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風物誌」茶陵皇雩仙漫話

株洲攝影組 發佈 2022-08-23T20:15:10.032794+00:00

【建寧風物誌】茶陵皇雩仙漫話文:段立新圖:秦世平、鄭安戈皇雩「讀魚」仙位於秩堂鄉東首村,是茶陵境內現存最早的道觀之一。皇雩仙始建年月不詳,從明清兩代的《茶陵州志》及清代大學士、茶陵人彭維新的《安澗記》《雩泉記》記載來看,它最初名叫「雩仙」。

【建寧風物誌】茶陵皇雩仙漫話

文:段立新

圖:秦世平、鄭安戈

皇雩「讀魚」仙位於秩堂鄉東首村,是茶陵境內現存最早的道觀之一。

皇雩仙始建年月不詳,從明清兩代的《茶陵州志》及清代大學士、茶陵人彭維新的《安澗記》《雩泉記》記載來看,它最初名叫「雩仙」。


所謂雩仙,按徐霞客的解釋,「所稱黃雩者,謂雩祝祈雨之祭祀之所潤濟一方甚涯也」,通俗一點說,這是古時候當地民間求雨的場所,道觀因此而建,故有「雩仙」之稱。

這個求雨場所就是雩仙左側的名泉雩泉,雩江的源頭。

雩仙依山傍泉而建,背後的山似螺髻而四時青翠,堪稱一絕,泉自地底噴涌而出,四季汩汩長流,堪稱一奇。這樣一個山幽水奇之地,引得歷代文人前來遊覽題詠,留下了不少詩文佳作。

在詩文佳作之外,這裡還有為人津津樂道的名人佳話。詩文佳作、名人佳話為皇雩仙打造了兩張靚麗的名片,皇雩仙因此而名聞遐邇。

蕭禪和與蕭師祠


據《嚴溪陳氏族譜》及清代大學士、茶陵人彭維新的《安澗記》《雩泉記》記載,五代之後唐長興(930年至933年)初年,耒陽人蕭禪和駐錫靈岩,首開靈岩寺道場。

後唐長興年間某一年的六月或者七月,蕭禪和來到大田(即現在的小田),口渴之時,得到了謝家老嫗的熱情款待,感激之餘,蕭禪和施展法力,在謝家屋後石壁之上開掘了七眼山泉,即雩泉。七眼泉水源充沛,為雩江源頭。


這是一個頗具神話色彩的故事。褪去故事的神話色彩,故事所反映的也許是這樣一件史事:

當時,秩堂境內遭遇大旱,蕭禪和應謝家老嫗之請,在雩泉邊求雨,大雨應時而下。秩堂民間視其為神通廣大的高僧,大家將他求雨有應的故事「神而化之」,於是,形成了這樣一個流傳至今、帶有濃郁神話色彩的民間故事。


彭維新將這個故事整理成文,以文人的手筆記千年往事,傳千古故事,這就是收錄在同治九年版《茶陵州志》卷之二十一《藝文二▪記》中的《雩泉記》。

據《雩泉記》記載,當年秩堂人感念蕭禪和,特地在雩泉邊修造了「蕭師祠」。蕭師祠可能是雩仙道觀的前身。


讀過上述故事之後,也許,你要說:皇雩仙始建於五代十國時期吧?

翻閱圳上陳氏敦厚堂《四修族譜》,在上冊《廟宇▪皇雩仙峰廟宇記》你會得到另一種答案。《皇雩仙峰廟宇記》記載說:「宋太宗至道三年,子珍公葬。


仁宗時,漢舜祔葬。高宗時,漢舜曾孫諱魯藉字文峰建廟於仙峰下,塑公夫婦祀之。」

按照這個記載,雩仙道觀的前身可能是陳文峰為祭祀圳上陳氏始祖陳子珍夫婦而修建的家廟,始建時間在宋高宗在位時期(1127年至1162年)。

譚斗南和皇雩仙


宋孝宗在位期間(1163至1190年),有一年浙江東部至江西境內久旱不雨。

按當時的慣例,朝廷要派遣大臣到各地有「龍王潛藏蟄伏」的名山大川去祭祀求雨,但是,求而不應,旱情無法紓解。

恰好,當朝駙馬都尉、茶陵秩堂沂江人譚斗南回家祭祖,當他知悉這個信息之後,馬上將自己所作的《里居山水圖》用快馬驛遞的方式進呈給當朝皇上、自己的岳丈宋孝宗。


《里居山水圖》畫有雩仙,孝宗皇帝根據駙馬的提示,知道雩仙是有名的求雨場所,於是,在宮中對著畫上的雩仙禱告求雨,結果「雨應時至」。

孝宗皇帝一時高興,「敕建祠泉旁,遣官報祀」除此之外,貴為當朝皇帝的趙眘宋孝宗,還「賜以詩紀其靈跡,鐫石尚存」,詩曰:


「仙鵝飛去是何年,靈跡猶存古嶺邊。藤老龍蟠疑護法,山幽禽語似談禪。

手攀古木身忘俗,口吸清泉骨欲仙。鄰叟不知唐世遠,猶言謝母舊因緣。」

不僅如此,宋孝宗趙眘還欽封雩仙為皇家道觀,曰「皇雩仙」。據說,這就是皇雩仙之名的來歷。


又說,「此泉緣是稱『雩』而山並稱『雩山』」。從此以後,這孔七眼山泉定名為「雩泉」,雩泉所在的山定名為「雩山」。

上述故事記載在明清兩代的《茶陵州志》及《安澗記》《雩泉記》中。

徐霞客「迂道」游皇雩仙


崇禎十年(1637年)正月初十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由江西永新輾轉經界頭嶺到達今秩堂境內。


