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交流中的文藝力量源自哪裡?

華夏經緯網 發佈 2022-09-02T01:54:14.266823+00:00

筆者注意到,其中兩場涉及文化藝術領域的活動內容精彩、反響熱烈,分別是:由北京廣播電視台、北京演藝集團、旺旺集團主辦的「兩岸戲劇名師對話」活動;

近期,多場兩岸交流活動通過線下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在北京舉行。筆者注意到,其中兩場涉及文化藝術領域的活動內容精彩、反響熱烈,分別是:由北京廣播電視台、北京演藝集團、旺旺集團主辦的「兩岸戲劇名師對話」活動;由北京文聯、北京市台辦主辦的第三屆「兩岸文化名師對話之音樂名師對話」活動。

在這兩場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中,來自兩岸的諸多知名文化界人士出席並分享看法。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領銜主演、國家一級演員胡文閣,北方崑曲劇團國家一級演員魏春榮,中國評劇院一級演員孫路陽,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國家一級演員王英會,北京市曲劇團國家一級演員許娣,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演員馮遠征等共敘兩岸戲劇人交流的難忘往事,共謀弘揚兩岸戲劇攜手發展大計,共話兩岸同胞親情,共促兩岸文化互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貢獻力量。北京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學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金兆鈞,台灣音樂界代表易家揚、黃慶元、彭丞麟、陳俊廷,北京音樂界代表田青、甲丁、胡延江、何沐陽等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共同探討如何傳承與發展兩岸民間音樂。

筆者認為,在當前兩岸關係空前複雜嚴峻的形勢下,文化藝術作為較為軟性的議題,為兩岸交流得以維繫乃至向前發展提供了動力、開闢了空間、拓展了前景。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文化藝術是離政治稍遠的議題,相關兩岸人士在交流分享中可以更坦率,而且也更容易從中尋得共識。文化藝術是相對脫敏的話題,在兩岸文化藝術交流中,文藝界相關人士往往可以較少顧忌,從專業角度出發,分享觀點、溝通對話、找尋共識。

其二,文化藝術與普通百姓生活更加密切相關,更容易引起兩岸民眾的共鳴。文化藝術涵蓋的範圍很廣、覆蓋的受眾也很多。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文化藝術的蹤影,因此,在兩岸文藝交流中,兩岸普通民眾會更有感,更容易達到心靈上的互相接觸,從而為兩岸其他方面的交流營造出良好氛圍。

其三,文化藝術的交流從形式上看更為直接,也更為高效。無論是戲曲、影視、繪畫,還是音樂等,文化藝術的呈現方式雖多種多樣,但都可通過看、聽等感官方式使彼此瞭解對方的藝術表達。尤其是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傳播方式越來越多元,兩岸文化藝術可以更加直接、迅捷地在兩岸年輕人中流傳、推廣,其表現就是,兩岸年輕人會有越來越多共同追逐的流行音樂以及影視劇等。

其四,文化藝術的交流能挖掘根脈,是更為深層的價值認同紐帶。在長期的文藝交流中,我們不難發現,兩岸文化藝術雖在形式上有許多差異,但在豐富多彩的呈現方式下卻蘊含著共同的中華文化基因。這種文化基因是兩岸中國人能有中華文化認同、能順利進行文化交流的根據,更是比利益紐帶更為深刻和牢固的價值觀紐帶。

在筆者看來,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源,使用共同的語言,有著共同的文化根脈,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形形色色的文化藝術形式。在兩岸交流過程中,這些文化藝術互相影響、彼此交融,不斷豐富著自身的理論和實踐。在兩岸關係好的時候,文化藝術交流可以錦上添花,豐富兩岸交流交往的形式和內容;而在兩岸關係差的時候,文化藝術交流則提供了一個較為輕鬆、舒緩的領域,使得兩岸的交流不斷、不停,甚至有望進一步向前。(記者 海涵)

關鍵字: