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為何不愛逛宜家了?

中國國家品牌網 發佈 2022-08-19T21:36:45.867331+00:00

你有多久沒逛宜家了?自從1998年入駐中國市場以來,宜家從一線城市啟航,相繼在全國各省市建立起30多家門店,並憑藉其簡約獨特的產品設計、體驗式服務和高性價比的美食獲得中國消費者的喜愛,成為最具知名度和認可度的大型跨國企業之一。對於很多人來說,宜家曾是他們打發時間的聖地。


你有多久沒逛宜家了?


自從1998年入駐中國市場以來,宜家從一線城市啟航,相繼在全國各省市建立起30多家門店,並憑藉其簡約獨特的產品設計、體驗式服務和高性價比的美食獲得中國消費者的喜愛,成為最具知名度和認可度的大型跨國企業之一。


對於很多人來說,宜家曾是他們打發時間的聖地。


不過近年來,宜家的發展卻並不盡人意,不僅頻繁因為產品質量問題登上黑榜,還打破了中國市場「不關店」的神話,三月內連續關閉兩家線下門店。


曾經備受追捧的宜家,為何被年輕一代消費者「拋棄」了呢?


01



細究當代年輕人為何不愛逛宜家了,首先一點就是大家已經出現了審美疲勞。


隨著消費的升級和用戶審美偏好的改變,宜家經久不變的「北歐風」早已不能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十幾年過去了,宜家還是那個宜家,但用戶卻不再是當年那一批用戶了。


而且,近年來北歐ins風的泛濫,也讓宜家的樣板間變得廉價且沒質感。雖然很多國人的家居審美啟蒙於宜家,但絕不會止步於宜家。



其次,是宜家的社交功能正在逐漸減弱。


即便線下沉浸式體驗曾是宜家引以為傲的商業策略,但是如今的線下店遊樂體驗已經非常專業且細分,見多識廣的消費者不會再把宜家當成打卡社交的寶地,現在的宜家似乎更像是「打工人食堂」和「老年人納涼廣場」。


逛宜家這事早就「不潮了」。


再有就是,宜家的產品質量越發堪憂。


最近幾年,宜家頻繁因為產品質量不過關而上黑榜,很多產品雖然價格低廉,但是耐用性極差,只能讓人無奈「避雷」。


宜家的廉價美夢就像是泡沫,一戳就破。



當然,宜家的衰敗,除了用戶因素之外,也受到了整個家居市場大環境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地產業進入下行周期,家居業作為房地產業鏈條中的一環,一併開始陷入發展困境。此外,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也嚴重影響了行業走勢,物流運輸受阻、商場無法營業,使得家居賣場的業績大幅下滑。


加之行業自身的變革和數位化平台的蓬勃發展,都讓原本屬於家居賣場的市場,被裝修公司、獨立設計師、網店所瓜分。


數據顯示,2021財年宜家全球門店銷售額下降了8%,共接待顧客7.75億人次,比2020財年的8.25億人次減少了5000萬人次。


其實,宜家只是眾多線下家居門店的縮影,在全球零售市場發生轉變的大背景下,整個行業都在經歷著洗牌重組。


02



面對衝擊,改變勢在必行。


在如今消費逐漸趨於年輕化,主流消費群體進家居賣場頻次越來越低的行業背景下,過去依靠店面吸引客流,依靠產品展示將客流轉化為訂單的傳統銷售模式已經不再符合當下消費者的家居消費需求。通過數位化工具實現貨品和場景線下線上融合的沉浸式購物體驗,才是家居賣場的轉型方向。


因此,為了突破發展困境,近兩年宜家也開始加碼線上業務。2020年,宜家入駐天貓成立官方旗艦店;今年8月9日,宜家又宣布將把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對公業務上線京東企業購及京東慧采平台,以便進一步貼近中國企業客戶。


另外,宜家還在著手建立以宜家官網、APP、宜家天貓旗艦店和宜家微信小程序商城等線上模式為主的產品及服務體系,探索家居領域的全渠道生態。


其實除了宜家,國內家居品牌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大自然家居等也都已開始布局自己的數位化新零售模式。未來,線上線下雙融合的全渠道鏈路,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家居家裝行業獲客難、轉化低與決策周期長的難題。



為了重回社交C位,宜家也開始在門店設計上做文章。


2020年,宜家在中國市場的首家城市店在上海開業,更小的布局,更加靠近城市重點商圈,更多樣化、本土化的設計,使其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


此後,北京五棵松迷你城市門店IKEA City、上海徐匯「未來家體驗空間」等新式賣場相繼開業。比起傳統的宜家商場,這些創新型商店顯然更能俘獲年輕消費者的心。


不僅如此,宜家還採取了「入鄉隨俗、因地制宜」的營銷方式,在不同的城市使用當地方言做宣傳,以接地氣的方式博得好感度,成功斬獲一波話題流量。



宜家曾說,自家的渠道拓展策略是基於宜家的優勢和消費者購物習慣的變化而制定的。目前來看,宜家很多過去的優勢或許會變成轉型的包袱。


接下來,宜家能否探索出更符合用戶需求的新模式,又能否重新成為年輕一代消費者的精神地標呢?



編輯:鞠君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