他原本計劃順道經「勒子樹下(今高隴鎮艻市)而勝舟」,南下到茶陵州城之後,再遊覽計劃中要遊覽的靈岩、雲陽山等地。


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到達毘塘之後,徐霞客改變了主意,「聞黃雩仙(即「皇雩仙」)在其(指茶水上游的月江)南,遂命輿人迂道由皮唐(即毘塘)南入皮南,」攀山越嶺,專程遊覽皇雩仙。


「索飯於道士」之後,原路返回,按計劃遊覽茶陵其它景點。這是徐霞客進入茶陵之後遊覽的第一個旅遊景點。徐霞客將這段遊覽經歷載入《江右游日記》,收錄於《徐霞客遊記》之中。

千年皇雩仙,百歲比丘尼


不知從何時開始,皇雩仙由道觀一改為佛教道場,成了僧尼弘法修行的場所。民國時期,有比丘尼釋焰慧從武功山輾轉而來,棲身皇雩仙,成為皇雩仙的一代主持,與另外兩個比丘尼潛心修行,一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才先後圓寂而去。


釋焰慧求法虔誠,修煉精勤,道法高深,上世紀九十年代圓寂時,世壽101歲,為茶陵境內有記載以來第一高壽的比丘尼。

文人吟詠,以詩記勝


在皇雩仙山門上,至今撰寫有一副門聯:「一峰紆綰青螺髻,七竅靈通白石泉」,這是清代大學士彭維新的傑作。


除此之外,在皇雩仙院內的左右牆壁上,還鑲有兩方五律詩作石碑,這也是彭維新的作品,其中一首題名《皇雩泉》,這首詩出自組詩《鄉居十詠》。據《鄉居十詠》詩序提示,此詩作於乾隆元年或二年(1736年或1737年)。


在彭維新之外,張治、陳勉斆、陳際唐、譚紹琬、陳可泰、陳仁、劉峙生等明清至民國時期的文人墨客都留有吟詠皇雩仙的詩作。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明代張治和清代乾隆年間的陳可泰的詩作。張治作 《皇雩山》五律兩首記皇雩仙之游,兩百多年之後,陳可泰作《游皇雩仙步龍湖先生韻》五律兩首,步韻唱和。這是茶陵異代文人之間的一段佳話。

千年道觀,傳承千年


從現存的文字資料來看,皇雩仙的首建時間最早可以上溯到後唐長興年間。遺憾的是,我們現在還沒有看到有關於皇雩仙修造、擴建、修繕的檔案資料。現在看到的,散見於族譜中,相關資料如下:


洪武十六年(1383年),知縣尚暉重修皇雩仙。

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年,1542年),張治個人捐資,委託親戚譚唐乾擴建皇雩仙。

天順三年(1459年)十月至次年八月,劉貴昂主持重修皇雩仙,「且拓擴舊規、卑者高之、小者大之、隘者寬之、陋者華之……上棟下宇,金碧輝煌,煥然一新。」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劉士番主持擴建皇雩仙。

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六、十七、十八三都重修皇雩仙。

據知情人回憶,其格局規模是這樣的:房屋殿堂共十八間,天井四眼,山門正中楷書題額「皇雩仙」,題額上方刻著太極八卦圖,


下方塑八仙過海神像,八仙之左畫王母慶壽,右畫關公走麥城等圖案。門坊左右鑲有「山青」「水秀」兩方石刻,門坊上系有十二隻銅質風鈴。進入山門,正殿是祖師殿,殿內有三清、財神等塑像。


另有一尊陳子珍塑像,陳子珍為馬首圳邊陳氏始遷祖祖,因捐一百擔糧的良田與皇雩仙而塑像受祀。

正殿左側是觀音殿和關聖殿,供奉孔子、關羽及太乙真人(又稱蕭真人,即蕭禪和)神像。正殿右側是龍王殿。龍王殿的設置保留了皇雩仙作為民間求雨場所的證據。


1945年,皇雩仙曾經辦過私塾,1960年這裡又辦過農業中學。在此後的歲月里,皇雩仙的神龕神像全被毀掉了。現存的神像是1986年重塑的。


道光十五年重修的皇雩仙毀於1982年的山洪,現存的皇雩仙是以道光十五年重修的為基礎,於1982年修繕而成的。


它的正殿為大雄寶殿,塑有西方三聖、彌勒佛、四大天王等佛教塑像;殿左為觀音殿,塑千手觀音一尊,殿右龍王殿增塑地藏王菩薩像一尊。

【建寧風物誌】徵集株洲美麗鄉村等故事,圖文發給我郵箱,圖片2——5M,圖片文件名為,標題或者內容+作者姓名,發送到郵箱(因平台限制,關注後私信索要郵箱),也可以打包壓縮,微信發給我。

【建寧風物誌】 株洲,古稱建寧。《株洲日報》和株洲市攝影家協會、株洲市藝術攝影家協會共同開辦的大型系列視覺欄目。長期徵集株洲風土人情、老廠礦故事、老照片,歡迎加微信或者關注公眾號、頭條號索要郵箱投稿。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禁止洗稿、抄襲,違者必究。【建寧風物誌】志願者團隊法律顧問,天橋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李景林律師

歡迎轉發+點讚+點在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