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20年,大齡青年去MIT讀博:從經濟讀到航天

機器之心pro 發佈 2022-08-18T21:33:59.089984+00:00

選自MIT News作者:Olivia Young機器之心編譯機器之心編輯部Lordos 的夢想是攻克人類在火星生存的技術難題。在拿到多個學位且工作了 20 年後,George Lordos 選擇重回學校,成為一名 MIT 的博士生。

選自MIT News

作者:Olivia Young

機器之心編譯

機器之心編輯部

Lordos 的夢想是攻克人類在火星生存的技術難題。

在拿到多個學位且工作了 20 年後,George Lordos 選擇重回學校,成為一名 MIT 的博士生。

說到 Lordos,他還和典型的研究生不一樣,手握牛津大學經濟學學位、 MIT Sloan MBA,此外,他還有 20 年的職業生涯,但這些並不是 Lordos 學習之旅的終點,而是起點。

一直以來,Lordos 對太空探索抱有很高的熱情,特別是在火星上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這一願望促使 Lordos 再次回到學校,成為 MIT 一名博士生,專攻航空航天。

可能很多人在職業生涯中,會選擇一成不變,對於 Lordos 來說,職業軌跡發生變化的動力還要從這說起:2014 年,SpaceX 展示了可重複使用的火箭。這啟發了 Lordos,他意識到開發可以進入太空並返回的火箭,就像首次發明可以穿越海洋的帆船或可以穿越大陸的火車,隨著技術的發展,人類太空旅行變得越來越可行。

Lordos 表示:自己不想成為一項技術發明的旁觀者,而想成為一名開創者。因此,他重返校園,攻克人類在火星生存的技術難題。

對太空的長期迷戀

Lordos 從高中開始就對太空感興趣,尤其是人類生活在火星上的想法。高中時期他就擔任天文俱樂部主席,在此期間,作為高中生的他,安排了一次參觀哈雷彗星的旅行,吸引了 100 多名學生參與。然而這次旅行遇到了一點麻煩,多雲的天氣使看到彗星的希望破滅了,好在同學們並不介意。幸運的是,在幾天後的一次露營旅行中,夜空很配合,他們如願看到了閃爍的星空。

Lordos 曾考慮學習工程學或經濟學,後來他去了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獲得了哲學、政治和經濟學的學位。他很欣賞自己從學習中獲得的觀點,並表示:「我生命中最大的禮物之一就是我自己,一個電腦迷,讓我有機會思考世界面臨的重要挑戰。」

在攻讀 MIT Sloan MBA 之前,Lordos 還在一家旅遊企業待了幾年,並將這家公司的運營數位化。畢業後,他又在貝恩諮詢公司 (Bain and Company) 工作了幾年,在接下來的 13 年裡他連續創業,自學成才成為信息技術和能效諮詢領域的工程師。

現在 Lordos 是 MIT 航空航天系的博士生,師從 Olivier de Weck 教授和 Jeffrey A. Hoffman 教授。

一直以來,他對太空的興趣從未減弱。在去 MIT Sloan 之前,他曾飛往丹佛參加了火星協會的成立大會,該協會是由一群工程師和科學家組成,以推動人類前往火星。「我離開大會時堅信有一天,人類會在火星上建立一個可持續的文明,」Lordos 回憶道。「我心中唯一的問題是這是否真的會在我有生之年發生。」

2015 年,受 SpaceX 可重複使用火箭的啟發,Lordos 開始認真考慮回到學校攻讀博士學位這件事。儘管他錯過了 MIT 航空航天系的申請截止日期,但他在 Sloan 的一位經濟學教授鼓勵他申請系統設計與管理(System Design and Management,SDM)項目,該項目主要針對職業生涯中期的專業人士。

