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醫生系列帳號被禁,顯露自媒體發展畸形態勢

紅網 發佈 2022-08-18T20:26:42.534760+00:00

平台信息提示,因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該用戶目前處于禁言狀態。據悉,丁香醫生作為健康醫療領域的科普大號,其言論曾多次在網絡上引發爭議。

□李然葉(四川師範大學)

日前,丁香園集團旗下微博帳號「丁香園」「丁香醫生」「丁香媽媽」「丁香生活研究所」被限制發言。平台信息提示,因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該用戶目前處于禁言狀態。據悉,丁香醫生作為健康醫療領域的科普大號,其言論曾多次在網絡上引發爭議。今年4月,丁香醫生還曾因質疑連花清瘟引起廣泛討論。分析人士認為,帳號所發文章多次在醫療健康領域引發巨大爭議,被禁言或與其所發內容密切關係。(8月11日《北京商報》)

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自媒體的一言一行同樣需要被約束在法律與道德的框架中。身為健康科普領域的知名自媒體,藉助反常識內容博人眼球、以譁眾取寵走「引流之路」並非長久之計,在追逐流量中深耕內容、不忘社會效益才是立身之本。

丁香醫生系列帳號被禁言,折射出自媒體追求流量與生產內容的失衡局面。內容之於自媒體,猶如土壤之於樹木。而優質內容的存在,恰如沃土滋養著自媒體的成長。丁香醫生等系列帳號最初以通俗易懂的生活科普、大量翔實的科學知識,而獲得讀者的青睞。但隨著帳號越做越大,為了維持熱度而製造爆點,其內容也泥沙俱下,質量參差不齊。「喝無糖的碳酸飲料不會損傷牙齒」類似言論引發爭議,備受質疑。一味追求點擊率與關注度,而喪失對科學的敬畏、內容的把關,如此以「內容為流量而生」的生存之道,顯露出一些自媒體發展的畸形態勢。

奉行「流量勝於內容」的畸形法則,不僅成為自媒體發展的「牢籠」,更破壞了網絡公共空間秩序。丁香醫生等帳號的不良行為,首先自身便拋棄了求真務實的工作理念,泯滅了認真求證的科學態度。這不僅在誤導大眾的進程中一步步透支自身信譽,也逾越了大眾認可的道德底線,從短期看雖然攫取了可觀的熱度與爭議度,但長期發展下去,這種違背底線的「黑紅」路線只會將自己的路愈走愈窄。縱觀大環境,不少此類自媒體都熱衷生產拼貼、虛假、聳人聽聞的信息,陷於流量沼澤不可自拔,其不良示範只會壓縮優質內容的生存空間,上演「劣幣驅逐良幣」的循環戲碼,污染網絡空間清朗的環境。

扭轉自媒體博眼球走捷徑的心態,關鍵在於實現從追逐流量到強調內容質量的轉變。在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當下,自媒體不應盲目追求瀏覽量、粉絲量等外觀數據,落入「唯流量論」的窠臼,而應堅持內容質量才是核心競爭優勢的赤子之心。像丁香醫生為迎合流量,屢次發布驚人言論、不實內容的後果,便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除此之外,營造和諧理性的自媒體生態不能只靠媒體自律,所在平台也應完善相關監管制度,做好實時監測、審核內容工作,並對異常輿情做出及時反應,讓規範內容建設行動常態化。通過自媒體承擔社會責任,加上平台監管、網友理性,同時加大對自媒體亂象的問責追責力度,才能建立起和諧有序、同頻共振的傳播生態。

亡羊補牢,未為晚也。丁香醫生相關帳號被禁言,實質上也是主管部門對於某些網絡生態亂象的有力糾偏。自媒體行業應該引以為戒,秉持對社會公眾負責的態度,認真審視內容價值取向,明確優質內容才是流量捷徑,進而追尋商業邏輯與社會效益的統一之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