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賈伯斯和那些默默無聞的老好人

虎皮大貓 發佈 2022-08-19T05:45:38.507478+00:00

幾年前網上周星馳與向華強太太之間的糾葛被炒得很熱。起因是一篇標題為《為什麼那麼多人黑周星馳?》的文章。本來娛樂圈的任何一點動向,都有理由被疑似「炒作」,事件本身就是一種娛樂節目而已。再一個是事實問題,文章是不是周星馳寫的都存在很大疑問,根本沒辦法考證。

幾年前網上周星馳與向華強太太之間的糾葛被炒得很熱。起因是一篇標題為《為什麼那麼多人黑周星馳?》的文章。本來娛樂圈的任何一點動向,都有理由被疑似「炒作」,事件本身就是一種娛樂節目而已。再一個是事實問題,文章是不是周星馳寫的都存在很大疑問,根本沒辦法考證。假如是涉及到違法犯罪,或者是其他法律問題,可以到專門的機構去處理。這個暫且不論。至於說人品問題以及一些內部人事能洞察的微妙關係,沒有親身經歷就不能去評價,統統作為一種娛樂來處理也未嘗不可。

從這件公案中,我想到的是一個比較糾結的「三觀」課題:如何評價一個人。或者說我們能否客觀地評價一個人,再者用什麼標準去評價一個人。就拿周星馳這樣一位演藝界名人來說,我們到底應該以他的作品來評價他,還是用人品來評價他?一個名人的作品和他的人品是怎樣的關係?我們應該用作品還是人品來代表一個人。

加入是一個公眾人物,我個人的觀點還是應該用作品。因為人品問題是主觀的,而且必須要相處一段時間才能看清。這就像婚姻,結婚前各種纏綿,對方都是萬里挑一,渾身上下挑不出任何毛病。只有當婚姻經營了一段時間,各種人格缺陷和性格上的不合才表現出來。婚姻上是這樣,事業上更是如此。我們和別人合作,為了經濟利益或者別的什麼利益。如果覺得對方人品很差,沒法合作,那就終止並且遠離。都是為了各自利益走到一起,談不上誰高貴誰低賤,沒必要把這種關係和道德關聯起來。網上報導周星馳找劉德華拍戲,給了一個在外人看來過分低的價格。但拍戲也是商業行為,價錢談不攏不拍就行了,這關人品什麼事。你是一線明星,我報一個三線的價格,這就算侮辱你?那如果是友情出演,分文不收又怎麼講?

事實上,很多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物,性格特質都是不完美的,在周圍的某些人看來就是所謂的人品差。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賈伯斯。喬幫主特立獨行的作風和固執乖戾的性格是業界公認的。假如人品是決定性的。那為什麼這樣一個人成功了?還被人當做神一樣膜拜?按照成功學的理論,任何一個人想要成功都需要別人的協作。那為什麼一個人品很差的人怎麼會有人願意與他合作最後成就偉業?

可能的答案有兩個:假設遇上這種人,一是為了利益,我忍了。二一種就是其實這個人沒有傳說的那麼壞。周星馳的電影捧紅了很多人,現在很多香港一線明星都是在周星馳的電影中露了臉,才逐漸為人所知。更有甚者當初只是個跑龍套的角色,隨著星爺電影的反覆播放,竟也混了個臉熟。創業入行當然是艱苦的,尤其實在娛樂圈。但既然選擇了這條道路就不要抱怨。等到功成名之時大可以笑談當年打拼如何不易,收了多少委屈,呑了多少苦痛的淚水血水。當然偶爾憶苦思甜,痛批當年的老闆如何蹂躪自己,也未嘗不可。但是在牆倒眾人推時刻,跳出來翻一些陳年舊帳,這樣的人道德水平高不到哪裡去,還談什麼「人品」。

