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威王問莫敖子華:五種憂心社稷的大臣類型

孔丘之徒曰 發佈 2022-08-19T09:05:01.507744+00:00

可能是楚威王希望振興國力,但是找不到甘心為江山社稷奉獻的人,於是向重臣莫敖子華訴苦。楚威王問莫敖子華說:「從先君楚文王到我,有過不在意官爵,不權衡俸祿,而憂心社稷的人嗎?」

可能是楚威王希望振興國力,但是找不到甘心為江山社稷奉獻的人,於是向重臣莫敖子華訴苦。

楚威王問莫敖子華說:「從先君楚文王到我,有過不在意官爵,不權衡俸祿,而憂心社稷的人嗎?」

莫敖子華說:「像我這樣的人不足以了解這些。」

能不答儘量不答,或者讓領導多講幾句,揣測一下他的意圖。

楚威王說:「您沒有從大臣們中間聽到些什麼嗎?」

莫敖子華說:「您要問的是哪種人呢?他們有官職要求低,甘於貧窮,而憂心社稷的;有看重官職,追求豐厚俸祿,而憂心社稷的;有願意斷頭、傷身,視死如歸,不求絲毫利益,而憂心社稷的;有勞其筋骨,殫精極慮,而憂心社稷的;也有不在意官爵,不權衡俸祿,而憂心社稷的。」

楚威王只問了一種,莫敖子華列出五種憂心社稷的大臣類型。

如果楚王埋怨哪有這麼多類型,莫敖子華可以回話我聽大臣們說的,雙方對話結束。

楚威王說:「您這些話說的是誰呢?」

莫敖子華說:「從前令尹子文穿著樸素的黑色綢服上朝,在家穿著粗製的鹿皮衣服,天沒亮就上朝,天黑了才回家吃飯,吃著早飯不考慮晚飯,家中沒有一個月的積余。官職要求低,甘於貧窮,而憂心社稷的,令尹子文就是這樣的。」

楚成王時的令尹子文,這是清廉為官、兢兢業業的文臣。

莫敖子華說:「從前葉公子高位列朝堂,擁有遍及國都的財富,平定白公之禍,使楚國得以安寧,恢弘先君的德行,發揚到方城之外,國土四方不受侵犯,楚國的威名在諸侯中不受傷害。葉公子高封地有六百畛。看重官職,追求豐厚俸祿,而憂心社稷的,葉公子高就是這樣的。」

葉公子高治理楚國,國內安順、外部環境安寧,這是追求高官厚祿的定國安邦的臣子。

莫敖子華說:「從前吳國和楚國在柏舉作戰,兩國將軍兵車的士卒激戰。莫敖大心撫摸著駕車士兵的手,回頭大聲嘆息說:『唉!你啊!楚國滅亡的日子到了!我將深入吳軍,你或者擊倒一個敵人,或者抓住一個敵人,都是對我的幫助。楚國或許還有希望吧?!』 有願意斷頭、傷身,視死如歸,不求絲毫利益,而憂心社稷的,莫敖大心就是這樣的。」

莫敖大心與敵人作戰,英勇而死,以死激勵士氣,這是為保社稷不怕犧牲的臣子。

莫敖子華說:「從前吳國和楚國在柏舉作戰,三戰之後,郢都被占,昭王出逃,大臣們都跟隨著,百姓流離失所。

棼冒勃蘇說:『我穿著堅固的鎧甲、拿著銳利的兵器,撲向強敵作戰犧牲,這就和一個士卒一樣,我不如奔向諸侯求援。』

於是他帶著食物偷偷出行,攀登高山,跨越深谷,腳掌磨破,膝部受傷,七天後到達秦王的宮殿,像鶴一樣站著,一動不動,白天叫喊晚上痛哭,七天都沒有被通報給秦王,沒有喝水、沒有吃東西,暈倒而昏死過去,不省人事。

