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索」首席科學家曹臻:我們建成全球最靈敏的「火眼金睛」每天迎接數十億「天外來客」|我的這十年

封面新聞 發佈 2022-08-19T04:01:17.257325+00:00

8月18日,中共四川省委「中國這十年·四川」主題新聞發布會在成都舉行。位於甘孜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是全球靈敏度最高的高能宇宙線探測裝置,猶如孫悟空的「火眼金睛」,最近發現了最高能量光子,開啟了「超高能伽馬天文學」時代。

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

封面新聞記者 陳彥霏 受訪者供圖

8月18日,中共四川省委「中國這十年·四川」主題新聞發布會在成都舉行。

發布會提到,四川正在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載區和創新要素加速匯聚地。四川擁有亞洲最大的航空風洞群、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極深地下暗物質實驗室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位於甘孜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是全球靈敏度最高的高能宇宙線探測裝置,猶如孫悟空的「火眼金睛」,最近發現了最高能量光子,開啟了「超高能伽馬天文學」時代。

十年磨一劍,拉索是怎樣從規劃、建設、建成到投入使用產生成果的?封面新聞記者對話了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簡稱拉索)項目首席科學家、項目工程經理曹臻。

曹臻(右三)在項目現場

不甘做「陪跑人」

宇宙無限,信使有痕。

拉索的核心目標是幫助科學家接住從外太空灑向地球的宇宙線,這些宇宙線相當於一個個「信使」,其攜帶的信息能幫助人們探索高能宇宙線起源、宇宙演化以及高能天體演化的奧秘。

1949年,以張文裕為代表的中國第一代宇宙線研究者歸國後,著手在雲南東川的落雪山上建立實驗室,使用傳統的雲霧式探測器進行研究。不過到了20世紀70年代,實驗室才進入「可用的狀態」,此時大型加速器已經成為粒子物理實驗研究的主力。

20世紀80年代末,第二代探索者接力,開始申請啟動西藏羊八井探測站建設,「那個時候我們整體處於學習階段,沒有充足的經費投入到探測設備,但我們有年輕的隊伍和優良的站址。」曹臻回憶,中方負責羊八井基地建設,日方則提供陣列設備。

抱著看到更廣闊宇宙的堅定信念,曹臻帶領團隊在2009年正式提出建設「拉索」,2008年4月至2014年3月期間,曹臻團隊通過對我國高海拔地區的廣泛選址和實地踏勘調研,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項目最終選定位於四川稻城海子山,並在海拔較低的稻城縣城區建立測控基地。

2013年,在國務院發布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中,拉索被列為16個優先安排的重大項目之一。

2014年8月,中國科學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簽訂《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共建框架協議書》,標誌著拉索正式落戶四川。

建設中的拉索

開啟「超高能」新時代

2017年,拉索在稻城縣海子山上破土動工。曹臻表示,之所以選址在四川稻城,是因為宇宙線粒子穿越大氣層時容易被吸收,越是在海拔高、空氣稀薄的地方設置探測器,其捕捉的靈敏度更高,接收到宇宙線粒子信號的可能性越大,但海拔如果太高,建設又太困難。

「除了良好的自然條件外,還離不開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曹臻說。

在無人區建設如此浩大的工程,最先需要克服的困難,就是基礎設施需要從零做起。曹臻介紹,第一批建設團隊進駐稻城站址時,就發生了驚險的一幕:因為沒有可居住的房屋,只能扎帳篷睡覺,當時天還下著雪,群狼圍著人們的帳篷邊轉邊叫,但好在並沒有衝進帳篷。

光電倍增管組成的水切倫科夫探測器陣列

曹臻介紹,除了建設工人,科學家們也都奮戰在建設一線。總面積78000千平米的水切倫科夫探測器陣列,就是由一支平均年齡37歲的青年科學家團隊建設完成,面對約2.5個水立方大小、裝有35萬噸水的探測器陣列,他們在建設過程中面臨的是預研300倍的項目規模和艱苦的環境。

其中一個步驟,是科學家們將3120個光電倍增管安裝到78000千平米陣列中,再注滿純淨水。「注水前的巨大密閉水池內不見陽光,整個安裝季基本保持在零下4℃左右,工作環境非常具有挑戰性。」曹臻說。

因為工程量大,工期長,拉索採取邊建設邊運行的方式,已經產生出不少令世界矚目的成果。除了測定蟹狀星雲「標準燭光」超高能段亮度,2021年5月17日,拉索還發現首批「拍電子伏加速器」和最高能量光子,開啟「超高能伽馬天文學」時代,該成果發布在《自然》期刊上;2022年2月3日,國際物理學權威雜誌《物理評論快報》發表「拉索」最新成果 ,再次驗證愛因斯坦相對論時空對稱正確性。

建設中的拉索

每天迎接數十億「天外來客」

2021年底,拉索正式通過性能工藝驗收,正式進入科學運行階段。

從高空俯瞰,占地1.36平方公里LHAASO是由3個探測器陣列組成。占地面積最大的是一平方公里地面簇射粒子陣列,由5216個電磁粒子探測器和1188個繆子探測器組成,星羅密布的電磁粒子探測器按邊長15米的正三角形點陣分布;繆子探測器則和點陣搭配,每隔30米就可以看到一個高2.5米的「土堆」。

此外,在拉索大圓盤的中心,有一塊醒目的「品」字形方塊,那是78000平方米水切倫科夫探測器,探測器內部是深4.5米的密閉水池,水底布滿擁有3000多路探測單元的水切倫科夫探測器陣列。水池兩角,18台貨櫃式樣的廣角切倫科夫望遠鏡組成陣列,相互配合著完成360度無死角守望。

「三種探測器陣列分工有所不同,相互間可印證且補充。」曹臻舉例,望遠鏡陣列記錄的就是宇宙線到達地面前在空中發展的全過程,而其他兩個陣列則捕捉到達時的瞬間信息。「這樣高度複合型且能夠覆蓋多能段的探測陣列在全世界少見。」

曹臻(左一)在項目現場

如今,完成建設後的拉索每天都會「迎接」數十億「天外來客」宇宙線,成為地球上最繁忙的「宇宙驛站」。未來,拉索還將通過對這些宇宙線的研究,發現更多宇宙的奧秘。「科學家是最有好奇心的一群人,對未知的渴望促使我們繼續去探索宇宙深處的加速器,對宇宙做更深入的解讀。」曹臻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