前不久阿里巴巴成功美國上市,很多老員工憑藉手中的股權身價暴漲。這件事啟發所有人:人生的成功不一定需要自己很牛逼,有時候你只需要跟著一個很牛逼的人就夠了。當初很多人無法忍受賈伯斯的性格,選擇離開蘋果,其中不乏非常有才幹和想法的人。阿里巴巴的員工並不比其他公司的員工更出色,但是他們跟對了人。還有那些周星馳曾經合作過的演員,如今卻又落井下石的藝人們,如果讓他們重新選擇一次,當初要不要出演星爺的電影,我估計很多人還是會選擇跟著星爺混。捫心自問,這些人的「人品」能好到哪裡去呢?我看也就是半斤八兩不分伯仲。要我說,既然進了這家店吃了這桌菜,就不要吃了菜抹完嘴再罵廚子。你今日的成功不全是個人努力的結果,機會運氣和人脈,很過因素混合在一起,千萬不要自欺欺人。

我重點想討論的是第二種可能性,也就是文章開頭提出的問題。好人壞人有沒有標準,我們評價一個人能否客觀。前一個問題根本就是這個哲學問題,實在沒法討論清楚。生活在社會上的人,連基本的違法都無法完全避免,更不要說道德層面的戒律了。道德只能用來要求自己,用道德去綁架別人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後一個問題要說清楚也非常困難。我這幾十年的人生經歷越發清楚地向我展示,其實我們根本不可能客觀地評價一個人。很多在別人嘴裡非常壞的人,待我親身接觸一段時間之後,發現並不是像他們說的一樣。反過來同理,一個我熟悉的人,在別人的傳說中簡直成了另外一個我不認識的。這樣的例子一再發生,讓我對自己的判斷力產生了懷疑。

如果是個公眾人物,這種效應會被成倍地放大。當他們如日中天的時候,幾乎只能看到正面的報導,經營理念有多先進,學術天賦如何驚人,個人魅力何等強大。有朝一日鳳凰變了雞,種種負面的內部信息才會通過各種渠道流瀉出來。商界學界文藝界如此,更不要說政界了。幾天前還在到處給人題字,墨跡未乾時候這位高官已經身陷囹圄。名人的情況比較特殊,畢竟公眾人物本身就擔負一定程度的讓大眾議論評價,乃至消遣的義務。

還是說會到身邊的普通人。人人說好的老好人當然有,但一般這種人都不會有太突出的成就。要做事就可能得罪人,有想法就容易和別人產生矛盾。這就是員工眼中很少有好老闆。僅憑個人影響,而沒有量化標準,一切都是靠不住的。日常人際交往中,社會學家注意到一種現象:比如甲別人面前評價乙是一個很自私的人。那麼很可能自私的是甲而不是乙。因為只有自私的人才會在意獲得利益的很細微的差別,換一個大度的人根本就沒在意。同樣,一個心胸狹隘的人也就只能記著別人對自己的怠慢,卻把別人的關懷當做理所應當。當別人與自己產生衝突的時候,我們自然而然地將對方的缺點誇大,這個人在你口中變得一無是處,任何一句話都聽著不順耳,舉手投足你咬牙切齒。帶著這種情節去評價一個人,怎麼可能客觀。

更何況,人是會變的。我指的並不是那個被評價的人性格或者說人品會變,而是說由於觀察者立場改變和經歷的豐富,常常使得他觀察他人的角度變化。這就像一個學生,升入了尖子班,感覺壓力巨大,身邊個個都是學霸。等哪天憑實力升入更高層次的班級,回頭看看之前的對手,一個個都弱爆了。也就說改變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在不同的角度下被觀察者呈現不同的面孔。就像很多影視劇中的情節,主人公有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暴露出來足以顛覆你的想像。

也許有人說,我和某人相處了幾十年,早已把他看透了。即便如此我還是要提醒你,你所謂的「看透」同樣使用的是你個人的標準,是你對自私貪婪懶惰憤怒驕傲等名詞的個性化定義,適用的是以你自身為基準評價參照物的衡量標準。而這些標準並不是絕對客觀,而且也不能全方位地評價一個人。

最後我想說的是,評價別人是容易的。客觀清醒地認識自己恐怕比隨口議論別人難上一百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