秦王聽說後立刻趕來,來不及穿戴好衣帽,左手捧著頭,右手用水漿濡口,棼冒勃蘇終於甦醒。

秦王親自問他說:『您是誰?』棼冒勃蘇回答說:『我不是別人,我是楚國的使者新造盩棼冒勃蘇。吳國和我國在柏舉作戰,三戰之後,郢都被占,昭王出逃,大臣們都跟隨著,百姓流離失所。楚王讓我來通報亡國的信息,並請求救援。』

秦王讓他不要起身,說:『我聽說,擁有萬輛戰車的國君得罪一位賢士,社稷就有危險,這就說的是眼下這種情況吧。』

於是派遣千輛戰車,萬名士卒,交由子滿與子虎領軍,往東進發,與吳軍戰於濁水而大敗吳軍,同時在遂浦打了勝仗。

有勞其筋骨,殫精極慮,而憂心社稷的,棼冒勃蘇就是這樣的。」

莫敖子華用飽含強烈感情的語句,通過生動、豐富的描寫,勾勒出棼冒勃蘇為國盡忠的事跡。

棼冒勃蘇像莫敖大心一樣勇敢,而且有智慧。他沒有選擇作戰至死,但是為了國家的生存,他也是不顧個人安危,同樣地表現出英勇的犧牲精神。

「冠帶不相及,左奉其首,右濡其口」,「顧令不起」,從莫敖子華這些細緻的描寫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秦王對勇士的敬重。

莫敖子華說:「從前吳國和楚國在柏舉作戰,三戰之後,郢都被占,昭王出逃,大臣們都跟隨著,百姓流離失所,蒙榖正和人在宮唐格鬥,放棄格鬥奔向郢都,說:『如果還有嗣君,楚國社稷還有希望吧?!』

於是進入祖廟,背負雞次典籍泅水過江,逃到雲夢中間。

楚昭王返回郢都後,百官無法可依,百姓迷惑混亂。蒙榖獻上典籍,百官有法可依,百姓井然有序。

比照蒙榖的功勞,和保全國家相等,封賞他執珪爵位,田地六百畛。

蒙榖憤怒地說:『我不是君王的臣民,而是社稷的臣民。只要國家存在,我難道還要擔心沒有君王嗎?』

於是主動放棄封賞而隱居到磨山之中,到現在他的後人也無人為官。

有不在意官爵,不權衡俸祿,而憂心社稷的,蒙榖就是這樣的。」

如果說棼冒勃蘇努力保存的是楚國的領土安全,那麼蒙榖竭力守衛的就是楚國的政治生命。蒙榖用自己的「義」保護楚國的「正」。

「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 蒙榖的行為也是這一思想的反映,哪裡有保護自己的東西向別人索取報酬的呢?

莫敖子華講述五位大臣的故事,基本上涵蓋了仁義勇智信的儒家思想。即使是諸侯之間不講仁義道德的戰國時代,君王選擇臣子時還是以儒家思想為準則吧。

楚王聽完,大聲嘆息說:「這些都是古人啊。現在的人哪裡能有這樣的啊!」

是楚王時運不濟,還是這些大臣生不逢時呢?

莫敖子華說:「從前先君靈王喜好腰細的人,楚國的士人都節食,扶著東西才能站立,扶著東西才能起身。吃飯是正常需求,但是強忍著不吃;死亡令人憎恨,卻不躲避。

我聽說,君王喜好射箭,臣子就會佩戴射箭用的扳指和袖套。

大王不喜愛士人,如果大王真的喜愛賢士,這五種臣子,都可以得到、招致的。」

莫敖子華再以歷史回答,靈王好細腰,國中多餓死,問題在上不在下。

楚威王簡單地將「憂社稷」與「為爵勸」、「為祿勉」對立,制定了一個片面的、不符合人性的選擇人才的標準,當然會感覺無人可用。

楚王迷惑的根源在於他不了解士人,不敬愛士人。在求士之前,他應該先做一番正己的工夫。如果真的好士求賢,歷史上那些憂國之臣都會湧現的,這是一定會實現的可能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