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忱;證人的記憶效應

作家陳忱 發佈 2022-08-19T18:45:28.020466+00:00

證人的記憶效應;證人,在我們的認識里,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觀的證據的人,就是把自己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東西如實地講出來的人。然而,心理學研究證明,很多證人提供的證詞都不太準確,或者說是具有個人傾向性,帶著個人的觀點和意識。

證人的記憶效應;

證人,在我們的認識里,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觀的證據的人,就是把自己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東西如實地講出來的人。然而,心理學研究證明,很多證人提供的證詞都不太準確,或者說是具有個人傾向性,帶著個人的觀點和意識。

證人對他們的證詞的信心並不能決定他們證詞的準確性,這一研究結果令人感到驚訝。心理學家珀費可特和豪林斯決定對這一結論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為了考察證人的證詞是否有特別的東西,他們將證人的記憶與對一般知識的記憶進行了比較。

人們對於自己在一般知識上的優勢與弱勢有自知之明。因此,傾向於修改他們對於信心量表的測驗結果。一般知識是一個資料庫,在個體之間是共享的,它有公認的正確答案,被試可以自己去衡量。例如,人們會知道自己在體育問題上是否比別人更好或更差一點。但是,目擊的事件不受這種自知之明的影響。例如,從總體上講,他們不大可能知道自己比別人在記憶事件中的參與者頭髮顏色方面更好或更差。

洗腦很簡單,只要「好像合理」就改變記憶

人對於「好像合理的事情」完全沒有招架之力,就算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只要「似乎合理」,大腦就會捏造記憶,使人誤以為某事是真實的。甚至有少數人發現這點後,就會運用記憶的特性,來洗腦、操控他人的思想,以完成自己的目的。

兇案目擊證人的證詞靠不住

記憶里,有一種概念叫做「確信度」。這是衡量該記憶「有多正確」的標準。

在做記憶實驗時,實驗者往往會注意,受試者對某記憶的正確性有多少自信,並配合確信度向受試者提問。

對一般人而言,只要確信度高,我們就會認為,這份記憶(或說法)可以相信。如果兇案目擊者說:「他絕對就是兇手!」我們就會認定兇手就是某人。但是透過心理實驗證實,這種確信度完全不可靠。

變化盲視

更有趣的例子是「變化盲視」。電視新聞曾經報導過好幾次這種事例,從這些報導中,可以看出人類對於變化的敏感度非常低。

譬如,在路上遇到有人問路時,有人搬運大型看板穿過兩人中間,阻斷了彼此的視線。如果利用這段時間,把原來的問路人換成另外一個人,被問的人完全不會發現,剛才問路的人已經被換掉了。

用言語來具體描繪出人物特徵,如狐狸眼、下巴小小的、顴骨高高的等。然後,再讓所有受試者看幾位人物,猜哪一位是他們在動畫中看到的那個人。結果,用言語說明的群組答對的比例,比不須用言語做說明的群組還低。

如果用言語來說明過去見過的人物,容易因印象不夠深刻,而產生錯誤的記憶。我們認為這是因為在把影像轉換成言語的過程中,記憶產生歪曲,進而偏離正確的資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