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究竟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

達醫曉護 發佈 2022-08-22T01:04:19.078193+00:00

毫無疑問,新冠病毒橫行兩年多來,主觀上人們認為病毒是一個貶義詞,但是客觀地講病毒僅僅是一個名詞,無任何褒貶含義。

這是 達醫曉護的第3955 篇文章

毫無疑問,新冠病毒橫行兩年多來,主觀上人們認為病毒是一個貶義詞,但是客觀地講病毒僅僅是一個名詞,無任何褒貶含義。病毒能在地球生命形態中來回穿梭,扮演著將各種遺傳基因信息片段相互傳遞的使者角色,促進了生命形態的多樣性,同時也伴隨著達爾文(Darwin)所述的物競天擇的進化論效應。

我國科技工作者曾經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成功利用病毒趨利避害創造了醫學奇蹟。1958年「上鋼三廠」的青年爐長邱財康被掉落的鋼水包燒傷,全身89 %皮膚面積被灼傷,三度灼傷面達23 %。他被上海廣慈醫院(現改稱瑞金醫院)收治之後,由於傷口面積過大並發綠膿桿菌(現改稱銅綠假單胞菌)敗血症。在沒有慶大黴素(中國,1967)、亞胺培南(Merck,1985)的年代,綠膿桿菌唯一的克星就是多黏菌素。但當時製藥工藝還不成熟,毒副作用大而且還買不到藥。上海第二醫學院(現改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微生物教研組參考國外文獻,組織師生從陰溝洞(下水道)的微生物群中分離提取到了一種能殺滅細菌的病毒——噬菌體(bacteriophage),將這種病毒培養擴增後接種到患者身上後很快就控制了感染,為後續的植皮創造了條件。在當今21世紀,當人類面對細菌、真菌對抗菌藥物耐藥性的增加,多重耐藥微生物(MDRO)挑戰時,使用噬菌體病毒控制細菌感染性疾病的策略仍有借鑑意義。除了噬菌體外,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於1960年上海麻疹流行期間經過麻疹病毒減毒傳代建立了中國第一株麻疹病毒減毒活株——「滬191」株,1965年獲批使用,1978年獲得中國科學大會獎。「滬191」 (r-MV-Hu191)株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疫苗株之一,為我國控制和消除麻疹作出了巨大貢獻。

我們堅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嚴格落實各項防疫政策,科學消毒,積極接種,人盡其能、物盡其用,防治並舉,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疫精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基本原則,一定能儘早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註:本文引用的歷史資料摘錄自《上海醫藥》、《新民周刊》以及聞玉梅院士2019年在上海市微生物學會年會作的大會報告,特此鳴謝!

作者:李平,主管藥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臨床藥學部

上海市醫學會、上海市微生物學會微生物耐藥防控專委會、中國無線電運動協會會員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