,已經是一個大小伙子了。但父親走上前,一下子把他橫抱了起來,就像抱著當年的那個小男孩。

在團圓之後的第一頓家宴上,母親堅持要餵兒子吃一口飯,為了這一口飯,她等了18年。

而衛卓在他們看不見的地方,已經悄悄長大,並被烙上了另一個家庭的烙印。

一邊是親生父母,一邊是養育了他18年的養父母,衛卓的內心非常猶豫。

但誰對孩子愛得更深,誰才會怕扯痛孩子而先放手。

養父母擔心得更多的,是孩子回歸親生父母身邊,自己被人說三道四,白幫別人養了孩子,在村子裡抬不起頭來。

可占緒蓮卻看到了衛卓的左右為難,她小心翼翼地克制著自己不舍的內心,還是選擇讓孩子回去。

她滿心滿眼都是衛卓,卻怕讓孩子陷入兩難,每一句話都在小心試探,最終,她成了那個先放手的人。

短暫的團圓之後,仍舊是長久的分離。

第一集的最後說到,像衛卓這樣與親生父母相認,已經是很好的結局了。

還有很多被拐的孩子接受不了認親痛苦和輿論選擇了結束生命,而有的親生父母擔心自己孩子情緒崩潰無奈選擇了放手。

他們都活在一個長長的噩夢裡,走不出來,又回不去。

不幸又幸運的孩子

與那些歷盡艱辛,終於和家人重逢的孩子不同,「希望之家」的孩子們仍在飽受原生家庭的苦楚。

他們的父母或是離異、重病,又或是家庭暴力不斷,根本沒有人來管這些孩子。

雖然這些孩子各有各的不幸,但好在還有「夢想之家」。在這裡,他們被共同的「老爸」慢慢治癒著。

▲柏劍在讀孩子們寫給他的信

這位名叫柏劍的男人,就是孩子們口中的「老爸」。

他本是一名體育老師,機緣巧合之下,他開始收養這些被爸媽遺棄的孤兒,有些家裡特別窮實在養不起的,也會把孩子送到他這來。

孩子越收越多,柏老師索性租房子開辦了一個「夢想之家」照顧他們。

由於原生家庭條件有限,或是父母無暇顧及等等各種各樣的原因,孩子的學習成績普遍都不好。

米粒媽說句現實的話,這些孩子與任何一個重視教育的家庭出來的孩子之間,都有一道天然的鴻溝。

但柏劍看得很透徹,對他的孩子們來說,他們要做的並不是去跨越這道鴻溝,而是要找到一個途徑,去突破眼下的自己。

柏劍是一名體育老師,他思來想去,只有讓孩子們練出成績,以「體育特長生」的身份,才有機會考上好大學,為自己掙得一個好出路。

的確,練體育也是最適合這些「窮孩子」們的,一雙跑鞋,一頓飽飯,就可以出發了。

於是每天凌晨4點半,柏劍雷打不動帶著孩子們出門跑步,無論嚴寒還是酷暑,12公里跑完才能回家。

有時嚴厲有時鼓勵,柏老師總是想方設法地幫助孩子們提高成績。帶著她們去參加大賽積累經驗,找到不足和差距。

沒有別的捷徑,只有埋頭苦練,才能一點點地把成績磨上來。

在「夢想之家」跟著柏劍生活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心理創傷。但跑步不僅能讓孩子們強身健體、取得成績,還能排遣他們的內心的積鬱。

米粒媽印象很深的是一個叫做小金子的男孩,他年紀雖然小,說話卻非常有哲理,他的思想有著超乎年紀的成熟。

他5歲的時候,父親腦溢血,媽媽丟下他和哥哥遠走他鄉,從此杳無音訊。

一談起媽媽,小金子會故作輕鬆地假裝自己滿不在乎。

可「老爸」總能看出端倪。

於是柏劍對這個倔強的小男孩說,「不要去恨,恨是雙刃劍,恨媽媽的同時,自己心裡也會難受。」

當有女孩懈怠、力不從心的時候,他會故意激她說,「你的人生也有捷徑,找個人嫁了,一輩子也能有口飯吃,但你想過那樣的生活嗎?」

然後再來一句強心劑,「家族的命運會從你身上改變!」

柏劍老師就這樣一點一點幫孩子們解著心結,他不僅在學習和訓練上操心,也在不斷教會孩子們人生道理。

當然,孩子們也用百分百地感情回應著「老爸」的付出,師生間的互動看得米粒媽是又笑又哭,真的很感人!