MIT SDM 項目是工程管理碩士項目聯盟 (MEMPC) 的創始成員之一,項目開設在 Sloan 管理學院之下。

「這個項目為我提供了正式培訓,填補了知識空白,可以說我是一名自學成才的工程師,這個時間長達 15 年。」他說。

在火星上建造一座城市

在 SDM 的第一年,Lordos 申請並被 AeroAstro 計劃錄取,在那裡他專注於尋找支持人類在火星上生活的方法。他解釋說,鑑於火星離我們很遙遠,在那裡生活的唯一方式就是自給自足。他的研究大多是基於建模的,他利用自己在經濟學和技術方面的背景,開發了一種可量化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該方法可以衡量努力、成本和價值,他稱之為「生命具身能量(lifetime embodied energy)」。

「通過進化,生物學不斷尋求優化能量的使用,因此,生命周期內含能源是過去和未來能源的衡量標準,必須消耗這些能源才能從系統中獲取價值。該指標有助於系統架構師做出更明智的權衡決策,尤其是在基礎設施方面,並留出更多可用能源來推動長期可持續增長。」Lordos 解釋道。

除了博士研究的課題,Lordos 還喜歡原型設計,他參加了各種 NASA 競賽,包括革命性航空航天系統概念(RASC-AL)和突破性、創新性和改變遊戲規則(BIG)創意挑戰賽。在過去的五年裡,他領導和參與的團隊因其設計獲得了 11 個 NASA 獎項,其中包括月球塔原型和用於在火星上高效取水的采冰系統。

為支持團隊,Lordos 創立了 MIT 空間資源研討會,擔任實驗室主管,這得到了前太空人、實踐教授 Jeffrey Hoffman 以及阿波羅計劃、航天學和工程系統教授 Olivier de Weck 的支持和建議。該研討會目前擁有三個團隊,成員超過 40 人,其中包括 10 名本科生研究機會計劃(UROP)學生。

6 月,Lordos 指導的一個團隊在 NASA RASC-AL 中獲得了總冠軍,他們設計了能夠在火星上可靠地生產、儲存和配置火箭推進劑的車輛。對於 11 月的下一個大創意挑戰賽,他將帶領一個決賽團隊建造一個可現場重構的機器人,以穿越複雜的月球地形,名為 WORMS(Walking Oligomeric Robotic Mobility System)。

除了 NASA 競賽,Lordos 和他的同事還獲得了其他重要獎項,包括來自火星協會和 AeroAstro 部門的獎項。他的團隊在 2019 年火星殖民地設計獎競賽中贏得了星城的第一名,這是他們對火星上可持續發展城市的願景。

尋找希望的燈塔

在博士生涯的最後一年,Lordos 承認儘管自己在 MIT 取得了成功,但作為一個「老學生」也會面臨一些挑戰。有些事情是人們很輕易就能想到的,比如「上次上數學課還是幾十年以前」,也有其他更為複雜的問題,「作為一名中年學生,你的生活中會發生很多其他事情,」Lordos 說道。他深有體會,因為他妻子的工作在賽普勒斯,孩子也正在大學接受教育,這個家庭長期處於分離狀態。但如果沒有家庭的支持,他不可能攻讀學位。

儘管如此,Lordos 表示,「作為一個成熟的學生的一個好處是,對我來說,因為有很多經歷,很自然地看到了大局,也知道哪些細節最重要。」

Lordos 經歷的最大挑戰在 2021 年底突然出現,當時他被診斷出患有癌症。值得慶幸的是,他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在他接受治療期間,他的妻子、孩子和 MIT 的同事都在他身邊,他說,「我們覺得 MIT 的所有人都成了我們家庭的一部分。」現在,他完全有理由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幾周前,他在檢查之後被宣布已經痊癒。

他也對太空的前景充滿希望。「在火星上建設城市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機會。關於地球和我們的社會,我們想解決很多問題,但這很困難,因為有太多相互競爭的利益。重新開始一個新世界的機會是為爭取人類更大利益的努力,這種努力會為那些致力於改變世界的人照亮希望的燈塔。」

原文連結:https://news.mit.edu/2022/george-lordos-space-phd-0817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