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陽古邑、海陵舊址——古城興化

農民工說古道今 發佈 2022-08-20T04:20:02.429536+00:00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兩個興化。一個位於福建省,即醫學界「名(MING)氣(SHENG)最(ZUI)大(CHOU)」的「莆田系」的那個莆田。明清時期的莆田又名興化府,初轄莆田、仙遊、興化三縣。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兩個興化。一個位於福建省,即醫學界「名(MING)氣(SHENG)最(ZUI)大(CHOU)」的「莆田系」的那個莆田。明清時期的莆田又名興化府,初轄莆田、仙遊、興化三縣。正統十三年(公元1448年),明廷裁撤興化縣,將其轄區一分為二,併入莆田、仙遊二縣,仍隸興化府。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北洋政府裁撤興化府,「福建興化」終成歷史。現在水果中著名的「興化龍眼」,指的就是出產於「福建興化」地區的桂圓。另一個位於江蘇省,即現在的縣級興化市,由地級泰州市代管。小編我在這裡要講的興化,正是江蘇興化。

考古學者依據「南盪遺址」出土的文物考證,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就已經有先民在興化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春秋時這裡屬吳,戰國時屬楚、曾為楚國令尹昭陽的食邑。史載:昭陽受封於海濱之地(今興化一帶在戰國時期臨近大海,後因海岸線東移而成為內陸),死後葬於城西陽山,興化遂以昭陽為名。後來的「興化縣城」就叫做昭陽,早年間叫昭陽鎮、現在叫昭陽街道。因位於楚國海濱之地,故興化又名楚水。

秦滅楚之後,興化歸屬秦九江郡。漢置海陵縣,興化屬之,故有「昭陽古邑、海陵舊址」之稱。漢至隋唐,興化隨海陵縣先後隸臨淮、廣陵、江都諸郡。五代十國時期,興化歸屬楊吳、南唐。武義二年(公元920年),楊吳析海陵縣北部地區、置招遠場,不久又改置招遠場為興化縣,興化始得其名。升元元年(公元937年),南唐烈祖李昪置泰州、治海陵,轄海陵、泰興、鹽城、興化四縣,興化始隸泰州。建炎四年(1130年),宋高宗趙構升高郵為承州,興化縣轉隸承州。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興化縣廢縣為鎮,併入海陵縣。十九年(公1149元),復置興化縣,仍隸泰州。之後,興化縣在泰州和高郵軍之間轉隸多次,時而歸屬泰州、時而歸屬高郵。

前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元世祖忽必烈置高郵路,轄高郵、興化二縣。前至元二十年(1277年),高郵路改高郵府、轉隸揚州路,轄高郵、興化、寶應三縣。元末,高郵改為散府。至正十四年(1354年),出生於泰州海陵縣白駒場的私鹽販子張九四(士誠)率部先後攻陷興化、高郵二縣,並在高郵稱王、國號大周。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置高郵州,轄高郵、興化二縣,隸揚州府。清初因之,興化縣仍隸高郵州。不久之後,高郵州降為散州,興化縣直隸揚州府。此後,直至清亡,興化縣一直隸屬揚州府,「揚州八怪」中的鄭燮、李鱓皆為興化人士。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廢揚州府,興化縣改隸江蘇省。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江蘇省設行政督察區,興化縣隸鹽城行政督察區。抗戰期間,民國江蘇省政府曾遷往興化縣城(今興化市昭陽街道)辦公,駐李園(原為清代興化首富李小波的私宅、毗鄰清代的興化縣衙署)。

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興化縣城解放。次年,解放軍暫時撤離,興化縣城為國軍所占。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底,興化縣城第二次解放,興化縣人民政府成立。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四月,興化縣隸蘇北行署泰州專區。

1953年,蘇北行署、蘇南行署、南京市合併為新的江蘇省,興化縣隸江蘇省揚州專區。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揚州專區改稱揚州地區,興化縣隸揚州地區。1983年,揚州地區改地級揚州市,興化縣隸地級揚州市。1987年,興化縣「撤縣建市」,新成立的縣級興化市由江蘇省轄、地級揚州市代管。1996年,「揚泰分家」,縣級興化市改由新成立的地級泰州市代管並延續至今。

升元元年(公元937年),南唐置泰州、興化縣轉隸泰州,兜兜轉轉一千多年,1996年縣級興化市又重新回到了泰州名下,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冥冥中自有天數呢?

興化歷史上人才輩出,自南宋咸淳年間至清末光緒年間,一共出了262位中舉,93位進士,1人位狀元,其中這位狀元李春芳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狀元首相」!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李春芳入閣、正式成為了大明王朝的內閣輔臣。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李春芳取代徐階,成為了大明王朝的內閣首輔!清代「揚州八怪」中的鄭燮、李鱓皆為興化人士,而那位李鱓,正是「狀元首相」李春芳的後代。明代「泰州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皇帝欽賜「東海賢人」的韓貞和號稱「東方黑格爾」的清代著名文學家、文藝理論家、語言學家劉熙載,也都出生在興化。此外,還有《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明末的內閣次輔吳甡、明代文學家宗臣等等等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