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給外星人發了個信號,如今已變成垃圾場

璀璨科學 發佈 2022-08-21T10:36:13.717770+00:00

作為曾經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曾經給外星人發了個信號,不過現在已經變成了垃圾場。在2020年12月1日,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突然發射了坍塌事故,這是一件讓人感到意外的事情,但似乎又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本來世界上有2個巨大的「天眼」,一個是位於我們中國貴州的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天眼」,另一個則位於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在我們的天眼出現之前,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可以說是曾經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天眼」。作為曾經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曾經給外星人發了個信號,不過現在已經變成了垃圾場。

在2020年12月1日,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突然發射了坍塌事故,這是一件讓人感到意外的事情,但似乎又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為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這些年不斷出現各種問題,特別是在2020年連續出現了多次事故。在2020年8月望遠鏡的一根用來支撐饋源平台的鋼纜斷裂了,直接將射電望遠鏡的反射面砸出了一個直徑大約為30米的大口子。隨後在2020年11月6日,望遠鏡的另一根主鋼纜也斷裂,給反射面造成了更嚴重的破壞。隨著2根鋼纜的先後斷裂,剩餘的鋼纜就需要承受更大的重力,最終在2020年12月轟然坍塌了,已經變成垃圾場。

在事故發生後,相關專家對損壞情況進行了評估,確定射電望遠鏡的3個支撐塔都全部斷裂,導致重達900噸的接收平台直接砸到了碟狀反射面上。對於人類來說,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坍塌可以說是一大損失。因為中國天眼和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可以說是分別位於不同的半球,藉助這2個「天眼」,我們人類可以連續24小時對宇宙進行監測。所以有一些科學家稱,失去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以後,我們人類就只有一隻觀測宇宙的「眼睛」了,失去了一天24小時監測微弱無線電信號的能力。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來自宇宙深處的信號一般都極為微弱,如果望遠鏡的口徑不夠大、靈敏度不夠高,那就很難接收到這些微弱信號。想要接收到這些微弱信號,科學家想到了一個方法,那就是造一個口徑非常大的反射鏡面,讓這些反射面將微弱信號反射給信號接收機集中收集、處理,這就是這些射電望遠鏡看起來像一口「鍋」的原因。

1963年,美國國防部資助了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建設,建造初期的口徑為305米,後來擴建到了350米。在中國「天眼」出現之前,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是曾經最大的單鏡面射電望遠鏡,在中國「天眼」出現以後,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就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大單鏡面射電望遠鏡。

從1963年開始到2020年轟然坍塌的50多年時間內,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可以說取得了很多成績。例如在1974年慶祝改造完成之際,科學家曾經使用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給距離地球25000光年遠的球狀星團M13發射了個信號,這個信號由1679個二進位數字組成。科學家希望這個信號能被外星人接收到,這樣一來外星人就會知道地球、人類的一些情況。

同樣是在1974年,科學家赫爾斯和泰勒使用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發現了第一個射電脈衝雙星系統PSR1913+16,經過上千次的觀測,他們發現脈衝雙星系統PSR1913+16的公轉周期存在慢慢減小的趨勢,並利用利用引力波輻射能量的說法解釋了為什麼這個雙星系統的公轉周期會慢慢減小的現象,間接證明了引力波的存在,他們也引起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中國天眼」全球開放

在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以後,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就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天眼」了。接收信號的原理和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類似,中國「天眼」也是有一個巨大的反射面,來自宇宙深處的信號通過拋物面反射聚焦把信號聚攏起來,以便用饋源「天線」接收這些微弱的信號。按理來說,反射面的口徑越大,接收到微弱電磁波的能力就越強,我們觀測宇宙的「視力」也就更好。與阿雷西博相比,中國「天眼」口徑更大、功能更加強大,是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現在阿雷西博望遠鏡退役退役,所以接收宇宙信號的重任就交給了我們的「天眼」,很多國家的科學家都希望能夠藉助「天眼」來展開一系列的研究。在2021年3月31日起,我們的「天眼」開始面向全世界開放,來自各國的科學家都可以申請使用我們的「天眼」來觀測宇宙、研究宇宙。到今年7月,中國「天眼」已經發現了660多顆新的脈衝星,科學家表示,現在中國「天眼」已經進入到了成果爆發期,接下來將會有更多新的發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