這些年柏劍一共帶過120多個孩子,其中有一半以上都考進了大學,有的成了武警戰士,有的在中科院當助理,還有的成了銀行的行長,他們都改變了命運。

在一圈一圈的跑道中,孩子們的人生正在逐漸被治癒,在一點一點的加速中,他們奔向自己的未來。

有人把柏劍比作男版的「張桂梅」(張校長的故事看這裡《看了張桂梅被攙扶著扶上領獎台,我特別想告訴你們這些事!》),他拯救了深陷泥淖的孩子,用愛教化他們,奉獻半生,帶著他們跑出了自己的人生。

雖然在某些層面上,這群孩子是不幸的,但他們又足夠幸運,遇到了「老爸」,第二次擁有了家的感覺,也收穫了一輩子都會閃閃發亮的童年回憶。

米粒媽覺得這兩集的立意和命題尤其妙,兩個故事就像一輪明月更替,團圓的背後是兩個殘缺的家庭,而虧缺的童年卻有人用心圓滿,整部紀錄片的鏡頭語言和意境都很耐人尋味。

第二次出發的勇氣

第八集中,有一個叫做李婷的姑娘也讓我印象深刻。

這一集的主題叫做「立」,對李婷來說,這是讓她在城市中立住腳的意思。

高中畢業後,李婷沒考上大學,只能打打零工。

李婷也是一樣,沒有學歷,沒有技術,只能去做一些最基礎的崗位,比如幫人打單子,把各種各樣的螺絲零件登記到系統裡面,同樣的動作日復一日地做上千百遍,枯燥乏味。

那時她最羨慕的,就是坐在隔壁辦公室里的白領,每天光鮮亮麗地工作八小時,準時收工。雖然辦公室和車間只有幾步之遙,卻好像隔著萬水千山。

於是她報班、深造,重新念書。李婷在學校收穫的不僅僅是技能上的提升,讀書給了她更多自信。

有時她會照照鏡子,說人還是要讀書,讀書多了人都會靚幾分。

故事的最後,李婷還是回到了工廠,不同的是,她不再擰螺絲了,螺絲也不再擰她。

車間和辦公室之間隔著的一扇門,她足足用了三年才推開。

但她始終都明白,「生活不是電影,麻雀不能一下變鳳凰,但我知道我是要翻身的。一輩子這麼長,就算創業一路行不通,那還有創業二路,創業三路。」

看這部片的時候,米粒媽感覺就像一顆洋蔥在眼前被切開,生活的瑣碎和辛辣會讓你止不住的流淚,但看到片中記錄的人們那樣用力地向前奔跑,這份辛辣中又摻雜了很多感動。

也許人生第一次的很多選擇不盡完美、甚至帶來了傷害,但他們鼓足勇氣,為自己的人生重新選擇一次,這種旺盛、向上的生命力真的讓人動容。

也許有時候我們會懊悔,如果當初做了其他的選擇,今天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結果,但人生並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題,而是一場馬拉松。

不到終點,沒有輸贏。只要擁有一顆終身學習、不向命運屈服的心,未來的我們一定會比現在更優秀。

個人簡介:@米粒媽頻道(歡迎關注),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淀家長,噹噹新書總榜第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親子英文書》作者。專注於學習乾貨、教育經驗分享,5-12歲孩子的教育和升學,英文、數學、科學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0~5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愛分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