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45:果郡王的愛,一點都不高級

若水劇談 發佈 2022-09-01T13:08:26.048536+00:00

《甄嬛傳》我前前後後刷了有十幾遍(據我老公統計,可能不止,哈哈),每一次都有新的體悟。尤其是對甄嬛的愛情。最初,我一直覺得果郡王對甄嬛的愛,才是真的無私無欲無求,遠比四郎的愛要高級得多。


《甄嬛傳》我前前後後刷了有十幾遍(據我老公統計,可能不止,哈哈),每一次都有新的體悟。

尤其是對甄嬛的愛情。

最初,我一直覺得果郡王對甄嬛的愛,才是真的無私無欲無求,遠比四郎的愛要高級得多。

但是,當我再次刷到圓明園中秋夜宴,甄嬛與果郡王相遇於桐花台處時,我才發現,其實果郡王對甄嬛的所謂盛大無邊的「愛情」,是他自己有意識裝飾出來的夢。

他的愛在本質上依然是一種占有和偏執。

原來,很多女性觀眾不喜歡他,是有原因的。女人的直覺,真是精準得可怕。

01

桐花台偶遇發生在安陵容承寵後,宮中舉行七夕夜宴,甄嬛不勝酒力,有些薄醉,在槿汐的攙扶下來到暢春園散步。

甄嬛看到一處名曰「桐花台」的荒廢建築,槿汐說,這是先帝為舒妃,也就是果郡王的母親所建,因為梧桐是最貞潔的樹木,所以以此取名表示恩愛。

當然,此般恩愛落在如今的大贏家皇上和太后眼裡卻格外刺眼。

表面上說桐花台太過奢靡,實際不過是覺得先帝的偏愛太過扎心。即便舒妃已經出宮,此生不可出道觀半步,她和先帝愛的證明,還是不能被大贏家所容。

而這些,果郡王心裡是很清楚的,他是帶著對額娘舒妃的無限遺憾與感慨看待桐花台的。他對皇上和太后,難道沒有一絲怨懟嗎?

我想,是有的。


且看他和甄嬛的對話:

甄嬛登上桐花台,手裡擺弄著兒時野外田間見到的牽牛花。

果郡王說:「這花還有一別名,叫夕顏。的確不該是宮中所有,薄命之花宮中的人是不會栽植的。」

這話是在說他的母親舒太妃不被皇上和太后所容。

甄嬛沒聽懂:「花朵也有薄命嗎?我以為只有女子才稱薄命呢。」

果郡王繼續說:「人云此花卑賤只開牆角,黃昏盛開,凌晨凋謝,無人欣賞,故有此說。」

這是在影射她母親與先帝的愛情如今凋零,無人欣賞,也是在隱喻自己對甄嬛的愛慕,只能在暗夜裡,不能見光。

但是甄嬛並不這麼看,她說:「如此便稱薄命嗎?我倒覺得此花甚是與眾不同。夕顏,是夕陽下美好容顏的意思吧。」

吾之砒霜,彼之蜜糖。

果郡王用此花來隱喻如他母親一般後宮寵妃的命運,但是甄嬛並不是一般寵妃。

她和舒太妃不同,她絕不是愛情至上之人。她是一個現實主義者,擁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環境適應性。就算夕陽西下,她也能在暗夜中盛放出屬於自己的美麗。

在這一點上,果郡王一直都不了解甄嬛。只好說:「只是不想將如此清麗之花,想得過於薄命罷了。」

02

接著果郡王話鋒一轉,開始步入正題:

「聽聞皇兄身邊的安常在,是貴人引薦的。貴人傷感是否為她。」

「其實有人分寵是好事,若是莞貴人集三千寵愛於一身,而成為六宮怨恨所在,小王當真為貴人一哭啊。」

如果不多心去想,果郡王以上的話,都可以看作是,他通過額娘的命運所獲得的痛徹心扉的人生領悟,並希望愛慕之人不要重蹈覆轍。

但是下面這段話,實屬拉踩皇上了:

「皇兄是一國之君,做有些事情,也是無奈。還望貴人多體諒皇兄。」

「其實小王很慶幸自己並非帝王之身,許多無奈煩擾不必牽縈於身。」

「允禮不敢貪心,只望有一位心上人可以相伴,不求嬌妻美妾如雲。」

「小王私下以為,如果真心對待一人,必定要對其愛護有加,不要使其心傷一絲一毫。」

「帝王少有情愛,若有也是不能見光,不被世人所接受的事情,就像是那夕顏,只開一夜的花。」

果郡王是看不上帝王之愛的,在他心中,帝王之愛再潑天,都不免不了會讓人傷心。於他母親如是,於甄嬛亦如是。

果郡王說這番話,是因為他之前聽到了甄嬛在倚梅園關於愛情的許願,他覺得皇上根本圓不了甄嬛的愛情夢,而自己的愛情才是甄嬛最想要的。

但是,甄嬛要想實現這個愛情夢,就意味著背叛皇上,意味著把自己和家族架在火上烤。

這真的要比待在皇上身邊更好嗎?這樣純純的愛情,真的是甄嬛最想要的嗎?

03

其實,「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只是甄嬛的少女夢,是她人生中可以第一個捨棄的東西。

她從頭到尾最在乎的,一直都是父親對她說的「保住自己的性命,保住甄家」。自己的性命、家族的榮辱,於甄嬛而言,要比愛情重要的多得多。

甄嬛很現實,我也喜歡這樣現實的女人。因為這樣的女人更真實,更有使命感,能承重擔,生命也有彈性。

而果郡王和甄嬛不太匹配的地方也正在於此。

他的責任感比起甄嬛要薄弱得多,他可以為了情愛而忘記曾經為額娘而自抑,也忘記郡王府還有福晉和兒子需要自己。

一個以情愛為最高目標的人,是很脆弱的。

果郡王嘴上說要保護甄嬛,但是甄嬛回宮後,都是甄嬛在竭盡所能保護他和他的孩子。果郡王則表現瘋狂,不知收斂,多次將甄嬛推入險境。

他所謂的「愛」大多是在滿足自己的需求,甚至是對皇上和太后的一種報復。

與他相反的,是溫實初。

溫實初也喜歡甄嬛,在甄嬛入宮後也表白過不止一次,包括凌雲峰那段甄嬛以為果郡王死了,他也很及時地抓住機會示愛。

但是,溫實初的身上就沒有果郡王這樣的油膩「小三」感。即便後期他與眉莊在一起,觀眾也沒有指責他,反而很理解他。

一是因為他真的真的很樸實、很坦蕩。

求愛就是求愛,沒有拉踩過誰。甄嬛選擇與果郡王在一起,溫實初知道後的第一反應是吃醋、生氣,但他更多是為甄嬛擔心,擔心她以後恐怕不會有好日子過。

二是因為他的愛很克制。

溫實初的觀念就是,我愛你,你不愛我,那麼我就默默守護你,你過得好我就放心。在得知甄嬛心甘情願跟著果郡王后,他立馬決定退出,絕不讓甄嬛為難。不會像果郡王那樣時不時跳出表白一下,暗示一下,然後拉踩一下你的老公,兜售一下自己的愛情觀。

有句話說得好:「喜歡是放肆,而愛是克制。」

果郡王這樣放肆的「愛情」,也為他自己編織了喪命的牢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