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一劊子手嘲諷死囚怕死,囚犯道:肚子餓!劊子手聽後急忙下跪

弋說歷史1 發佈 2022-08-19T11:35:00.167177+00:00

尤其是在古代,不畏生死的將士們更是比比皆是,其中有一位將軍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還在堅守自己絕不背叛國家的誓言。


無論在什麼樣的一個時代,國家的興旺都離不開可歌可敬的將士們。他們用自己的血肉與汗水換來國家的安寧,以及百姓們的豐衣足食。尤其是在古代,不畏生死的將士們更是比比皆是,其中有一位將軍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還在堅守自己絕不背叛國家的誓言。

甚至因為他的這份堅持,在行刑之前被劊子手嘲笑怕死,直到他說出肚子餓三個字,讓劊子手立刻緊張到下跪,這究竟是在怎樣一回事呢?

自命不凡

這個憑藉三個字就能讓劊子手緊張到下跪的人便是黃道周,他出生於1585年,出生地按照現在的地理位置來說是莆田山牌村。他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靠著老天爺的臉色賞飯吃。由此可見黃道周的家庭條件並不是十分的富裕,但是即便生活的如此不容易,他的父母並沒有對孩子們有任何的虧待,儘可能的滿足孩子們的一切要求。

特別是父母看出了黃道周對於學習特別的熱愛,於是他們決定即便是累死,也要供這個孩子讀書。黃道周也是真的爭氣,在他十一歲的時候就能夠獨立撰寫一篇文章,是十里八鄉出了名的才子。在成年以後他通過夫子的推薦,到學院裡教書育人。

剛開始的時候黃道周對於這份工作非常的珍惜,因為這不僅僅可以為家裡減輕不少的負擔,還可以大大施展自己的才華。教學期間,只要是學生提出的問題,他都會耐心的一一解決。但是時間久了,黃道周便覺得每天這樣按部就班的生活,與等死沒有任何的區別,於是他決定拼盡全力考取功名,為自己的國家盡一份力量。

皇天不負有心人,沒過多久黃道周便考上了舉人。雖然只是做了一個小小的官,但是他仍然乾的十分起勁兒。自從黃道周進入官場以後,他始終秉持著直言不諱的原則。做任何事情都講究不違背自己的初心,甚至對於自己的上級所犯的錯誤,他仍然非常不避諱的講出來,甚至不惜上奏文書來抨擊自己的上級。

沒有一個上司能容忍這樣的下屬。所以久而久之黃道周這個人便如同過街老鼠一般,不斷遭受到其他官員的排擠與誣陷,但是黃道周並未將這些事情放在心上,他認為凡事只求問心無愧就好。

不忘初心

後來,因為官場腐敗,統治者也不作為,百姓流離失所,整個國家陷入與危機之中。這時,周邊的國家看準了機會,紛紛開始出兵進攻明朝,但是因為君王並沒有危機意識,所以將士們也都是只會一些花拳繡腿,過足了衣食無憂的生活,突然之間讓他們到戰場上去打仗,想要取得勝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面對如此形式,黃道周只想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為國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他決定向皇帝上書,希望皇帝能夠批准他親自上戰場帶兵打仗。

在得到了皇帝的准許之後,他開始變賣自己的家產來召集民眾,希望百姓們可以和他一起共同守護自己的家園。雖說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但是所有人心裡都非常的清楚,黃道周只不過就是一個文官而已。他所有的說辭只不過是紙上談兵,對於打仗這方面的事情他根本就一竅不通,甚至沒有一點的武功基礎,如果貿然的跟著黃道周一起到戰場上,只不過就是送死罷了。

所以即便是黃道周豁出去自己的臉面,也只才召集了三千多個民眾,以及十幾匹並不靈敏的農家馬。他們所用的武器並不是刀槍劍,而是農民們所用來耕種的農具。可想而知這樣一群沒有受過專業指導的農民,在一些精銳的士兵面前是多麼的不堪一擊,沒多大一會兒就被殺的片甲不留,而黃道周也被敵方大軍當做俘虜給虜了回去。

刑前一句話

黃道周突出的才能,以及在國家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這種精神,讓清朝的皇帝十分的滿意,皇帝覺得此人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能夠將他馴服為自己所用,將來一定會為國家做出不可估量的貢獻。

於是皇帝將黃道周俘虜回來以後,並沒有對他進行拷打,而是好吃好喝的對待他,一旦黃道周歸順便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但是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黃道周竟然對自己的國家如此的忠心。不但對於所有的條件置之不理,對於呈上來的山珍海味也是不多看一眼,甚至還想用絕食的辦法將自己餓死。

面對如此烈性的黃道周,皇帝清楚的知道想讓此人歸順是萬萬沒有可能了。那麼既然不能為自己所用,就沒有必要將此人留在這個世界上了,如果留著他的性命,將來一定會造成非常大的隱患,於是皇帝便直接下聖旨將黃道周處死。

一直到上刑場的時候,黃道周仍然堅持滴水未盡。以至於他的臉色蠟黃,走路的時候沒有一絲一毫的力氣。當劊子手看到黃道周如此般虛弱,便認為此人一定是貪生怕死之輩。於是忍不住開口嘲諷道「貪生怕死」。

面對劊子手這樣的冷嘲熱諷,黃道周只是冷冷的回答了一句「肚子餓」。這句簡單的回答讓劊子手瞬間明白,此人就是黃道周。這樣一個為了自己國家寧死不屈的人,是讓人敬佩的。

於是劊子手便立刻收起了自己的嘲笑之意,並且向黃道周下跪表示自己的尊敬。

結語

黃道周的一生都在為自己的國家所考慮,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不忘記自己的初心,這樣的精神是非常的可貴的,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